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书院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昔日书院的课程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3期  作者:黃開基 出版时间:1978-08-01
    关键字: 书院 课程 童子试 经学

    前些日子,我写篇「昔日芸圃书院的景观」一文中,曾经敍述生徒自己购买的书本,还不在存书目录里面,大家争着要知道从前的课程读的是那些书,要几年算合格,要我作个解答。我以学识浅薄,见闻不多,且以淸代以前,敎育行政没有统一规定,故就所知和典籍所看到的,作个简要的介绍:以前没有固定的学年,也没有一定的修学年限,就学的长短,完全靠各人的需要而定。但是入学的年龄却大部份是七岁,初入学的学生叫做「破学」。无论是书院、书房、书塾(家塾、私塾),都由私人组设,十分普遍,没有

  • 文章朱熹与南安九日山书院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0期  作者:黃開基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朱熹 九日山书院 南安 金溪 白鹿洞书院

    ,地方上的人,以及他的学生都感受他的敎育,沐受他的德泽,名扬闽南。争相请他讲说理学,就在这地方设九日山书院,硏定敎条诱导弟子信守:㈠五敎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㈡为学之序—博学、审问、愼思、明辨、笃行。㈢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㈣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㈤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些敎条,后来在白鹿洞书院讲学也是一样的,这些字幅,在闽南和台湾到处可见。在家鄕

  • 文章海濱鄒魯:美哉·泉州人文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20期  作者:沙靈 出版时间:1999-08-31
    关键字: 泉州 欧阳书院 黄克赞 陈颂南

    泉州这个古城,夙来文风极盛,「海滨乡鲁」便是因而得名的。唐代以来,大儒如欧阳詹、蔡虚齐 陈紫峰、王慎中、何乔远等都兴学一方,如宋张阑图经云:「泉之为郡,风俗淳厚,其人乐善,素号佛国。」曹修睦建学表云:「地推多士,素习诗书。百见之间,弦诵相闻。」可知,文风由来古矣!书院方面亦非常有名,如欧阳书院为唐代四门博士欧阳詹讲学之处,欧阳氏与韩文公愈为联榜进士。卒时,韩文公曾为文哀祷,称其为慈孝。一峰书院为宋代罗伦讲学之处;镜山书院为明朝何竟山讲学之处。宋代大儒

  • 文章朱熹(朱文公)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9期  作者:九九老人 陳仲修 出版时间:2010-03-01
    关键字: 朱熹 格物致知 鹅湖之会 理学 白鹿洞书院

    的救荒粮发出六百石白米,才使建宁府度过危机。朱熹四十五岁时,和闻名的「心理学家」陆九渊在江西鹤湖讨论学问,(即著名的鹅湖之会),朱熹主张「性即理」、九渊主张「心即理」两人意见相左,形成对立,因此,陆九渊便成为朱熹生平的政论对手。两人虽是思想不同,但却主张尊重,成为后世佳话。朱熹四十八岁任江西省星子县知府时,即重修白鹿洞书院,并制定学规,成为后世书院的典范,同时邀请陆九渊前往演讲,题目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演讲会中,有人被感动的流泪,朱熹也被感动不已

  • 文章賴光臨:論壇四篇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12期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民意基础轮 选前承诺 钱穆 新亚书院 文化复兴 新闻讯息 言论自由

    亦将在这社会中被遗忘!钱大师的一生是寂寞的。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全国掀起反传统文化浪潮,有人主张「重估一切价値」;而多数人则一窝蜂地将旧文化践踏在脚底。钱大师却要从历史中寻求「中国不亡」的希望,并确立这份信仰,乃成为反潮流的踽踽独行者。大陆易手,当权者奉行马列主义。钱先生避难海隅,在香港流离失所,犹不忘情传统文化,与同道创办新亚书院。「手空空,无一物;路遥遥,无止境!」从新亚的校歌歌词中,可看出他们办学的艰辛与任重道远的庄肃心情。但他们浑忘艰苦,最大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