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秦腔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秦腔打鎭台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9期  作者:秦腔戏剧学会 出版时间:1989-09-01
    关键字: 秦腔 唱段精选 《打镇台》 户部尚书

    人物:一、王鎭:花亭縣縣令(鬚生)。 二、李清若:八台總鎭(花臉)。三、文慶:戶部尙書之子(正生)。 四、朝官:老丑。五、校衛:衙役若干人。王鎭:(上唸)赤膽忠心,爲國爲民。(詩)審問案情屈寃,爲民請命除禍端,不求官高爵位顯,只願黎民得安然。(白)下官姓王名鎭,字志義,奉旨以在花亭縣轄民,自上任以來,秉公執法,與民作主,倒也稱心如意,唉!唯有八台總鎭的兒子,以在我縣秋江,調戲民女,衆百姓紛紛前來吿狀,前日被戶部尙書之子文慶打死,想他們兩家官高勢大,我如何管...

  • 文章中华传统文艺最丰富的资料库秦腔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菊農  出版时间:1987-01-25
    关键字: 戏曲 秦腔 传统文化

    秦腔」是形成国剧的主流之一,由于这个戏里,极其活泼,传播甚广,因而有人论「秦腔」始于秦始皇之前,并引述约于秦始皇十年(公元前二三七年)前的李斯「谏逐客书」曰:『夫击瓮叩缶,弹筝抟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眞秦之声也。郑衞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衞,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这是说:秦始皇摒弃了叩缶击瓮之打瓦罐,弹筝抟髀之敲骨头,与呼呜呜的歌声,而取桑间濮上之音,以快意适观而求声色之娱,换句话说,那个时候

  • 文章閒談「關中八怪」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5期  作者:何子文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关中八怪 裤带面 秦腔 琉璃庙街 房屋结构

    细,尤具韧性,拉面拉不断,西安琉璃庙街的拨灯面更是团团转。四、手帕头上顶起来—所说的手帕即指一般女子用的头巾,因气候较冷,风沙又大,鄕人每在头上披一条毛巾确属习惯,但在外地人看来,既是一景,更是一怪了。五、凳子不坐蹲起来—鄕下人多习惯于蹲著干活,聊天或吃饭也多喜欢蹲著,这种不立不坐的姿势,俗称「疙丢」(谐音)。六、唱戏吵架分不开—秦腔音调高亢激昂,的确是红脖子涨脸,所谓挣破颡,在外人看来其与吵架实无分别也。七、有了辣椒不吃菜—国人都以为湖南人是吃辣椒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