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方言共返回3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胡椒滲真多

    来源期刊:《闽聲》 第6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66-12-01
    关键字: 胡椒 方言 财产 穿着

    方言谐音,易地每成笑话,闽南人讥笑福州人有:「胡椒渗眞多,嘴烧了了」的话,初听没有什么,寳则讥笑福州人讲大话:「福州田眞多,厝烧了了」也。盖福州与胡椒,田与渗,厝与嘴,闽南与福州音相似。又厦门人讲福州人「不怕火烧厝,只怕落粪坑」,喩其所有财产都在身上,所以怕落粪坑而破产。而身外无长物,所以不怕火烧厝也。也许当年在厦门赚食的福州人多是手工艺者,又喜欢讲究穿着,有此现象,当地人眼红或且真的瞧不起。

  • 文章厦门方言—无妻无猴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3期  作者:譚邦君 出版时间:1996-06-30
    关键字: 方言 俗语 书生

    厦门方言俗语中有『无妻无猴』的说法,含有鄙薄之意。相传清朝初年,厦门有一个穷书生借住在山岩读书。他不用僮仆,只驯养一头猴子,这只猴子聪明伶俐,经常帮助书生扫地做饭,书生专心读书,日日上进。这天有一位当地富绅特地上山岩来拜访书生。宾主坐谈时,猴子托盘献菜,伶俐而且有礼貌,绅士觉得十分稀奇。他认为书生能驯化猴子。必定是位才德过人的青年,回家以后便请人作媒,愿将女儿许配给书生为妻。书生则满口答应了亲事。过了不久,书生想登门拜望岳父。因为无钱备礼,想来想去,就向

  • 文章福州方言小析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44期  作者:郭毓麟 出版时间:1991-06-20
    关键字: 福州 方言 解析

    飯、吃晚飯。以「早、晝、曫」三個表時間名詞,代表一日三頓餐飯。「晝」讀如鬥,「曫」讀如蠻。稱三餐外的食物曰點心—《能改齋漫錄》:「世俗例以早晨小食爲點心,自唐時已有此語。按唐爲江淮留後,家人備夫人晨饌,夫人顧其弟曰:「治妝未畢,我未及餐,爾可且點心。今不能專早晨,凡午晚小食皆曰點心。」稱作伴曰做陣,意指人數多。稱開水曰滾湯,意謂燒湯至沸滾也。稱開人家玩笑曰解悶,意謂以惡作劇來解除寂悶。稱女紅曰針黹(音指)。黹,以絨縷縫制之衣,泛指各種針線女工。稱不正當買...

  • 文章福州:方言谜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29期  作者:魏孔明 出版时间:2001-01-31
    关键字: 福州 方言 谜语

    福州方言谜语,几乎都散失在当地人们的脑子里,未见有专门集子问世。在民间,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特别是老人,他们给别人猜的谜语,远比去猜他人的多。显然,这是上一辈流传下来的,他们牢记在心中,茶余饭后,逢年过节,只要小孩子有求,大人们总能随口说出几题。此外,同事邻里之间也常用猜谜语来助兴。传来传去,时日长了,许多优秀的谜语就散失了,这是地方文化的不可弥补的损失。据说,明清开始盛行的福州方言谜语,流行至今的已经不多。明、清年代,南后街一带人文荟萃,茶楼酒馆、街坊

  • 文章同安人杰地灵 闽南方言顺口溜(二)

    来源期刊:《同安》 第113期  作者:王志勇 出版时间:2011-03-01
    关键字: 同安 闽南 方言 顺口溜

    同安地靈人更靈,人民勤勞又熱情。雙手營造幸福景,到處欣欣而向榮。同安梵天好風光,寺廟金碧又輝煌,古跡遍佈輪山峰,遊子心情非常爽。同安有一個北山岩,即(這)是開閩的紀念,龍潭仙宮好景點,朱熹石刻雅致添。汀溪水庫很出名,湖面浪靜水如境,山清水秀顯倒影,「致蔭」農村甲縣城。西山生成好風光,三寶佛祖坐殿堂,聖泉石刻紫雲洞,羅漢岩茶味芬芳。同安沿海多海灘,魚蝦蟳(螃蟹)蠘堆如山,還有土蟶甲大鰻,蚵仔「大面」好曝乾。文昌魚,是特產,美名傳遍全世界,是道珍貴的名菜,肉...

