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刻石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遊玉華古洞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39期  作者:蕭金詩 出版时间:1991-01-10
    关键字: 王兰英 玉华古洞 石灰岩 溶洞 摩崖石刻

    我与内人王兰英于今年九月中旬,返梓探亲之便,由舍侄多人陪同,由福建省明溪县专车,上午八时许出发,车行约二小时多抵达将乐县,名闻全国「玉华古洞」。稍候片,人数凑足廿五人,由该洞导游小姐,带路入洞参观,费时约二小时多,参观出洞。其境绝美,不辜此行。导游小姐逐一介绍,该洞除少部分整地使行人安全外,均属天然,削壁奇,奇观无比。洞内温度长年平均在十八度之间,空气淸新,夏凉冬暖,避暑胜地,前面洞口之风力强达四级,构成闻名的一扇风,令人心旷神怡。洞内泉水饱含丰富

  • 文章记—福州的摩崖石刻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34期  作者:憶榕 出版时间:1990-08-10
    关键字: 摩崖石刻 般若台 乌石山 鼓山 冶山古迹

    一、石刻的统计福州的摩崖石刻以乌山的般若台为最古,鼓山为最多,宋朱熹所书寿字为最大。鼓山灵源洞附近,削壁林立,刻石几遍,如碑林一样,琳瑯满目。前人有句云:「石刻最多传最远,半缘人重半缘山。」统计数字鼓山有宋一百多处,元十二处,明三十一处,淸顺治至乾隆三十处,嘉庆以后有百余处,民国而来有数十处,数字当在四百处以上。在宋中有蔡襄、李纲、赵汝愚、朱熹等名人手迹。乌山则有宋八十多处,其余明、淸、民国所尙多。于山现存一百一十多处,其中宋三十五

  • 文章離鄉越久越思鄉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20-21  出版时间:1976-12-01
    关键字: 陈昭明 石刻专家 王和声 闽南采风录 月是故乡明

    这儿是个明证□有一位基隆籍的台湾靑年陈昭明先生,留美多年,为铜像和雕的专家,近日,晋江杂志社、福声出版社发行人王和声氏突然接到陈昭明先生的信,这样说:「本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靑年,幼随先父学习木雕达十一年,然后追随美国旧金山兰卡逊氏学铜像及雕,殊多心得。近年来,不知何故,时常兴起怀念漳泉故鄕之情——因先父及由闽南渡台之长辈均已作古,又缺族谱,故难确知祖先是漳州抑或泉州。特别是从美国归来之后,怀念祖先故鄕之情更殷,我们一旦反攻复国,就能到故土一游!于是

  • 文章閩海詩壇 六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0期  作者:陳家添 出版时间:1985-05-01
    关键字: 神游故土 乡景丽江 太武山石刻 周年庆典

    几度神游白发生!× × × ×自从中共窃据,到处是社鼠横行。泉山听不到高僧说法,湄洲看不到妈祖神灯。南普陀钟鼓沈寂,水濂洞荆棘丛生。华侨已望而却步,父老惟忍气呑声;黄莺无语,红叶凋零!……………………………× × × ×惟吾金门马祖,军民亲爱精诚;我们在礮火中更加茁壮,我们在战中斗更加精明。毋忘在莒,太武山石刻永铭。虚江啸卧,俞将军长留典型。神工鬼斧,信心凿出擎天厅。胼手胝足,沙津水坝庆落成。驱蛇斩棘,环岛马路宽又平。长期绿化,松柏欣欣齐向荣。山高水长,临风

  • 文章詩遊同安 二、雙溪綠水好逍遙

    来源期刊:《同安》 第60期  作者:彭一方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诗遊同安 《同安西安南薰二桥落成纪念》 《东溪垂钓》 《金车石刻》

