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朱熹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吟餘感作

    来源期刊:《同安》 第83期  作者:林頎 出版时间:2003-04-01
    关键字: 《春晖》 朱熹 对联

    旅思「春暉」一集,多半是刻畫著故鄉的情景和人事,有紀念 先人的訓誨,有描述庭園的瑣事。寫完各篇,偶讀詩仙李白的迎春:「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及曲端的除夕:「破碎河山不足論,何時重到渭南村;一聲爆竹東風裡,多少未歸人斷魂」。鄉心澎湃。回溯數年前與家姐遊日月潭,觸景伊唔得句云:重臨湖汛憶前遊,山外青山旅夢稠;碧水滄溟仍似昔,鄉心又是一年秋。其二贏得勞生兩日閒,樽前醉共百花妍;白雲親舍烽煙裡,人間鄉音我問天。垂老退休...

  • 文章詩遊同安

    来源期刊:《同安》 第61期  作者:彭一萬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朱熹 梵天寺 《民安道中》 孔庙 郭沫若

    三、芳型万古垂—朱熹在同安的遗迹宋代彰文化,芳型万古垂。黄花当晚节,志士正游时。善政淳风俗,名言薄俗移。遗将仙苑在,奚只见山碑。这是当代同安诗人杨永建咏梵天寺朱子祠诗,写于一九五七年四月。诗人指出,朱熹作为南宋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在同安主簿任上,政绩显著,他还到处参观、考察,在同安留下许多题刻,成为不可多得的文物古蹟。同安是朱熹初次从政之地,时间前后达四、五年之久,治政、兴教,创办县学,建苏公祠,写了大量诗文,笔者就读了他的有关同安的诗文集,在各种艰难

  • 文章鼓山風景

    来源期刊:《闽聲》 第5期  作者:振瀛 出版时间:1966-11-01
    关键字: 鼓山 风景 石板 朱熹

    慇勤,茶水服务等极为周到。院前称南园,与普贤殿相对峙。殿傍林木葱郁繁茂。登山道路由石板砌成,蜿蜒而上,每■级即有一平坦路面,使步行者不觉吃力。由山麓至涌泉寺,约七八华里,石级三千八百余级,两侧古松夹道,大者合抱,为千年古树。路旁岩石,刻满诗人墨客的题诗和字。山口立有石坊,由先晦庵(朱熹即朱子)书「闽山第一」。未数武,有「祝圣万年山」的碑亭横跨路中。道旁山水潺潺,有石桥曰「东际桥」,上廿余级有(仰止亭),更上数十级便是「洗心台」了。洗心台为一巨岩,形如

  • 文章早於南普陀寺三〇〇年的梵天寺

    来源期刊:《同安》 第113期  作者:爱麗斯 出版时间:2011-03-01
    关键字: 梵天寺 同安 南普陀寺 朱熹

    同安人家喻户晓的梵天禅寺位于同安城区东北二里处大轮山麓,创建于随代开皇元年(五八一年),比厦门南普陀寺早三〇〇多年,比泉州开元寺早一〇〇多年,乃八闽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其原名兴教寺,有庵七十二所。宋熙宁二年(一〇六九年)合为一区,赐名「梵天禅寺」。宋朱熹为同安主簿时,常到梵天寺游玩,留下多处摩崖石刻,明代王京建筑的仰止亭、刘裳建的石瞻亭、林希元倡导的紫阳书院等,都是纪念名儒朱熹的重要历史建筑。寺院里还有一座建于宋代(元佑年间即一〇八六—一〇九四年)的婆罗门

  • 文章追憶故鄕往事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0期  作者:香港丁育堃 出版时间:1979-10-01
    关键字: 安海 鳌山境 宋儒朱熹 干戈浩劫 慈善会

    殿,古庙,皆名胜也。至于龙山寺古刹,水心亭,白塔,东西桥等,今昔人尽知之,不复详述。安海为宋儒朱熹过化之鄕,故文风鼎盛不衰,人才辈出。如明末之黄汝良,史继偕,皆当代名宦,司文武主试,显于朝。袁中郞集之杂识一段,且为表扬之颇详。而黄尤为明之帝王师,宠天恩之存问者■。颜凤磐亦鄕之名儒也;继在淸初,又有颜仪凤氏,与李光地为姻家,擅丹靑,以善写芭蕉呜于时。大抵明淸两代,鄕人之擢高科登显仕者,纪不胜纪,庸或一时忽略之。淸社既屋,废科举,兴学堂,后改学校。然安海亦开

