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闽江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小舟漁家女搖櫓往返台江汎

    来源期刊:《闽聲》 第44期  出版时间:1971-04-30
    关键字: 交通 闽江 渡船 小舟

    实在闽江水流柔远,伊古以来交通不便,没有及时建造许多桥梁工具,直至现在,闽江两岸许多地方,仍有小渡船,作为水上交通方式,即如万寿桥西面的龙潭角和番仔透的小舟,往返于苍霞洲,桥东的泛船浦和舍人庙的小舟,往返台江汎,这些小舟用的是双桨,多由年轻的渔家女驾驶:「双桨风横人不渡,玉楼残梦可怜宵」,其中轻薄俏郞与渔家女的温柔韵事,是亦荡漾闽江流域中佳趣之一。闽江上游水浅,下游水亦不深,一二千吨的海轮,都只能驶至闽江口内罗星塔为止,出入口的客货,均须由帆船驳载,费时

  • 文章馬尾羅星塔 馳名航海界

    来源期刊:《闽聲》 第32期  出版时间:1969-04-15
    关键字: 闽江 停泊 船舶 罗星塔

    因为没有和现在一样的码头靠岸,海轮入口,都是碇泊在马尾市街前,罗星塔附近的闽江中的浮标中。这个地方是闽江下游中,河面最为寛濶的地方,周围高山迫江,可有防风的作用。外国人呼这停泊的地能叫做罗星塔,但我们仍习惯于叫做「马尾」。虽然在底濶的闽江中,但航海家和海关却也把它分作内港和外港来区别。即罗星塔附近海关上游至长尾礁为止,叫做内港,至下游半浬处称为外港。内港有一点二平方浬。外港有一点七五平方浬,水深在落潮时平均为十一呎六付。但内港最深处有六十呎,最浅处只有五

  • 文章海濱鄒魯是吾鄕

    来源期刊:《闽聲》 第44期  作者:勳伯 出版时间:1971-04-30
    关键字: 河流 闽江 武夷茶 林则徐

    福建是我国东南角的一省,与台湾隔海相望,关系也最密切。开发台湾、福建人尤有最大功勋。福建之名初始于唐代,唐置福建经略使而名,取福州、建宁(今建瓯县)二地首字而命名。福建省简称闽,古时周代为七闽之地,省内又有闽江最大的河流而名。又称为八闽,自元代分全省为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等八府而得名。媲美欧洲之莱茵河福建省的最大河流闽江流域占全省五分之二,武夷山以东,戴云山以北诸水,皆汇流于闽江。上流有三,曰建溪,出浦城县,至福州八百里;曰富

  • 文章靈源洞山徑 兩旁皆綠竹蒼松 國師巖神跡傳説是來自五代

    来源期刊:《闽聲》 第48期  出版时间:1971-11-30
    关键字: 灵源洞 绿竹 闽江 檀木

    一线」、「听水斋」、「喝水巖」都属灵源洞下游。洞口即在闽江边,由原路走有许多巖壁挡着去路,行人必须侧身穿过,似乎是天然门户。

  • 文章夢裡江山戀福州

    来源期刊:《闽聲》 第46期  作者:南鵑 出版时间:1971-07-31
    关键字: 大庙山 梅花 闽江 碑坊

    园顶,那边有一个小丘陵,居高临下,可以看到市区,鳞次栉比的房屋,小丘陵叫做「烟台山」,因为上首有一座石砌的烽火台,乃古代守军的岗位,到了民国改为「火警警报台」,如过火警,呜笛警报,加强守助相望消防的提示。烟合山一镑为乐羣楼,是西人的俱乐部,过了乐羣楼,山腰间有一座「双江台」,内有鱼池假山,佛堂僧舍,由双江台俯瞰闽江,但是江水至此分而为二,一奔万寿桥,一奇江南桥,原来江中的小岛「中洲」或为分水岭。所以有「双江」之名。仓前山儿时旧游地乐羣楼是西人俱乐部 双江

  • 文章福州佛敎聖地鼓山

    来源期刊:《闽聲》 第37期  作者:乃正 出版时间:1970-01-31
    关键字: 鼓山 佛教圣地 闽江 涌泉寺

    鼓山是福州的风景名胜,同时也是佛敎圣地,因山顶有巨石如鼓而得名。位于福州市的东南,相距仅十余里。步行可自福州城的水部门外,经过阡陌纵横的田野和几个村落而达麓;水路则自台江汎小轮至魁岐登岸。魁岐系鼓山山麓的一个鄕村,敎会创办的协和大学新校舍即建于此;依山建筑,面临闽江,形势雄伟,景色宜人,堪与杭州的之江大学媲美。自山麓至山上涌泉寺有石阶千余级,寛阔平整,徒步上山绝无崎岖难行之苦。山麓农村中也备有山轩(俗称「兜」),构造简单轻便,供游客乘坐上山。笔者曾游鼓山

  • 文章憶遊鼓山 回味無窮

    来源期刊:《闽聲》 第46期  出版时间:1971-07-31
    关键字: 鼓山 闽江 茶亭 涌泉寺

    鼓山在城之东南,相距十余里之遥,水陆两路均可到达,我读中学的校舍,即和鼓山悠悠相向,隔了十里闽江,所以我们校歌,开头数句:「山光照槛,江水绕廊,落花啼鸟,絃诵璃瑯。」写景亦写实,足以见其风光如绘,扣人心弦。第一次游鼓山,乃在那年浴佛节学校擧行远足会的时候,虽为往事,记忆犹新。可以信得过,凡游鼓山者必有深刻的印象,历历在目,经久不忘的那囘事。我们作石鼓游,先乘船东下闽江,驶到「狮虎川」上岸,再走上山,约有石阶三千多级,山径十余里,眞是名实相符的远足。一入

  • 文章碧水话闽江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54期  作者:林炳釗 出版时间:1992-04-30
    关键字: 闽江 母亲河 流量 人文风采

    闽江是福建「母亲河」发源于闽赣交界的武夷、杉岭、仙霞等山脉。干流全长五八四公里(折一千百多华里),干支流跨省内三十六个县(市)。流域面积六万零九百多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上源为沙溪(发源于宁化的枫树排)和富屯溪(发源于光泽的司前乡岱坪村)、建溪(发源于崇安县的铜钹山),在南平附近河合后,东南流经尤溪(发源于大田的溪头)、古田溪(发源于鹫峰山脉),于古田县水口鎭纳梅溪、安仁溪,横贯闽侯,流至南台岛北端的怀安时分为南、北港。北港经洪江、白龙(台)江流

  • 文章锦绣河山大陆是我们的国土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期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锦绣河山 武夷山 泉州双塔 闽江 太姥山

  • 文章美哉"福建风光" 选辑之一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期  作者:本刋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福建风光 武夷山 闽江流域 泉州 泉州双塔

    福建省山川壮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蹟甚多。武夷山脉横亘于闽赣两省间,为汀江、闽江与赣江分水岭,主峰武夷山在崇安县西南,有三十二奇峰、七十二名巖胜景。闽江流域占省境之半,上流有南、北、西三源,南源由连城之文川溪,与宁化之九龙溪合成为沙溪;北源由浦城之南浦溪,与建阳之崇溪、政和之东溪合成为建溪;西源为富屯溪,出于泽县西之武夷山。三溪会于南平县境,称为剑溪,曲折东南流,纳尤溪、古田溪,至水口以下,江面顿阔,始称闽江。经福州西,分二支绕南台岛东流,南称陶江,北称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