    夸。午风催急雨,夜半月平沙。隔堞堪呼取,如渑不用赊。诗人将东溪比喻为山东的渑水,天马即天马山。可惜,铜鱼亭已废,我们只能从同安县画家王永钦的复原图想像其风貌。同安自南宋以后,出了不少著名文人和大官,流传着「铜鱼水深,朱紫成林」的谚语,所以,铜鱼桥又叫朱紫桥。现在,南门桥下的巨上,还镌刻着「逝者如斯」和「中流砥柱」字样。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金车石刻》诗曰:金车雄镇素波扬,朱子文光日月长。砥柱中流今胜昔,铜鱼千载话沧桑。在古代,双溪就是游览胜地,文人骚客经常

  • 文章八閩數序的名勝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60期  作者:方岩 出版时间:1992-10-31
    关键字: 八闽名胜 一线天 双鹭山摩崖石刻 三都澳 四季杜鹃

    八闽大地,山靑水秀,名胜古蹟众多,许多景点命名与数字有关。一线天—在永安市北十公里处的桃源洞风景区内。该景全长一百二十米,悬崖断裂齐整陕长,仅一隙通明,最窄处只能侧肩而过,是我国众多「一线天」中最长的。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记中称「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黄山、浮盖,曾未见若此大而逼、远而整者」。双鹭山摩崖石刻—在泉洲市郊马甲鄕双鬓山上。山上风景秀丽,怪林立,有石刻十多处,其中以宋王十朋的「佛国」、淸陈玠的「观日象」等题最为著名。三都澳—在宁德

  • 文章泉州東門外 靈山聖墓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7期  出版时间:1984-12-01
    关键字: 伊斯兰墓 聚宝街 郑和故里 唐初传教 阿拉伯石刻

    的阿拉伯侨民的墓碑石刻,有汉文,也有阿拉伯文的,记载他们的姓名,国籍,生卒日期,甚至有的还注明娶华人为妻。例如:「死者鸟丝又纳,阿拉伯人,娶中国人为妻,卒于回历七〇四年。」等等。远在唐代武德年间(公元六一八至六二六年),阿拉伯人三贤,四贤,离开故国,跋涉重洋,在公元六二三年到达泉州,传布伊斯兰敎。明代「闽书」中记载:「默德那有吗喊叭德圣人——门徒有大贤四人,唐武德中来朝,遂传敎中国,一贤传敎广州,二贤传敎扬州,三贤,四贤传敎泉州。」最后,三贤,四贤安眠在中国

  • 文章中古時代的刺桐城泉州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4期  作者:葉苔痕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泉州 文化城 闽南 泉州港 马可波罗 石刻

    为各国人士所最乐用,远销波斯,意大利,法兰西等国。当马可波罗离泉州时曾携一刺桐砖归国,筑于罗马一塔上以留纪念,至今尙存。此外,最近泉州发现了许多石刻,有叙利亚,阿拉伯,波斯,印度,蒙古,朝鲜及拉丁古文的文字和图案。从这些石刻看来,我们又可証明泉州在中古时代,曾和印度,近东,中东,南洋各地人士,发生了繁盛而密切的国际贸易关系的。而泉州现存壮丽的东塔,竟是古代印度僧人监工起盖的。泉州的回敎寺,是北宋阿拉伯人主持在中国最先建筑的回敎寺之一。已拆毁的元朝也里可温敎

  • 文章吴永成筹办—海峡两岸雕艺术精品展览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80期  出版时间:1994-12-04
    关键字: 雕刻艺术精品展 寿山石雕 文化资产交流促进会 国父纪念馆

    本刊顾问前国大代表吴永成主持的中华海峡两岸文化资产交流促进会筹办经年之「海峡两岸雕艺术精品展」业经敎育部审查通过,并定于八十四年二月九日至廿二日在国父纪念馆戴之轩展厅盛大展出。展出内容包括寿山雕、木雕、根雕及现代雕塑(其中包括已故雕大师遗作且获全大陆金杯奖之二十八兽等三十余件)计一百七十九件,件件均出自名家之手。此次雕艺术精品展,邀请来台参展的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厂长马永祥、福州雕厂厂长庄圣海及林学善、陈锡铭、郑宗坦、陈庆国、王一帆、冯久和、林文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