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土习俗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閒話舊時澡堂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殷登國  出版时间:1987-08-01
    关键字: 澡堂 风土习俗 趣闻

    你知道如何洗澡嗎?「益靈單」上說:每個月的月初和月底可以各洗一次,但注意!吃飽時不可以洗頭,肚子餓了不可以洗澡;而且,澡不可以洗得太勤,最好是每六十天的甲子日才洗一次……。據說這是養生的秘訣。今日稱爲「公共浴室」的澡堂子,在古代還有「浴堂」、「混堂」、「浴場」等不同的稱呼;對一輩子從來也未曾上過澡堂洗澡的人來說,這一行出現得可眞邪門,洗澡在家洗不就得了,幹嘛要上澡堂洗澡?對「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的人來說,沒澡堂子,可還眞不方便、眞洗不乾淨自己一身的汚...

  • 文章關中的「嚮櫃」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張逸志  出版时间:1987-08-01
    关键字: 风土习俗 箱柜

    「嚮櫃」這一名詞,一般人看到了,自會覺得新奇,就是住在西安城裏的鄕黨們,可能見到過的也不多。關中除了渭河一帶出產稻米之外,其他地區皆爲小麥,而小麥磨成麪粉,除了石磨之外,尙須有篩麪粉的「麪櫃」。除了西安等大城市人們買機器磨的洋麪粉外,一般鄕鎭都是自食自磨,所以差不多每家都有磨麪粉的各種工具。但是除大戶人家用「嚮櫃」羅篩麪粉之外,一般都用「麪櫃」。其實兩者皆爲長四方形的木櫃,只是麪櫃比較製作簡單,在櫃中順長架上兩根一寸見方的活動木條,將圓形的羅兒放在兩木桿...

  • 文章陝西方言出笑話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0期  作者:崔永德  出版时间:1977-07-15
    关键字: 方言 风土习俗 语言 趣闻

    陝西文獻29期有鄕黨先輩曹棄疾先生大作「西安風土方言,不僅使我想起了吾鄕鄕黨說方言鬧笑話的情景,願供述二三,聊作先輩茶餘飯後之消遣,故事雖欠文雅,志在博君一笑。吾輩同鄕,絕大多數都爲生活整天勞碌奔波,每當抽暇閱覽文獻或家庭聚會,總喜歡聽些家鄕話,開懷暢笑,聊解鄕愁,忘却煩惱,雖苦中作樂,尙可延年益壽留着軀體好返鄕啊!奈因方言用字,難以找出適當譯音字眼,謬誤在所難免,叨在秦人一家,尙祈先輩包涵是幸!其一:關中人把「頭」叫「啥」(其字應爲「」或「顙」均讀薩音)...

  • 文章醉棗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紫敏  出版时间:1987-01-25
    关键字: 食物 风土习俗 醉枣

    醉棗,是北方過年時的一道美食,在平常的歲月裡是吃不到的,惟有在年節時,放在招待客人的碟子裡,供拜年或來賓的食用。有時也在飯桌上先頭陳列,或置於祖先靈位的供桌上,不論在任何地方,都可顯示出它鮮艶突出的身分來。因爲它看起來美,吃起來香,在北方嚴冬的天氣裡,能保持如此的新鮮程度,是惟獨僅有的,也是難能可貴的。在陝西北部,棗子的成熟季節,是在中秋以後,每一個農村中有棗林,也有長在住宅附近的棗樹,當樹上的棗粒由靑皮變紅後,便是採摘的適當時間,樹主將它摘下後,除供家...

  • 文章七月十五的故事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2、23期  作者:山人  出版时间:1975-10-15
    关键字: 风土习俗 中元节 历史故事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這一個節令,是由道敎來的,據道敎「三元三官經」的說法,一年有三元——上元——正月十五,是天官大帝的生日,這一天天官大帝會下凡給人間賜福。中元——七月十五,是地官大帝的生日,這一天地官大帝會爲人間赦罪。下元——十月十五,是水官大帝的生日,這一天水官大帝會爲人間解除危難。但七月十五還有一個更多采多姿的祭典活動,有的叫作「普渡」,有的叫作「盂蘭盆會」,却又來自佛敎。「盂蘭盆」不是一句中國話,是印度梵語的譯音,意思是解救苦難的意思。據說,...

