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马巷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马巷文武庙

    来源期刊:《同安》 第112期  作者:朱振伸 出版时间:2010-12-01
    关键字: 马巷 文庙 武庙 同安

    清乾隆四十年(公元一七七五年),马巷建厅置署,通判万友正依照清干典制,遂建城隍庙、武帝庙于孔沟上。迄嘉庆十二年(公元一八〇七年)。马巷厅倅温凤韶(字焕亭,广东人)即率先捐廉迁建城隍庙、武帝庙于三乡卧笼边。为什么要迁地重建?据载,宋朱熹主簿同安时,东巡马巷,登高眺望,感慨地说:「此地后来通利之所。」可是温焕亭驾临马巷时,「乃巷之民未见其利」,认为城隍庙与厅置邻近,「阴阳相背」;有武庙缺文庙,而失平衡,「依违观望」,故其利不通。因此,迁建城隍庙时,于嘉庆十三

  • 文章懷鄕與思親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8期  作者:吳品華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怀乡 思亲 灌口陈井 马巷上庄 陈氏家庙

    舜帝游历山因慕亲而作思亲操。晋陆机因思鄕而作怀土赋。唐狄仁杰因久羁江南北望白云而思亲。故总统蒋经国先生,有梅台思亲之文。怀鄕思亲,古今皆然。我一生颠沛坎坷,幼时曾随家父返浙江淳安故里,童年在福建同安成长。灌口陈井和马巷上庄,其鄕情亲恩,令我终生怀念。一、灌口陈井陈井、又称銮井,属同安县灌口区前场鄕。东南伸入马銮湾,扼马銮左右两港湾之咽喉,为海防要地,明清设有守备官衙。左为东湾,由灌口区各河川集流前场,汇入马銮湾。海水随潮汐涨退,涨潮时为前场与厦门之海运

  • 文章仙公廟 圓仙夢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8期  作者:陳仲修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芋瓠 仙公庙 芋瓠掬仔 口头话 马巷

    从前马巷湖口鄕(俗叫后许鄕)有个许阿掬,他家田里经常种有许多「芋瓠」,(一种蔬菜的名称。)「芋瓠」成熟采收时,阿掬仔必须挑至马巷街上来贩卖,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芋瓠掬仔。(仔,音亚)后来他在马巷大宫边的四甲街开了一间干果店,卖些鱼仔干、虾仔米、豆干粑、黑木耳....等等,兼卖自种的「芋瓠」。芋瓠掬仔待人亲切,生意算是不错,只是喜欢与人开玩笑,说话常会带些不吉的「口头话」,令人觉得啼笑皆非。例如:艾哟哟,夭寿呀!〇〇伯呀!天这哖热,看你行甲规面汗,紧来歇困

  • 文章葉道士與翁墓橋

    来源期刊:《同安》 第110期  作者:九九老人 陳仲修 二〇一〇春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叶道士 翁墓桥 马巷大宫 通利庙

    叶道士、俗呼翁公祖、生于宋高宗建炎年间,(西历一一三五前后)确切日月已失记载,相传马巷龙蛟池畔的「叶厝」就是他的祖居。叶道士曾得高人传授;(修道大法),精通各种符咒,以及高深的「游街法」、「幻术」。据传;他身上怀有「子母金钱」三枚,其中较大的一枚是—「母钱」,较小的二枚是「子钱」,「子钱」可以用来购买食物,「母钱」则不能用掉,必须保留在身上,每次把「子钱」用出以后,身上的「母钱」又能生出二枚「子钱」,如此循环,用之不竭,只是不能蓄积。叶道士能以朱笔

  • 文章永懷母校與師恩

    来源期刊:《同安》 第110期  作者:吳品華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马巷 中心小学 国语 教学 师恩

