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物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糖業大王郭春秧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0期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糖业 郭春秧 人物传记

    郭春秧,同安縣角尾區寮東鄕人,初赴南洋謀生,以糖業起家,在新加坡、香港、上海、天津、漢口、厦門、臺北等商埠,均設有業務機構,並置豪華宅第,各留一妾守之。其在杭州西湖之別墅,名爲「郭莊」,佔地廣袤,景色絕勝,尤爲遊人之所必至。民國十六年,先生時已逾六十,體格魁梧(南人北相),容顏紅潤,聲音宏亮,談吐溫雅,饒有實業家風度。在港總機構業務,原已交由長子掌理,嗣因長子亡故,不得不重復親自主持,並在香港灣仔地區,購一小山,取土塡海,費時多年,得新生地數百畝,投資之...

  • 文章念念不忘故乡长泰县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期  作者:楊育元 出版时间:1987-04-01
    关键字: 故乡长泰 隶属沿革 山水人物 朱子之教

    本文作者楊育元先生,福建長泰人,民國前五年生,現任國大代表。

  • 文章螺洲風情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57期  作者:歐存德 出版时间:2005-10-31
    关键字: 《螺洲风情》 陈氏五楼 位置 物产 人物 古迹

    时称为『百花仙洲。』二、物产,镇中盛产柑桔,因为江水充沛,地质肥沃,所产柑桔,皮薄肉甜,味美可口,受人喜爱,有『桔子洲』之称、诗题:『树树笼烟疑带水,山山照日似悬金,桔花翻绿叶,碧树听鸟啼』。其余耕种稻米,以供给民食。三、人物:吴厝村吴复,在明代洪武帝时,当过工部右侍郎,清朝道光帝时,店前村陈若霖,为刑部尚书,(闽剧有演出陈若霖斩皇子),同治七年(一八六八) 陈宝琛、字伯潜,当进士、官拜内阁学士、担任溥仪皇帝老师、职为太师傅、自明至清时代,吴、陈、林等三姓

  • 文章何宜武的半世紀經驗成為華僑經濟的權威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7  作者:陳鶴齡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何宜武 世华银行 人物生平 主要贡献

    作者係前立法院僑政委員會主任秘書

  • 文章我的錢幣因緣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9  作者:陳學文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钱币因缘 人物自述 钱币文物简介

    一、大學畢業論文「貨幣新論」三十多年前,民國四十三年(公元一九五四年)六月我在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畢業,畢業論文是「貨幣新論」。當年的指導教授是留美貨幣學借貸抵銷原理的專家、系主任林霖博士。也許,那就是我的錢幣因緣之起點吧?實際上,我們經濟學系的課程很多,銀行貨幣學祇是其中一門而已。當年我們所硏讀的,不過是貨幣的起源、原理、歷史、制度運作和經濟社會的關係等等而已;要說與集幣協會會友們所作集幣的學術活動之關係,恐怕仍然相距十萬八千里。這麼說來,我這個錢幣因...

  • 文章無邪集

    来源期刊:《同安》 第49期  出版时间:1994-11-01
    关键字: 迪化街 开基人物 绫罗绸缎 膏丹丸散 佛敎文物

    迪化街怀古一、造路成市开基建市忆当年·荜路褴褛肆渐连。飮水思源今抚昔·林家右藻与蓝田。注:同安人林蓝田于满清咸丰元年,自基隆避海盗抢劫,迁居大稻埕,建造店舖三间,是为迪化街有店舖之始。另一同安人林右藻于咸丰三年率鄕人自万华迁居于此,建立「中街」,并建霞海城隍庙,妈祖宫,为居民拈香膜拜、祈求平安。两位林先生是迪化街的开基人物。二、海陆运输老街盛况百年前·贸易楼船集岸边。货物卸装咸便捷·输南运北铁轮连。注:公元一八八九年,大稻埕至松山铁路支线竣工通车,迪化街

  • 文章(文學天地)隨筆

    来源期刊:《永定會刋》 第27期  作者:樹楨 出版时间:2004-02-08
    关键字: 永定县 创业者 女弟子 先贤儒林 人物之光

    一、五县人物之光故鄕永定,地处闽西之山村,明成化十四年(1478)由上杭县划出设县,为全闽六十七县中评列为三等县,足显人口、税赋、经济、政治、环境等之弱势;鄕民除务农外,因山多田少,曾创业经营产销皮丝烟业(水烟),如是,其子弟分赴京、沪、湘、桂、粤、赣、川及本省福州、漳厦等地营销其产品;嗣以香烟(纸烟)入侵,逐遭打击没落。而另有部份先民,则远赴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等南洋地区谋生,为工为商力求发展。在鄕县民则亦耕亦读,均以「耕读传家」为

  • 文章邮票上的八闽山水和人物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4期  作者:晏星 出版时间:1987-09-01
    关键字: 八闽山水 福建 金马风光 英雄人物 朱子像

    游乐区。㈣马祖东莒灯塔——鸦片战争后,清廷门户开放,经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勘定,于一八七二年在东莒建灯塔一座,用作寻航标志。塔后置雾炮,周围有墙围绕,当地民众称之为「红毛城」。[6]·新台币首套常用票·其次,论及我国邮票上出现的闽籍人物。若论知名度,首先应推「国姓爷」——台湾的开山之祖郑成功。新台币常用邮票的第一套,就以郑成功的画像为主题图案,从民国三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起行用,自叁分至伍圆,共十三种面值,图案都相同(如图⑨),印制的枚数以亿计,如果加上「航空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