  • 文章憶關中的閙元宵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13期  作者:章志武  出版时间:1973-04-15
    关键字: 元宵节 风土习俗 社会风貌

    正月十五閙元宵,故鄕關中,閙起元宵來,多彩多姿,花樣繁多。挑燈籠兒童人手一串,用竹桿挑着,掛在大門前,或者用長桿抬着遊走。火罐兒燈籠有好多種:最多,狀如大型香瓜,竹篾爲罩,糊一圈紅紙,竹骨作架,架底揷臘燭,工粗價廉,家家戶戶都掛。宮燈最小的大過火罐兒,最大的可比路旁的垃圾桶,用竹篾或鐵絲作骨架,外糊紅綢子,千篇一律的剪貼「長命富貴」四字。羊燈。馬燈依其形狀作成,像狗大,四蹄裝了木輪,可以用繩子牽着。蝴蝶燈、鴿子燈、鷄燈、鴨燈、花樣隨心所欲,但價錢較昻貴。...

  • 文章端陽閒話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區少雲  出版时间:1976-07-15
    关键字: 风土习俗 端午节 粽子 雄黄酒 屈原

    千顷万顷一啖,居腹箪壶便便。几辈文穷难送,输君饱食安眠。」惟此,钟馗有无其事,不过是椿子虚官司而已。雄黄酒端午节日,有以雄黄酒解驱蛇虺诸毒者,此风由来甚古。雄黄本是鑛物,含有三硫二砷(As2S3)成分,能溶于苛性钾液及硝酸。古俗多于节日,以雄黄沥酒涂于小儿身额,要以驱邪解瘴。淸嘉录云:「五月五日硏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飮,谓之雄黄酒。又以余酒染小儿额,手足心。随洒墙壁间,以祛毒。」月合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余酒染额胸手足心,无虺蚊之患,又以酒洒门窗

  • 文章漢中八景之一的「漢山樵歌」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2、83期  作者:崔永德  出版时间:1991-06-01
    关键字: 山歌 风土习俗 汉中八景

    「漢山樵歌」原「漢巘樵歌」,巘者高山也,句出詩經「大雅篇:『陟被在巘』」。民國初年,爲了充實大衆化知識,將那些同意不同字的冷癖「巘」更正爲人人都能看懂的「漢山樵歌」,其意思完全相同。顧名思意,就是樵夫在漢山上唱歌,它是漢中八大景之一。山在漢中城南約二十公里的大小漢山,靠西是大小梁山,山高約一千五百公尺以上,山下的梁山林就是名人安漢出生地,隨安漢之名揚名於世。年初囘鄕探親,爲了一睹漢山風貌,特地走訪昔日的教師余晴初先生,他說:「此地在民國以前,無外賊侵入,...

  • 文章西安美食羊肉泡饃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劉鳳秋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风土习俗 羊肉泡馍 饮食 美食

    「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這是宋代文學家蘇東坡對西安佳餚羊肉泡饃(羊羹)的讚美之詞。羊肉泡饃相傳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西周時,羊羹被列爲國王、諸候的「禮饌」。「宋書」記載:南北朝時的毛修之,因向武帝獻出羊羹這一美味,而被封爲太令官。隋朝謝諷的「食經」中,有一款美饌叫「細供沒忽羊羹」。用羊肉烹製的羹湯,即稱羊羹,也就是羊肉泡饃的前身。那麼,「羊肉泡饃」的稱呼又是如何揚名的呢?據傳,在宋太祖趙匡胤未得志時,曾流落長安(西安)。有一天,身上只剩下兩塊乾饃,實在乾...

  • 文章失禮求諸野——記商、雒民間故事「馮公樹」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李靜  出版时间:1987-08-01
    关键字: 民间故事 历史 桑葚 风土习俗

    在家鄕陝西省東南,與湖北、河南接壤的商州、雒南一帶,有一個民間故事叫「馮公樹」,在該故事中說,在植物的世界裏,桑樹是唯一會自殺的植物,當一個幼小的桑苗,樹幹長到人的拳頭大小,如人類由無知的童稚,剛進入懂得一些人情世故的少年,它便會在一個月明風清的夜晚,進行切腹自殺,毁滅自己。本來是一個剛剛綠葉成蔭,而充滿了生命力的桑樹,却在子夜裏,「咔嚓」一聲,把自己挺拔、茁壯渾圓的軀体一下子從中間劈成左右兩半,把黃色赤祼祼的樹心,暴露於体外,讓帶有粘性的樹液,像血一樣...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