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国语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实用国语(三)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5期  作者:紀華國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国语

  • 文章实用国语 (二)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4期  作者:紀華國 出版时间:1978-10-01
    关键字: 国语 平安 父母 快乐

  • 文章实用国语(四)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6期  作者:紀華國  出版时间:1979-03-01
    关键字: 国语 努力 勇敢 成功

  • 文章实用国语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3期  作者:紀華國 出版时间:1978-08-01
    关键字: 国语 教学说明 数字

    编写动机因很多侨居国外的亲朋戚友们的来信,或囘国交谈中,他们深感困惑的一个问题,就是海外的子女敎育问题。尤其是当地没有华侨学校的侨胞更为子女敎育担忧,他们本身对祖国的语文,或可藉难得一见的中文书刊获得「温故」的机会,但他们的第二代就成问题了,接受的是侨居国的学校敎育。如何使子女对祖国语文有所认识,确属一大难题,第二代尙能由父母学得几句中国话,如果是第三代,那就除了肤色外,其余就都是不折不扣的洋人了。他们迫切需要一本简易而实用的国语敎材,这是编写本书的动机

  • 文章掄魁

    来源期刊:《同安》 第59期  出版时间:1997-04-01
    关键字: 抡魁 国语·晋》 《唐书·刘迪传》 《汉记》

    抡字,一选择之义,如〈周礼·地官〉:「凡邦工人由山林抡材不禁」。〈国语·晋〉:「君抡贤人之后,有常位于国者而立之」。〈唐书·刘迪传〉:「文部始抡材,终授位」。二是挥动之义,如〈儿女英雄传〉:「邓九公听了,抡起大巴掌来,把桌子拍的山响。」三是抛掷之义,如「一分万贯家财,给他抡个精光」。魁字,也有多种意义,如斗和大酒器曰魁,星斗曰魁,其次首曰魁,如〈荀悦·汉记〉:「赏所留者,皆其魁首」,柄亦曰魁,如〈汉书·梅福传〉:「今廼尊隆其位,授魁柄。」到了明代,科举分

  • 文章同源一脉——论国语闽南语和台语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7期  作者:吳品華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国语 闽南语 台语 闽越族 语文文化

    含义至今完全相同,诸如仙先鲜迁、川端关翻、忧修绣秋、来栽猜灾、虽随绥稳、医移姨遗、坞输暑署、煮铸朱注、温春婚呑、墫圳尊俊、公轰聪通、宗踪总综,其他还有很多。也有一些语文,字型含义相同,发音则要视语辞的意思,来决定用国语或闽南语发音,如天千年边、皮脾匹疋、冬功空东、飞吹肥吠、篇片扁骗等,在读古书或文件时用国语发音,在一般交谈时则用闽南白话发音。还有如平生青声,宫堂当同,鄕香长重等字,同样是用闽南话讲,也有闽南文言和闽南白话的不同发音,又如一二两字,念个位数和念

  • 文章永懷母校與師恩

    来源期刊:《同安》 第110期  作者:吳品華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马巷 中心小学 国语 教学 师恩

    今已年逾九十大寿,谨祝松鹤延龄。其他还有多位老师,印象不深,不及备述。在马巷中心小学的教师中,最令我印象深刻而且怀念敬重的,就是洪 英老师。他早年丧父失兄,上有年迈高堂,下有幼小的侄儿侄女,家庭清寒,仍能刻苦读完师范毕业,虽已执木铎登杏坛而施教化,但生活依然俭约简朴,性情温文儒雅,仪容端庄整肃,教学勤谨且有良方,师表可风。洪老师有鉴于闽南人说方言和讲国语,文法上的结构颇有出入不相揉合,土音和国音,也有很多差异,以致在用国语读书或讲话时,常有舌头打结,语气

  • 文章學閩南話記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8期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闽南话学习 国语对方言的影响 地域观念

    我会说上海、客家、广府三种方言,但是竟然不会说闽南话,自己心有不甘,于是下决心自学;听广播、看电视,奋发不懈,甚有心得,进步颇快。有一次我到一家电器行买电池,居然一句国语不讲,完成交易,店东不以我是外省人。又有一次坐计程车,也用闽南话与司机交谈,虽然被他「听」破为外省人,但他仍夸奖我「台湾话讲得不错」,心中大乐。现在与本省籍朋友交谈,我常常执意要说闽南话,成了对方讲国语、我讲闽南话的「反常」现象。朋友们知道我志在练习,也乐以协助、鼓励,并且不时纠正

  • 文章用平常心論敎育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6期  作者:張植珊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 刘白如 人文教育 加强国语语文教育 提倡师道

    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与敎学,以防止人类社会畸型发展可能导致的流弊。除了力倡人文敎育,提升人文精神之外,另一重要敎育主张乃是有关国语文敎育问题,人文精神式微的表征之一就是语文敎育的忽视,尤其可怕的是本国语文所遭遇到的空前的低潮现象。先总统 蒋公早在二十几年前即有「国文为先」的昭示。当前中上学校学生国语文程度低落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白如先生在「为什么要重视国文」一文中,引述欧美国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为学校重视实用课程的关系,语文程度普遍下降的事实,来提醒国人,我国中上学校本国语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