    马巷,古设厅治,今为镇府。原隶同安县辖,现属厦门市翔安区。陆路北达福州省会,比邻泉州府治,西越同安县城,可通漳州龙溪,水运则濒临金厦二门,北航可至上海及江浙各大港埠,南行可抵广洲香港南洋各国,东则为台闽重要海路,交通辐辏,地处要津。复经朱子紫阳过化,文风鼎盛,民智大开,英才辈出,文臣武将,出类拔莘,影响所及,至深且钜。邑中人士稍有见识者,无不以教育子弟成才成器为急务。尤其乡贤先进,更以兴学育才为首志。起先在城隍庙后开设虚舫书院,又在通利庙后开设舫山书院

  • 文章马巷舫山书院二三事

    来源期刊:《同安》 第112期  作者:九九叟 陳仲修 出版时间:2010-12-01
    关键字: 马巷 舫山书院 同安 三武街

    马巷舫山书院,址在四甲街通利庙「俗称大宫」在后方,周围广达数十丈,气势雄伟壮观,院前空地空旷,可供数百人集会,前临观音宫水塘,有照墙为界,左至启智学校大门,(该校已于一九三九年九月廿四日被日机炸毁),右在大宫边的柴市,主建筑为开敞式三进大堂,前二进为平房,后进为二层楼房,楼上奉祀文昌帝君,故称「文昌楼」。左右两边空地约与主建筑同大,四周围墙围绕,后面靠墙种有果树数棵,檬果、芭仔、龙眼等。左边有棵百年榕树,右边墙边有鹰爪树三欉,枝叶茂盛,花朵状如鹰爪,花开

  • 文章沧海桑田话马巷

    来源期刊:《同安》 第76期  作者:洪樹勛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马巷 朱熹 集散交易中心 交通枢纽

    一、马巷原名叫踏石马巷早时原是一遍荒芜,杂草丛生的小土岗,名舫寿山,其形如一条大木船,据传马巷是船穴,故称「舫山」。马巷又如一块染布用来「过光」的踏石,西边新街仔内一带又都是家庭染布作坊,到处是「青学」(装染料的地窖)和踏石,因此人们就根据地形命其名曰「踏石」。另一传说是,古时从唐厝港的帆船可直航至现马巷中心小学附近西边的一个叫坝仔下的古渡口,现因泥土淤塞,已变成为小沟道。五十年代建汀溪水库的翁墓渡桥时曾出土木船板,同时岸上遍地都是地基和瓦砾,证明这里

  • 文章马巷三忠宫撰联四对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2期  作者:朱振仲 出版时间:2008-04-01
    关键字: 马巷三忠宫 《指南录》 《正气歌》 文天祥

    (一)粵海成仁滿懷浩氣凌霄漢;燕京就義一片丹心照汗靑。(二)扶宋室表忠心千秋傳頌《指南錄》;作楚囚見亮節萬古留芳《正氣歌》。(三)高風凌駕古今無二士;秋火遍傳天下有三忠。(四)廟宇重新流光溢彩;神威永鎮扶正驅邪。按:「粵海成仁」是指陸秀夫和張世杰在廣東海上殉難;「燕京就義」是說文天祥在燕京(北京)被殺害;《指南錄》、《正氣歌》均是文天祥的作品,表現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

  • 文章马巷城隍庙修复将立碑纪念

    来源期刊:《同安》 第49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4-11-01
    关键字: 马巷城隍庙 朱振仲 乾隆四十年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巷城隍庙,几经动荡,原已损坏殆尽。一九八八年,经邑人组建筹委会,募款全修。于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完成,建委会拟立石碑纪念,特推请朱振仲先生执笔,撰写碑文。兹志「重修马巷城隍庙记」初稿如左:重修马巷城隍庙记(草稿)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年)马巷建厅置署,通判万友正倡建城隍庙于孔沟上(今同安二中校内),迨嘉庆十二年厅事温焕亭移建今址。由于庙宇年久失修,屡遭拆毁,损壤殆尽,故众睹扼腕,呼声四起。为此,县十届人代会受理修复马巷城隍古庙之羣众提案,并决议通通。嗣经县府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