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论语》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浅说论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7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7-11-30
    关键字:论语 孔子 林放

    八佾篇—第四章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林放,魯國人,是孔子的弟子。他請教老師問禮的根本何在。孔子以讚許的口氣答覆他説:『這是很有意義的大問題呀!禮儀與其鋪張浪費,奢侈闊綽就不合理,還是寧可節約簡單而隆重的好。舉行喪祭禮與其過於講究繁複的程序儀式,還是寧可以悲傷哀戚的心情,表示對死者的懷念,較為合理。今天我國民間婚喪喜慶鋪張浪費的情形,與孔子的主張,可以説完全背道而馳。這是文化衰敗没落的現像。禮的根本在於『誠...

  • 文章浅说论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18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9-03-31
    关键字: 论语 八佾 祭祀 形式 情实

    八佾篇—第十章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古『示』字即『祭』字,是象形、會意的字。由皇帝所主持的祭祀,以『示』加『帝』而為『帝』字,是王室祭祖的大典,儀式非常隆重。主祭者事前必須齋戒沐浴,不入内室、淸心寡欲。祭祀時必須誠心誠意,尊嚴肅穆地行禮。典禮開始時,主祭者端上一爵奉獻神祗的酒,行禮後灑在地上,這就叫做『灌』。孔子看國君主持祭祀,一切儀式的進行,都不够隆重,只是應付敷衍了事,實在看不下去了,所以説:『吾不欲觀之矣。』現代社會上流行的喪葬...

  • 文章浅说论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70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3-12-15
    关键字: 论语 做人 稳重 改错 修养

    轻诺寡信的毛病。能够言必行,行必果,自然会树威立信。能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再辅以丰富的学识,来服务社会人群,自然会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了。其次是「主忠信」。意思是多去接近忠义守信的君子,以砥砺品德,接受他们的薰陶。孔子在论语季氏篇第四章里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近有道之士,久了自然会受其影响。第四是「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语含意不太明确,古今学者争议多,我认为本章重点,是要我们先能

  • 文章必讀的古書——四書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7期  出版时间:1986-11-01
    关键字: 国学研读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四书」文字精简,寓意深远,记载的是孔子儒家论述。由「四书」各章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代宗师的行谊风范,也可以在简洁生动记述中,明白春秋战国学术勃兴的大槪,所以「四书」不可不读。「四书」是那四种书呢?「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前两者简称「学庸」,后两者简称「论孟」。它们本来不是在一起的,学庸在礼记裏,论孟是单行的,把这书编列一起称为「四书」的是宋代大儒朱熹。在朱熹注「四书」之前,提倡最力的是程颢,程頣两兄弟。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是初学者入德的门径

  • 文章浅说论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20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9-08-31
    关键字: 祭祀 论语 中华文化

    八佾篇—第十二章『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祭祀之意在於慎終追遠。是團結家族、宗族、民族的重要方法的一種。當我們祭祀祖先的時候,要有祖先就在眼前的虔敬心情,以莊嚴肅穆的態度,穿着整齊的衣服,誠心誠意行禮,如此表裡如一,進行祭典,才是敬神如神在。所以他又説:「吾不與祭,如不祭。」意思是説假如没有時間親自參加祭典,只是由别人代表,那就等於没有祭,又何必故作排場呢?這種精神,不但告訴人們祭典要虔誠,也暗示作人的道理,無論對生者或死者,由...

  • 文章浅说论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14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8-09-30
    关键字: 论语 八佾 子夏 孔子 平淡

    八佾篇—第八章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子夏姓卜名商,是孔子晚年的學生。他讀詩經衛風碩人篇,對於歌誦衛莊公妃莊姜之美的這三句詩,不解其真意,乃向老師請教。按『巧笑倩兮』是形容美女嫣然一笑時,雙頰留窩;『美目盼兮』是形容雙目顧盼時,秋波流輝。『素以為絢兮』是説繪畫時要先在絹帛上以白粉打底,然後才可以落筆上彩色。孔子的答覆,只是簡單地説明繪畫的程序。而...

  • 文章悼張榮春先生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22期  出版时间:1999-10-31
    关键字: 张荣春 程法望 《浅说论语

    张荣春先生连江县人、中央警官学校毕业,曾任分局长、中央警官学校国文教官等职,其撰编《浅说论语》在本刊连载甚受读者欢迎。一九九九年十月七日病逝台北,距生民国七年五月十三日享寿八十有二岁,十月廿九日上午在台北县三重市设奠公祭后随即发引火化。荣春老哥 千古怆怀老成弟程法望敬挽

  • 文章浅说论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4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7-08-31
    关键字:论语 教师节 孔子

    八佾篇—第一章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是當時魯國執政的權臣。孟孫、仲孫、季孫三家掌握了魯國的政權,他們無視於國君的地位,不遵守人臣的禮法。孔子早有所聞,如今他們竟然潜用周朝天子的禮儀,以八佾舞於庭,這足以證明他們的野心不小。因此説:『他們連這麽嚴重違反禮法的事都做得出來,那將來叛變,篡逆等,那些嚴重大逆不道的事,還會不忍心去做嗎?』按所謂『佾』就是行祭禮時,執雉尾而載舞的舞列。如今我們每年教師節祭孔時就可以看到。照規定只有天子...

  • 文章浅说论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8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论语 孔子 中原文化

    八佾篇—第五章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夷狄是指文化落後的邊疆民族。諸夏是指文化比較發達的中原地區的人民,中原文化始於夏朝,一直流傳下來。夏,商雖然亡了國,但它的文化與歷史精神,却能永垂久遠,由此可見文化力量的偉大及它的重要性。孔子看到魯國三家權臣,潜越禮法,目無長上,破壞了文化的傳統,所以很感慨地説:『夷狄之邦,還能尊重其領袖;倒不像我們華夏諸國,反而目無長上呀?』這是感觸很深的慨嘆。

  • 文章浅说论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3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6-06-30
    关键字: 孔子 论语 春秋战国 教育

    為政篇—第九章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按子貢姓端木名賜,是孔子二十四歲初講學時所收的得意弟子。他有非常的才具而且長於口才。吴國將興兵攻魯,他能以口才説服吴國而息兵。現在他向老師請教,要怎樣才能够成為君子?孔子答覆説:『要説出去的話,必須自己先能做得到。做得到的話再説出口,才是個君子。』這樣『先行其言,而後從之。』的作風就是『以身作則』。但是一般人所最容易犯的毛病,却是説得容易做起來難。曾見有些孩子放學歸來,拿着學校的成績單,向正在牌桌上...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