  • 文章爲閩南語正名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7期  作者:林衡道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汉藏语系 五胡乱华 闽南客家话 福建方言分布 方言融国语 漳泉方言

    闽南、粤东的客家,系在明末淸初以来,不断移居台湾而形成。所以,无论大陆或台湾地区,客家的语言保留很多我国古代语言的音韵,便是这个因素。其次,当五胡乱华,客家源源不断地迁往闽南定居的时候,福建仍为闽越的种族所居住,有关福建的中原化,是在唐代才开始的。提到闽越种族,亦即所谓的古代无诸的后裔。唐代,漳、泉方面因陈元光平定当地的土著,而推行中原化,福州方面有节度使王审知,自称为闽王,也推动中原化的工作。因为福建的周围都是高山,与大陆其他地方完全隔绝,所以福建的方言

  • 文章福州方言歇后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18期  作者:魏孔明 出版时间:1999-03-31
    关键字: 福州 方言 歇后语 民俗

    老鼠爬天平—自稱(誇)。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掌鞋回頭擔—没皮。鷄姆扒糞倒(垃圾)—没事找事做。六月天出門帶棉襖—老客。塢尾里推刀—推到底。韓克忠搬厝—一次行。瘦猪拉硬屎—臭硬。布司埕綫面—又白又嫩。單身哥討親—自作主張。甘國寳師父—王(完)成。紙糊欄杆—靠不住。黄巷逐猪—兩頭跑。寳來軒炒米—酥巴(干脆)。瓮裡耍拳頭—有力無處用。下渡尾迎神—好看在後。秃頂做和尚—剛剛好。箍桶回頭擔—没篾(磨滅)。和尚寺借篾梳—瞎跑。眉毛挂炮仗—禍在眼前。棕索掉落水—緊上...

  • 文章福州方言歇后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19期  作者:魏孔明 出版时间:1999-05-31
    关键字: 福州 方言 歇后语 民俗

    曲蹄(蛋民)穿靴—幔跋(難受)。麻瘋院—有進没出。眠床下踢氌—平平高(一樣高)。鍋邊糊—一抆就熟。掏筷遮鼻—蒙混。糞坑頭莧菜—不值錢。糞坑頭菜刀—鍘屎(雜用)。一箭射棺材—討死。龍王爺的幫手—蝦兵將。猴戴帽—不象人形。猴龍王表妹—生的丑。蛤蟆頂鼎蓋—吃力不討好。嘴渴食鹽鹵—無可奈何。龍王爺搬厝—厲害(離海)。棺材裡打算盤—死算。金蒼蠅好看—屎腹。下界爺爬上横案桌—小人得志。棺材索—打打辯(强詞奪理)。牌套(神牌)掉落水—死了又死。猪姆潑倒泔—照扣。曲蹄(...

  • 文章曲蹄婆賀年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40期  作者:王鐵藩 出版时间:1991-02-20
    关键字: 曲蹄婆 方言 蛋族 诗歌

    蛋族妇女,福州方言称为「曲蹄婆」,以其长期生活在船艇上,腿多弯曲,故名。曲蹄婆贺年,是福州岁时中特有风俗,旧时,每年正月初旬就可以看到:衣裳楚楚,手持竹篮的蛋家妇女,结伴登门求乞,她们口唱淸爽的吉利歌词。唱毕,主人例给少许年糕、糖粿,她们称谢而去。这风俗由来已久,民国初年陈天尺有诗歌云:贺新年、贺新年,累累吉语如珠联,正月沿门唱小调,头梳椎髻貌如仙。苗女踏歌风度好,村讴宛转成诗篇。曲罢糕餐酬一角,居然夷甫不言钱。蛋族原有本族的服装,平常不大服用,只有

  • 文章千金譜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15期  出版时间:1976-04-01
    关键字: 泉州 方言 千金谱

    这是一篇纯粹用泉州方言写成的歌诀,大约是在一百年以上的文章,征求我闽南鄕亲及读者们以语体文逐句加以注释,让子弟们知道我们故鄕的文学,注释稿准备从第十六期起刋登,恳望读者踊跃注释惠稿。老太婆 启原文:字是随身宝 财是国家珍 一字値千金 千金难买圣贤心 隶首作算用苦心 仓颉制字値千金 劝人读书着认字 看得来写得去百般货物都有字 件件货物都须记 记得物件写得来 便是伶俐不痴呆 百般生理多头路 也有坐店与开舖 也有赴墟排街路 也有讲古拆字数 也有牵古说落部

共34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