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寻根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秦家骢的寻根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8期  作者:黃肇松 出版时间:1988-10-01
    关键字: 秦家骢 《秦氏千载史》 寻根 家族力量

    踏莎行 秦觀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 文章鄕土藝術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7期  作者:史銘  出版时间:1985-03-01
    关键字: 乡土艺术 民族艺师 寻根文化

    的艺术。敎育部计划设置「民族艺师」,正是我们艺术的寻根、保根、培根的工作之一,根深而后叶茂,而后开花结果。事实告诉我,西洋人鄙视模仿艺术,肤浅的打个比喩,我们模仿英法大菜,模仿再好,也不会叫座,但二三流的满汉全席,反而令洋人垂涎三尺呢。

  • 文章福建平和九峰寻根朱高正生先报本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70期  出版时间:1993-12-15
    关键字: 福建平和九峰 寻根 朱高正 捐款 “奎文楼”

    立法委员朱高正于本年九月间曾赴大陆探亲,由福建省政府及漳州市政府高级官员陪同前往其祖籍平和县九峰鎭寻根认祖,颇受鄕亲之热烈欢迎。据悉朱委员曾慨捐人民币三百万元作为修补该县城至九峰鎭柏油道路之用,再以人币贰拾万元在其祖籍所在地捐建九峰中学校舍一座,定名为「奎文楼」,另又应允捐资重建朱文公祠及朱氏宗庙,藉以纪念朱氏祖德宗功。朱委员省身念祖慎终追远之观念及慷慨解囊为祖籍平和县办理多项公益之义举。

  • 文章如何讓子孫能有根

    来源期刊:《浦城鄉親》 第2期  出版时间:1988-01-10
    关键字: 子孙 寻根 同乡会 新生代

    在国外国内的人士,高喊他不是中国人的论调,因为他们自己找不到根,也不愿意去寻根,就闭着良心歪曲事实,连自己的祖宗都不要,您我会愿意我们的后代子孙舍弃我们,断了我们的根?羞辱我们的祖先?我想大家都会有坚决肯定的囘答,是不愿意的,那既然不愿意,如何让我们的后代子孙都能有根呢?这是値得我们都来讨论的问题。「同鄕会」该是旅居在外鄕亲的「根」,这里的阿公、伯伯、叔叔都会吿诉新生代很多故鄕的讯息,会所珍藏故鄕的珍贵资料,前人遗墨,遗物(浦城同鄕会刚成立,有待建立),都可以

  • 文章寻根归祖的囘响

    来源期刊:《浦城鄉親》 第3期  出版时间:1988-03-10
    关键字: 寻根归祖 回响 陈日升 卓秀枝 同乡会

    (本刊訊)浦城縣西鄕上林村的鄕親陳日陞,不幸故逝,其妻卓秀枝女士,讀到「如何讓子孫能有根」文章後,這次來到聯歡會場,尋求鄕親們代找夫家的親人,如有消息,她將放下工作,親自帶領幾個子女,囘到家鄕祭祖,探望親人,讓孩子知道自己故鄕的祖先和親人,使孩子不會忘本。所遺憾的,她委託紅十字會尋找家鄕的親人,至今都還沒有得到囘音,現亦託同鄕會代爲尋找。根據她所知道夫家的情形是:陳日陞(又名陳菲成)的父親名爲陳紹源、母親夏秋蓮,有個哥哥,別號蘭麫、蘭花,比陳日陞大十二歲...

  • 文章台灣宜蘭之根——漳浦鑑湖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5  作者:季林昌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寻根溯源 宜兰 先辈事迹 乡贤贡献 漳浦鑑湖

    成为望族。鉴湖小丘上有一座仁和楼,是明初防倭寇的三合上楼,经五百多年风雨,至今楼墙尚存,经市、县文物工作者鉴定,属明初建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明初鉴湖经济已经发展的证据。鉴湖陈姓传裔本县及广东、台湾、印尼,血脉牵连海内外,每年前来谒祖会亲者不绝。村里有一棵大榕树,荫蔽十来亩地,根群除深入地下以外,露出地表的同枝檥一样繁茂,象微鉴湖之裔根深枝盛,源远流长。远道前来寻根谒祖的台湾和广东亲人,除在祖祠致祭以外,都要坐在榕荫下粗根上倾诉情怀,面对鉴湖微波

  • 文章七九年春節聯歡會改在延平南路「民衆活動中心」舉行

    来源期刊:《浦城鄉親》 第11期  出版时间:1990-05-10
    关键字: 春节联欢会 民众活动中心 《如何让孩子有根》 寻根 春酒

    提供了更多同鄕,重视我们孩子的寻根,让我们每个新生代的心中都有根,时时都知道其祖先的所在,生活的更为踏实。黎理事长后驹 欢度七十嵩寿(本刊讯)同鄕会的黎后驹理事长,于春节后在国军英雄馆七楼邀请同鄕及亲友吃「春酒」,结果到了现场,见到正中有摆设一个「寿」字的霓虹灯,经一再从旁查询,除了确是吃「春酒」外,同时也是理事长的七十嵩寿,我们谨祝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为我们的同鄕会劳心劳力,身体永远健康,长寿百岁。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