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长汀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厦大人的长汀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22期  作者:李鴻简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长汀简介 厦大内迁 校舍建立 条件艰苦 萨校长贡献 抗日宣传队 长汀发展 求学经历 老校友忆往事 厦大在长汀的史料陈列室 长汀奖学金 长汀精神

    我的故乡长汀,又名汀州,位于福建西部,汀江上游,武夷山南段;是边远山区,当年的革命根据地,又是文化古城,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曾成为闽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东南小上海」之称;它也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出现过不少名人,文化积累极为深厚。它的山川形胜,人情风物,引得多少游子为之魂牵梦萦啊。1937年中华大地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烽火,地处海防前线的厦门大学被迫内迁。当时著名的物理学家萨本栋博士自清华大学调至厦大任校长,他委派教务长兼文学院院长、语言学家周辨明

  • 文章譽满中外的毛邊紙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6期  作者:范啓鳳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毛边纸 长汀三多 长汀毛竹 古法手工制纸 玉扣纸 人工挑卖 棉纸

    民国四十九年二月,本同鄕会假台北市延平北路三段稻江会馆擧行春节团拜,当届理事长赖鸿林先生,曾邀请特别来宾前长汀县长陈世鸿先生参加,陈县长并在会中讲了话,他以长汀有三多——酒多、纸多、枪多为题,畅谈他对长汀的观感。那次笔者对他的讲演,印象极为深刻,虽时过二十余年,却记忆犹新。今为应「长汀会讯」征稿,特以陈故县长所讲之内容,长汀有三多的其中之一——纸多。以「誉满中外的毛边纸」为题,介绍有关长汀纸业的生产及运销槪况,就笔者所知与既得之资料,加以整理凑合成篇,藉

  • 文章多少鄕思在夢中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7期  作者:修興樑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梦回故乡 山城长汀 战乱离乡 都市城乡

    算一算,离开可爱的山城——长汀故鄕,转眼已有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不是一段短暂的日子,但是在我灵魂深处,故鄕的影子,并没有随着岁月的逝去而淡忘。相反的,离开她愈久,对她的怀念愈深。从我懂事时起,入学读书,十几年的时光,都在家鄕度过,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是我一生中的黄金时代。父母亲对儿女的爱护备至,在双亲慈祥的照顾下,虽然生活过得艰苦,但仍感到家庭的幸福与美满,不知人间有忧愁。三十八年春,戡乱时局逆转,我匆促间离开了可爱的故鄕。人生有风雨,有苦难,我从

  • 文章校歌三首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7期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校歌 药王庙初小歌 新俊小学歌 长汀中学歌

    一、药王庙初级小学校歌(民国廿年以前)校旗升,堂钟鸣,靑年世界启文明;乐洋洋、礼彬彬、休哉!今日会同羣。二、新俊小学校歌(民国廿八年以前)可爱的新俊,屹立鄞水环绕的中心,校史悠久,校风澹淳,满堂师友,敬业乐羣,同学们!同学们!前进!前进!努力作新民,接受新时代的文化,发扬新中国的精神!(吴星垣作词、曲)三、福建省立长汀中学校歌(民国卅八年以前)龙山下、汀水滨,天钟灵秀,黉舍聚羣英,为学譬如登山,中途莫自矜,欲穷千里目,须上最高层。读书救国,仔肩重负谁与京

  • 文章长汀霹雳巖琐忆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6期  作者:陳圖勳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长汀霹雳岩 雷劈丹灶 战争机场运作 建立公园 百岁亭

    仙台高与碧云平,风驭冷然景物淸;石室画开丹灶色,天门秋度紫箫声。题诗此日鸿濛沂,把酒千山海月生,况有同心堪坐啸,风流谁似谢宣城。」右为汀州郡守徐中行氏咏霹雳巖之诗句,描述该处胜景,跃然纸上。霹雳巖位长汀城东南郊拜相靑山之隈,万魁塔(亦称东塔)之下(按:是塔因应抗日战争,飞机升降需要,已于民国三十三年春拆除。」,自营背街后中段迤逦至南寨北端,亘数百公尺,石气峋嶙,巉巖壁立,峭峻邃幽,形状奇特。而巖石不丽泥土,鲜有杂草,石隙略长树木,枝叶扶疏,不失巖林之胜

