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瓜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回憶連城靑年入伍記

    来源期刊:《連聲》 第7期  作者:李恆生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入伍 祠堂 地瓜干 木船 冷水

    我们是「新兵」。人数到齐了。农历四月初八这天,整好行装,穿上戎服,我们离开了李家祠,来到县政府公园内广场前,列队点名。当时有县长、军事科长及本队代表陈应钦、陈家彪等人讲话,鼓励我们从军报国光荣的一番盛意,并发给我们每人油纸伞一把,随即步行向东门外出发。当时城内各家商店,鞭炮响个不停,祝福声也此起彼落;父母、兄弟、姊妹、妻儿、亲友相送者,络绎不绝;叮嘱之语,句句出于他们内心的关爱。赠送之物,是产于本县有名的一片片地瓜干。当时我们心中的感激,眞不知从何说起,有的

  • 文章回鄕探親紀實

    来源期刊:《連聲》 第9期  作者:林容德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探亲纪实 地瓜 林坊 深圳 计程车

    倒塌。乡中原有石砌路石块多被挖坏,高低不平,下雨时泥泞满地,行走不便,幸好邑城到林坊二公里多,有条公路舖上水泥,勉可通行。林坊系农村,卫生较昔差远,吃的仍是粗茶淡饭,喝的仍是井水。椅棹、板、锅灶、粪坑(厕所),和四十年前一模一样。更没有自来水,排水沟,路灯等的设备,对生产方面,农田种作二季稻谷,并将各处田间及近乡坟墓挖去,种植地瓜、柑桔西瓜、桃树等水果。村中及田段上步道缩小,只能只人行走,连手拉车都无法行驶,到县城买卖仍靠肩挑,十分落后。我乡寺庙,从前大小

  • 文章家鄕來的訊息

    来源期刊:《同安》 第122期  作者:賓利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同安 讯息 五峰德安古堡 地瓜 银同妈祖

    大石板、木质老水车散发著浓重的农家气息。古堡旁那条清澈见底的溪水,淙淙蜿蜒绕过,悠闲舒适地缓缓流动;周遭是老树青藤和风吹高低的青草,绿得让你心境透彻;远处的草地上有几头牛在悠然地吃草。古色古香的几栋木屋,上面覆蓋著茅草,静谧安逸;淡淡的炊烟夹和著乡厨烹饪农家菜的香味让人垂涎,这里堪称一个集休闲、养生、品尝、健身、创作等为一体的绝佳乡村度假胜地。德安古堡是地瓜的造化在五峰村里散步,红砖厝、老祠堂乃至鸡窝猪圈,各有镜头。我还发现了一个简易的豆腐作坊,就在露天

  • 文章简介连城名产地瓜

    来源期刊:《連聲》 第3期  作者:江履禎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地瓜干 选种栽种 城块乡条 储藏不易 制造工序

    我邑连城地瓜乾,系汀州八县著名的八干之一,(抗战期间,福建省党部迁到连城,绅商云集,每购以作为礼物送人,因而更加名驰遐迩,有口皆碑。)在县城里只几家杂货店才有出售;有的是由本店直接制售,有的从民间制好搜购而来。此种制造地瓜干的地瓜,必须经过选种栽植,不是普通一般地瓜可做的;应以浅黄色皮深红色肉的最为适宜,紫皮白肉的虽然也可制造,但造起来,品质较粗硬,甜味较逊,而且外观不够抢眼,不容易销售。连城地瓜乾,有城区和鄕区做的两种,城区做来出售的都是块状的,形状

  • 文章连城名产红心地瓜

    来源期刊:《連聲》 第15期  作者:林水梅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红心地瓜干 拳头产品 维生素 铜牌奖

    连城红心地瓜干是闽西著名的「八大干」之一。如今,连城红心地瓜干已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各国,是连城县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之一。㈠据县志载,连城引入地瓜(又名蕃薯)种植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已有三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连城人就能将地瓜加工成丝状、片状、块状晒干储藏,并分别称之为「蕃薯丝」、「蕃薯片」、「蕃薯头子」。到了清代顺治年间,连城人已从实践中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地利用煮熟的地瓜加工成地瓜干的技术。民间相传:清初,连城城郊隔口田有一妇女偶然发现经蒸熟、去皮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