  • 文章鼓山湧泉白雲洞

    来源期刊:《闽聲》 第48期  作者:林幹如 出版时间:1971-11-30
    关键字: 鼓山 白云洞 涌泉寺 朱熹

    鼓山是福州一大名胜,海拔三千六百尺,山峯秀丽,周围迤逦数十里,陆路可从后屿鄕,埔头鄕往白云廨院;水路是从南台台江汎买棹行驶至廨院上岸。以后马路筑成,可以搭公路车,二十多分钟即到山麓。从廨院到涌泉禅寺,要登二千多级石阶,中途都建有凉亭,可以歇息,并有茶水供应。路旁一系列巨大的巖石上,刻满了历代名人书草,有朱熹的「欲罢不能」,最能道出爬山者走到半途时的心情。到了更衣亭,两旁都是大松树,淸凉荫籁,再上去是喝水巖。走里许一个牌坊题着「石头路滑」字迹遒劲有力,路旁

  • 文章相看意未還——同安香山散記

    来源期刊:《同安》 第66期  作者:顏立水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同安香山 朱熹 《金门志》 民俗节日

    由此可见「香山」始名朱徽,有的人将朱徽误为朱熹,这是张冠李戴。朱熹于南京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年)担任同安县主簿时,也确实到过香山。他见此地风光如画,仙人可居,便题镌「眞隐处」三字。相传清代有位姓郑的读书人到此隐居,在「眞」字右旁加耳边,凿成类似「郑」字变成「郑隐处」。现在朱熹字刻犹存,笔者一九八二年元月三十日普查文物时曾有测量,刻字石块长一·一米,高〇·七九米,字为直书近乎隶体,每字高〇·二四米,宽〇·二米。此事民国版《同安县志》也有记载,「朱子簿同时,已有登

  • 文章朱熹建「同民安」坊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5期  作者:顏立水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朱熹 《小盈道上偶成》 同民安坊

    同民安坊位于现在的翔安区内厝鎭与南安市交界的小盈岭漳(州)泉(州)古驿道上。小盈岭上接三魁山,下连鸿渐山,山脉延绵,是古同安东北自然屛障。小盈岭自古设有驿站,清代设小盈铺,上接南安县东岭,下接马家巷,有五名司兵传递公文。绍兴二十三年秋,朱熹也是沿着这条驿道到同安县担任主簿;离任时,也是沿着这条官道离开同安,士民送至小盈岭,扳辕不忍离,朱熹便在石坊南面路旁石上题鑴「扳辕石」,以志邑人留慕之意。朱熹当时还赋有《小盈道上偶成》一诗:今朝行役是登临,极目郊原快

  • 文章白嶼史話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1期  作者:洪樹芬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白屿 《白屿约言》 朱熹 文昌鱼 地瓜

    的传说,相传古时同安海面有条凶顽的鳄鱼精,经常兴风作浪,为害民众,甚至还会化成一白衣美女,潜进县衙,呑噬县官。朱熹主簿同安时,对鳄鱼精为害一事早有所闻。那夜更深人静,朱熹还在伏案批阅公文。忽一阵冷风袭入衙内,接着一股白烟滚滚冲进他的书房,朱熹定眼一看,原来是鳄鱼精又变成白衣美女,企图侵害他。他立即把手中的红朱笔掷向白衣美女,忽听「唉哟」一声,红朱笔正击中美女的肚脐,美女化成一股白烟窜逃,次晨,朱熹派人沿血迹追踪到琼头,只见海面上一公里处,浮出一座岛屿,这就

  • 文章書香綿遠的文化聖地——南山書院

    来源期刊:《連聲》 第16期  作者:林水梅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南山书院 张振芳 朱熹 文化圣地

    秩序井然。曾君一到书院就赞叹说,朱熹讲学的鹿洞鹅湖也不过如此!他在书院愤发努力,苦攻十年,赴京赶考,果然榜上有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曾君做了朝廷命官,仍念念不忘他的发祥地,回南山书院题联道:十年前讲贯斯庭绿野当轩宝树滋培育兢爽,百里外潜修此地青云得路玉堂清洁待相随。邱君曾君在南山书院执教期间,重视培养书院学风、人文品格、使书院声名大振,人才辈出。从乾隆卅年至光绪卅一年,书院子弟共有三人中举,翰林一人,武进士一人,诰封或驰赠大夫五人。平步仕途十九人中,四品宫廷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