  • 文章追念知友—石英华

    来源期刊:《鄉音》 第14期  作者:東光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石英华 福建省立长汀师范学校 怀念故友

    来了。一会儿,训导主任李希斋先生、童军敎官王永枫先生都来了,风波才吿停止。这以后就没有看到石英华了。二、异地重逢:武中毕业以后,我与英华兄,不约而同的,投考福建省立长汀师范学校。抗战胜利后的师范,是非常难考的,因为可享受公费及免缴膳宿费等优待。武平县只有二十个名额,报考的学生,竟有三佰多人。「瞎猫碰到死耗子」,我们很侥幸的被录取了。由十方到长汀,有二百五十华里的路程,我们步行了四天才到达;同行的,有林雨时老师及同学林赞梅、林占秋、萧明廉、胡振德…等五、六人,都是新生

  • 文章夢懷故園薯包香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8期  作者:聶雲軒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长汀薯包 擂钵粉薯 市场买薯 台中中薯 山药医效

    我们长汀家鄕有一种非常好吃的特殊食品,别的地方是想吃也吃不到的,那就是小时候吃过还不知道珍贵的「炰薯包」。离开家鄕以后,直到如今,炰薯包的那种美味,仍然敎人念念不忘,旦夕惦记在心头。因为炰薯包吃在嘴里松软酥脆,入口消溶。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滋味实在太美妙了。炰薯包的主要材料是「药薯」。所谓药薯,此物来头颇大。牠原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正确名称应该是「山药」或叫「淮山」,是产于低海拔的一种野生草本藤蔓植物,地下块茎长而圆,含多量的淀粉,黏性很强,有食用价值兼可

  • 文章入伍在长汀(续)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12期  作者:馬陵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长汀军训部 空间换时间 多方助汀 训练趣事 酷暑严寒 体罚禁闭 回首再念

    寂寂荒冢向黄昏,蔓草蛮烟欲断魂;一自汀江训别后,社下儿郎剩几人。训练环境长汀最优军训部把入伍生第五团,设立于长汀,是经过改府详细硏判、分析和再三推敲而决定,可以说「得来不易」,是决策者的精明,也是长汀县的骄傲,它的设立,不但有助于当地社会之繁荣,亦给长汀青年从军的机会,据查,当时投效该团者就有六七十人之多,近月楼台嘛。白部长于开学之日训示说,要达成抗战使命,首要培养富有现代学术革命的军事干部,本入伍生团之设立,即为此之初步,以及再接受军官教育,来肩负起

  • 文章書生楷模 典型永垂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3期  作者:史靑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胡师杜简介 相识经过 师杜夫人章兆琴去世 长汀匪乱史》 客家文物艺术展览 长汀匪乱史简述》 长汀文献 蒋介石指示

    从认识到永诀胡师杜兄,字少甫,吾汀县城人,毕业于国立厦门大学政治系,曾任嘉义县政府建设局工商课长,雍兴实业公司秘书,台湾省政府新闻处编审兼任省立台中师范专科学校及私立侨光商业专科学校敎授,不幸于六十九年十二月廿四日,罹淋巴癌辞世,享年六十。师杜兄相识于来台之后,他在南部工作,极少碰面。四十七年夏间,以前辈赖鸿林、张其芹、康瀚、陈华洲先生等,倡议筹组「台北市福建长汀同鄕会」,师杜与我、卢志纯、林希靖、董成器、钟惠臣、赖文淸兄等,参与其事,师杜与希靖兄等出力

  • 文章奋进中的长汀敎育事业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12期  作者:梁信彬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厦大迁汀 重教扫盲 长汀一中 升学教育 民众厚望 学子奋发 基础落后

    福建省有一个美丽的山城—长汀,它一向是闽西重鎭,自从唐代以来均为汀州府治的中枢。历代官吏如陈剑、韩晔和宋慈等政绩斐然,为汀民造福。张九龄、文天祥等也曾莅临汀城,留下千古佳话。「鄞江孕秀士,卧龙藏豪杰」,锦绣河山,地灵人杰。长汀人不管在任何岁月里重视教育事业,培养了不少人才,飮誉海内外。抗战时期,因为日寇侵犯福建沿海地区,厦门大学内迁长汀,萨本栋博士及一大批学问渊博的教授、学者给长汀教育事业带来蓬勃生机,培育出一批高级人才,如越级考上厦门大学的张存浩现为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