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4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屠一道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73期  出版时间:1994-04-30
    关键字: 根雕艺术家 屠一道 艺作品 根雕

    八十二岁的著名雕艺术家屠一道,将历年珍存的数十件作品以及数十件新作合并,于五月一日至十日在市工人文化宫图书馆展厅展出艺是我国艺术园地中一株风韵别致的奇葩,它是一种造型艺术,人们可以通过观赏生动奇谲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屠一道先生醉心艺多年,他的艺作品享誉全国,声播海外,在江苏无钖、常州和湖北的荆州分别建有「屠一道艺珍藏」。据悉,这次展览结束后,这百余件作品将在我市建馆珍藏。梁桂元 闽江风帆

  • 文章旅菲律賓僑胞高仁傑 賦詩吐露愛國心聲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7期  作者:陳春榮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七律 寻根 华侨

    宗亲会在台北召开,高仁杰是五姓联宗总会马尼拉市的团长,带队回国,他的太太高郑碧凝,二位姑妈高配治、高硏治一同前来,连平常很少出门的母亲高龚韵玉老太太,已经八十一岁高龄,听侨胞们敍述祖国的繁荣强大,也一同搭机回国,寻找她心里的「」。记者昨天在剑潭救国团靑年活动中心,烈山五姓擧行的恳亲会中,遇见这位菲律宾的中国传统诗人,请他谈一谈菲国的华侨情形时,他出示了上述那首七言律诗,并表示:菲律宾的华侨,大多数入了菲律宾籍,但是,他们心头的「」是在菲律宾东北方的海上

  • 文章(怀鄕忆旧)寻

    来源期刊:《永定會刋》 第27期  作者:余慶榮 出版时间:2004-02-08
    关键字: 寻根 认亲 土楼 拜祭 认祖归宗

    先人从福建远来台湾已有二〇〇年左右,没想到后代子孙在二个世纪后,在偶然机缘中,能专程返梓寻、认亲,并亲赴余氏永定开基始祖坟前朝拜,不胜感怀。十数年前认识缅甸华侨迁台定居之胡福崇鄕长聚谈时,承建议返梓寻,笔者以先祖十三世祖乃芳公迁台,迄今已第二十代,二〇〇年来均失联络;惟从父亲口诲及户口名簿知晓祖籍永定而已。前年福崇鄕长之四子亮藩全家来台省亲,随其姊林娣到敎会礼拜,重提寻之议,并承旅港鄕亲罗祖澄牧师赞助与邀请,旋乘假期踏上归途,原未奢望回到祖居地—金

  • 文章月是故乡明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7期  作者:陳育嗣 出版时间:1991-07-01
    关键字: 西垅村 祭祖 西水祖祠 陈姓 寻根

    台湾南投县陈姓宗亲到漳浦县寻拜祖纪实——西垅村的祭祖盛况。今年四月十二日(农历二月廿八日)漳浦县万安鄕西垅村,赤涂鄕水磨村,长桥鄕甘棠村三村,同一天举行陈姓祭祀祖先大典,邀请县城地方人士参加观礼,是日应邀的有,县侨办副主任杨亚成、县政协文史主任陈万年、县政协台湾事务组李松辉、蔡启昌、曾敏英等七人。上午八点钟出发,专车到万安的农场转入小公路到达西垅村,这是我们要观礼的第一站;祖庙里已挤满了人。来宾有万安农场领导,作业区干部、赤涂鄕村干部,还有远道而来

  • 文章维护老——培育新苗

    来源期刊:《鄉音》 第14期  作者:鍾國珍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语言 祖宗

    名闻中外的台湾阿里山,上面有棵神木,树龄达三千年以上,树身巨大,要十余人手牵手始能合抱。它经过无数次的霜欺雪压,而岿然挺立,新苗丛生,枝叶茂盛。究其所以能如此者,盖由于它的老深植山中,获得土壤水分的维护所致。由此可见,维护老,便能生长新苗;而新苗的培育,必有赖于老的维护。所以维护老与培育新苗,皆为世间迫切之要求。树木如此,人类亦然。我们对老,必须妥为维护;而对新苗,则希望其能在完善的培育之下,丛生枝叶,蔚然成材。否则,老冯谢,新苗亦必枯萎而

  • 文章四海珠璣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2期  作者:大維輯 出版时间:1975-02-01
    关键字: 培根 林肯 大仲马 荷马

    △人们大半是依据他的意向而思想,依据他的学问与见识而谈话,而其行为却是依据他们的习惯。—培—△敎育实际上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林肯—△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有养成习惯的可能,重复的次数愈多,动作也就愈纯熟—大仲马—△美德大部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内。—荷马—△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所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苏格拉底—

  • 文章七九年春節聯歡會改在延平南路「民衆活動中心」舉行

    来源期刊:《浦城鄉親》 第11期  出版时间:1990-05-10
    关键字: 春节联欢会 民众活动中心 《如何让孩子有 寻根 春酒

    到会人数非常踊挤(本刊讯)七十九年春节联欢会,于国历二月四日在延平南路的「民众活动中心」擧行,场地与原来的「国军英雄馆」相比,是稍嫌逊色,然而,来参加的同鄕,仍然像往年一样的热閙。可见一年一次的同鄕聚会,大家都能有需要的共识与重视。(本刊讯)本刊于第二期所登的「如何让孩子有」一文,引起了很多同鄕的囘响,尤其是本刊发行全国福建省各同鄕会,更引起所有旅台的福建各同鄕的热烈反应,除了电话索取该期刊物外,并且先后于闽光第廿三期以及闽园第十九期第61页左下方转载

  • 文章秦家骢的寻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8期  作者:黃肇松 出版时间:1988-10-01
    关键字: 秦家骢 《秦氏千载史》 寻根 家族力量

    踏莎行 秦觀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 文章鄕土藝術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7期  作者:史銘  出版时间:1985-03-01
    关键字: 乡土艺术 民族艺师 寻根文化

    」是个很重要的东西。梵谛冈敎宗到各地访问时,踏入别人国境,第一个动作就是跪到地上一吻土地,撇开它的敎宗意义不谈,这含有充份尊敬别人本的至情。雷总统到爱尔兰去归,也证明时代虽新,但的哲理仍旧。我们今天侷守宝岛,国势特殊,最容易失。艺术活动的紧紧把握着,已经不是说说而已了!西洋一些强势艺术的形成,都有它们的,我们囫囵移植过来,让它在我国生长,便是无艺术。无艺术可以帮助我们现代化,而是我们被人家的现代艺术化合了,自己则慢慢没有代表自己

  • 文章吾邑在台最大宮廟之一——保安宮

    来源期刊:《同安》 第17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联句抄录 受赠专志 先人业绩 寻根依凭

    将采访亲戚之念压下,随意走入前殿玄关,两旁竖立两大龙柱,为「惠安石司」以靑斗石彫刻而成,经过「福州」杉筑造的宽大庙门,进入前殿,厅堂空旷广濶,仅见方形花岗石支枝,枝柱上均题联对,内有一对上下款写:嘉庆十六年孟冬;太学生鹤浦陈汝乐敬奉。联句:同民大道竟参大化;(同民——同安人民。)东山眞人独炼眞丹。(东山——漳属海澄的大雁东山。)另有一对上下款:时在壬申,贡生王龙记撰;弟子王仁记、王义记仝敬奉:联句:人其眞矣,自宋元而明,锦线显灵人且帝;道非大乎,由泉同而

共46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