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共返回3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福建協和大學滄桑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6期  作者:陳頤  出版时间:1983-05-01
    关键字: 协和大学 教育 抗日战争

    ——協和大學校歌

  • 文章連城師範在連城

    来源期刊:《連聲》 第15期  作者:吳祖猷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连城师范 卢沟桥事变 抗日

    都离不开教育。连城师范就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诞生。抗日的号角吹响以后的同年八月,「连城简易师范」学校就在我县「文庙」开办了。它的首任校长蓝洪瑞,第一次向连城、长汀、清流、宁化、宁洋、永定、武平、上杭等八个县招生,学制四年。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到各县,各乡村任教。从此,国民教育为雨后春笋。随之,各村落相继办起了「战时国民学校」,还附设「成人班」、「妇女班」,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及晚上空暇,对广大群众进行抗日救亡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自从县城东门遭日机轰炸以后,鉴于

  • 文章维护老根——培育新苗

    来源期刊:《鄉音》 第14期  作者:鍾國珍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老根 抗日战争 语言 祖宗

    名聞中外的台灣阿里山,上面有棵神木,樹齡達三千年以上,樹身巨大,要十餘人手牽手始能合抱。它經過無數次的霜欺雪壓,而巋然挺立,新苗叢生,枝葉茂盛。究其所以能如此者,蓋由於它的老根深植山中,獲得土壤水分的維護所致。由此可見,維護老根,便能生長新苗;而新苗的培育,必有賴於老根的維護。所以維護老根與培育新苗,皆爲世間迫切之要求。樹木如此,人類亦然。我們對老根,必須妥爲維護;而對新苗,則希望其能在完善的培育之下,叢生枝葉,蔚然成材。否則,老根馮謝,新苗亦必枯萎而湮...

  • 文章以當年新聞今日故事的目光介紹:國父所認識的陳群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21期  作者:程法望敬輯 出版时间:1999-09-30
    关键字: 陈群 抗日战争 胡汉民 胡展堂

    之智多星,杜也言听计从,抗日军兴,杜决随政府进止,而陈居上海日本租界不同行,或云当时与汪精卫有默契。当民十九中原大战外传陈氏对政府反动,胡汉民氏曾驰书告诫之,陈即复函云:「年来隐居沪上,闭门读书,不闻世事,传闻皆无影之谈,殊不可信,今承教督,当更知勉」。陈以后虽参加汪伪政权,及抗日末期,知日本必败,经常以烈性毒药随身,于必要时自杀,日本投降后,他决意自尽以谢国人,遗书四封,一致国民党中央诸公书,大意云:「我是错了,对不起先总理和全国国民,你们也有

  • 文章聯語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45期  出版时间:1991-07-31
    关键字: 《风雨集》 抗日战争 对联

    大地耸巍峨,环列群山皆壁垒;雄关严锁钥,天然砥柱挽狂澜。闽江口之长门炮台,形势险要,旧有楹联云:「大地耸巍峨,环列群山皆壁垒;雄关严锁钥,天然砥柱挽狂澜」,寥寥二十四字;该台雄姿英发,有不可一世之气概。抗战初期,陈丈黑尼随福建省抗敌后援会战地工作团到长门前线,慰劳抗日将士,由毛台长接待,曾见是联,因成一绝云:「长门生就是严关,港道迂回壁垒间,今日登临无限感,一衣带水望台湾」一唱三叹低回欲绝,盖当时台湾尚未光复也。此诗已编入陈丈待刊之《风雨集》中。(楚秋)

  • 文章離鄉別祖五十年——鄉情報導之一

    来源期刊:《浦城鄉親》 第21期  作者:榴生 出版时间:1993-05-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戴笠 谷仓 青年军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抗日圣战爆发,历经八年的生死抵抗,中华民族付出了史无前例的生命与财产;也考验出了我民族的耐性和潜力,融合了各民族共同奋斗的决心。民国三十四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至今已五十个年头。出生于二十年代前的我们这一代,可说是抗战的生力军——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我们的同学,同胞,大部份响应而从了军。战场上的八年抗战,是生与死的决战,而早在民国二十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我东北后,有识之士,也就洞悉了日本鬼子,蓄意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因此对日战争

  • 文章鯉城憶舊(七)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2期  作者:王人瑞 出版时间:1978-05-01
    关键字: 鲤城 菲律宾 抗日战争 白狗庙

    都在向应,每天都有十九路军在上海闸北,抗日战况报导。这时候,军民同胞们热血沸腾到极点。不久听说战事又沉寂了。是中央政府下令十九路军停战转进。我们那时候,玩的东西也多了一样,就是「海贼牌」卷烟盒里都附送「子标」一张,正面印着「十九路军抗日」作战图,背面印着说明和烟草公司宣传语句。每张有一个编号,一共是一百号,我们都希望集齐全套,于是就向大人讨,相同的就互相交换,后来又改用「封神榜」的人物,以及「水浒传」人物,又有电影明星照片,我集齐好多套,为了我便于欣赏起见

  • 文章桂華山八十回憶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2期  出版时间:1978-05-01
    关键字: 李惠龄 医生 抗日战争 菲律宾

    (二十)對于諸弟妹之敎育安排母親臨終時,一再囑咐我要好好照顧「岳」弟。以後每憶及此,旣爲失去慈母而感傷,心中不免附帶着多少疑念。事因父親時在壯年,且爲人厚道,爲何母親把照顧「岳」弟之責任,交付於我?直至父親在「泗水」績絃,我爲逃避婚事,擬前往 泗水」投靠而見拒于父親之後,方乃心有所悟。遂不能不佩服先母在生時之有遠慮。其實,照顧比我年幼八歲之弟弟,縱無先母遺言,也是我義不容辭之事。何况是時我的事業前途已露曙光,更不難一力肩承對弟弟之敎育責任。當在「泉州」時...

  • 文章寫在「七七」紀念日有「恥」的感想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45期  作者:程法望 出版时间:1991-07-31
    关键字: 七七事变 抗日蒙难同志会 抗日战争 日本

    七月七日上午在台北中山堂复兴厅举行的「中华民国抗战蒙难同志会」八十年年会,我是唯一出席会议的福建人,这个年会是在悼念八年抗战浴血保卫国家民族、光复台湾的牺牲者,会议开始举行默哀!也是在台湾仅有的抗日纪念会,我六十九岁了,还算是较为年轻的会员,老同志们缅怀当年报国壮志,舍生取义何等慷慨!曾几何时都垂垂老矣,遑论功绩,奚用忧伤。这个抗战蒙难同志会,筹备很久,不知是何心态,积压多年,到了民国七十一年才准成立,先后出版「血泪集」二辑,算是历史性的呐喊,在此特将两

  • 文章八閩景物

    来源期刊:《浦城鄉親》 第17期  作者:吳胤 出版时间:1992-03-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南浦书院 灶君殿 梅雨

    被父母牵着逃避新四军团城的恐怖,当时称红军的方志敏部,在三天三夜枪砲打得满天飞的声音沈寂后,城破了,眞是满地哀鸿,抢刼杀戮,尸横偏野。继着便干戈不息,抗日开始,家鄕父老,由于没有免于恐惧的自由,苛捐重税,人民一提到官府及兵者凶也,皆避而不谈。如此纯朴的民风,大有百忍堂上延家声,在吃亏就是占便宜的思想中,人人都求自保,「早晚一柱香,晨昏两祈祷」,便是当时老百姓的写照。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当然步步踏实,能忍人所不能忍的气,能吃人所不能吃的苦,从小不知用钱

共33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