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同安民俗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同安民俗——中秋赌状元

    来源期刊:《同安》 第92期  作者:方瑶卿 陳金城等  出版时间:2005-11-01
    关键字: 同安民俗 中秋节 听香 陷城祖

    机智勇敢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富有历史教育意义,具有同安民俗的特色。同安古俗云妇女中秋夜「听香」、「偷菜」之举。妇女拜月祈告后,出门便行,以最先听到之响声卜休晷,谓之「听香」或「听响」。姑娘于中秋夜可随意摘人之菜,谓「偷葱嫁好汪(夫),偷菜配好婿。」廿六日祭「陷城祖」。为同安独有节事,纪念清初屠城遭难之先民。「县志」载:清顺治五年(一六四八年)八月廿六日,清军攻陷同安,屠城四日,杀人数万。三秀山僧无疑大师率徒达因等六人昼夜背尸万具至轮山东麓焚埋,建「无祠亭」以祭,后

  • 文章憶鄕情

    来源期刊:《同安》 第117期  作者:李芷熒 出版时间:2012-03-01
    关键字: 同安 民俗 同乡会

    增进彼此的感情,甚至是延续那里的文化和精神。今年(一百年)二月的时候,同安会举办了一次新年春酒聚会,当时我协助舅舅处理文书的部份,安排座位以及分发抽奖单等等事务。直到那时候,当我看到名单时,觉得心里很激昂,同安会的力量竟然如此的大,凝聚了从四面八方来的同乡人,觉得好不可思议,能够透过这个组织联繋起很多人。看到历史简介却激发了心中的涟漪,更想要去了解自己根地的文化还有民俗风情,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辈者越来越少,作为同安的一份子,大家应该鼓励下一代多多参加

  • 文章相看意未还——同安香山散记

    来源期刊:《同安》 第66期  作者:顏立水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同安香山 朱熹 《金门志》 民俗节日

    香山是同安东半县鸿渐山脉一处山青水秀的风景胜地。所谓同安的东半县,从前的地域概念是指清代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年)设马巷厅时的辖地,即包括现在的金门、大嶝、新店、内厝、马巷全部及新墟、洪塘一部分。根据《同安县志》记载,「香山亦距县东四十里,山巅有石状如香炉,晨夕云烟袅绕,旧名荒山,明邑令朱徽改今名」。朱徽是江西新城人,明正统四年(一四三九年)由举人任同安县令,其任上「慈祥恺恻,以爱民为先务,有循吏之声」,山中「徽国文公祠」即是纪念这位爱民知县的建筑物

  • 文章同安新娘出嫁的民俗

    来源期刊:《同安》 第57期  作者:洪樹勛  出版时间:1996-11-01
    关键字: 同安出嫁民俗 送日 三顶轿到 瓦新娘 店三天

    所谓民俗,即民间的风俗习惯,在历史的长河里,民间许多礼仪,无不打上民俗的烙印。一般地区不同民俗也有所差异,同安在办喜事这个范畴里有诸多民俗,下面浅谈新娘出嫁方面的民俗。应该说明的是这些民俗在整个县境内可能也不尽相同,同时这些民俗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社会的变革,也在不断的变化,一般是由繁到简,由带有封建落后,到趋向科学化现代化。古时男女订亲纳聘后,即可择吉举办婚礼,择吉要即通知女方,叫「送日」。女方接到「送日」合婚佳期吉辰的红纸庚帖,先放在神龛祖公座前,压到

  • 文章同安的文化寻根之旅

    来源期刊:《同安》 第82期  作者:顏立水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同安旅游 名人古迹 祠堂庙宇 绿色森林 农村田园 民俗游艺 海岛

    冰糖味、八一早、十一晚等四十八个品种。金秋时节,举办盛大的「龙眼节」,可以吸引大批外地游客。金柄、小坪、文山、西山、大帽山等地茶园连遍,所产观音、黄旦、梅占、本山、佛手、毛蟹茶叶,烹以山泉,香留舌本。同安源隆店吴福元还是最早到台北传制「包种茶」的茶商。绚丽多采的田园风光,是毗邻商业闹区市民和游人憩息、透气的广阔天地,同时又是文艺工作者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五、同安民俗文艺之旅传统民俗游艺,在同安地区积淀比较深厚,民间游艺活动在传统节日、酬神庙会、社会习俗中

  • 文章談「中秋博狀元餅」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8期  作者:陳天意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中秋节 中秋博状元饼 会饼 同安同乡会 民俗活动

    状元饼,但其他大大小小的饼却「博」到不少,让我今年中秋品尝到多种口味的月饼。这种中秋节博会饼(月饼在厦门的博饼风俗另有名字,称之「会饼」)博状元的习俗,现在在金门、台湾某些地区仍被流传着,它是很热闹的一个民俗活动,所以提供的不再限于「状元饼」,日用品、高梁酒…都派上用场,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的运气会特别好。参与了这次活动,不仅提前过中秋佳节,在知识也有所长进,更感谢准备了完整全套中秋饼的鄕长,既能延续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