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习俗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闽南中秋习俗充满了诗情画意

    来源期刊:《闽聲》 第26期  作者:蘭亭 出版时间:1968-10-15
    关键字: 中秋 习俗 皓月 嫦娥

    拜月娘拜月娘是中秋一個充滿着詩意的節目,閩南人頗爲重視,入夜,家家都在自己屋頂天臺上或院子裏,擺張方桌,桌上供列瓜菓和月餅之類供品。當那一輪皎潔的皓月,懸掛在天空時,先由家長點燭、焚香、面對月娘禱拜,後闔家就可邊吃月餅,邊講月娘的故事:「嫦娥奔月」或是「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末了,各人可分頭玩自己所嗜愛的活動,如吟詩、作對,或者賭六骰,聽香等。放孔明燈放孔明燈則在中秋節前幾天擧行,村中靑,少年們自行集合三、五人,買幾大張白油光紙,及竹篾、粗紙、鐵絲,煤油...

  • 文章閒話榕城年景

    来源期刊:《闽聲》 第30期  作者:憶生 出版时间:1969-02-15
    关键字: 年景 除夕 鞭炮 习俗

    阴历十二月一过初八,过年景致便浓厚起来。这的确是事实,这时候家家人家,没有一家不为准备过年而忙,这是数百年来的传统习俗,即使到今天,改也改不了多少。作为家庭主妇,第一件事是洒扫屋宇庭院,这是年常旧规的淸洁运动之一,规模与端午节不相上下,不过端午节的大扫除是为了消毒,而腊月里的洒扫则是为了送旧迎新。第二件事是摆年夜饭,摆年夜饭这风气,江南好像特别流行。吾鄕也有「团年」之举,但多数是一家团聚之意。成人儿童,新年必穿新衣。孩子们所最为大惑不解的是,家里平时好像

  • 文章馬祖古蹟現況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0期  作者:林衡道 出版时间:1985-09-01
    关键字: 名胜古迹 马祖 风土习俗 民众信仰

    (注:懷古亭内的大埔石刻)馬祖爲南竿、北竿、高登、東犬、西犬、東引、西引等十九個島嶼之總稱,南竿島原名馬祖山,以島上之馬港媽祖廟而得名。據說:昔日漁民爲「避諱」媽祖,故作馬祖。元至正間(十三世紀末),閩浙沿海漁民,利用此地爲避風取水之所,至明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以後,始有漁民遷入,形成村落,世居住民大多使用福州方言,其風俗習慣與舊福州府屬長樂、連江各縣略同。今日馬祖劃歸福建省連江縣管轄,分爲:南竿、北竿、莒光、東引等四鄕、二二村、一三六鄰,人口共計七千...

  • 文章送順風祈求平安泉州原是通海大道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9期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泉州 风土习俗 名胜古迹

    。福建沿海因有大批农民为谋生计,远涉重洋,飘泊异域到东南亚各国,其中以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居多,据说晋江地区有亲属在海外者即达二三百万人,因而成为全国著名的侨鄕因为泉州开发得早,乃有许多値得宝贵的名胜古蹟留存着,为淸源山、老君岩、淸眞寺、开元寺和东西塔等皆是。而泉州也有一项习俗,即华侨出国,亲戚朋友必备酒菜和礼品送行,称为「送顺风」。而一提起「送顺风」,人们就会联想九日山的祈风石刻。九日山在南安县丰州境内,距泉州府城约六、七公里。山虽不高,但风景

  • 文章闽北新近发现「万棺洞」习俗源于春秋绵延至今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3期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万棺洞 悬棺葬 埋葬习俗 松溪县 民俗研究

    此种葬俗,实属罕见。「万棺洞」位于海拔五百多公尺的狮子崖山,山势险峻。崖顶有一天然大裂隙,俗称「狮子口」,此口外张内收,宽三百多公尺,深一百多公尺,高约八十公尺。崖坡朝阳,既遮雨避日,又干燥通风,使棺柩能经久不坏,洞外则荆棘丛生,人迹罕至,形成一天然防护网,确属一绝佳之「阴府」所在地。悬棺葬是一种特殊的埋葬习俗,最早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民族则大都属于「百越」的范畴。古代南方的民族泛称「越」,因为分布广,部族众多,故又名「百越」,地域则包括我国东南和中西

  • 文章惠安人説惠安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第4卷 第3、4期  作者:張開權  出版时间:1971-12-25
    关键字: 惠安县 故乡风貌 风土习俗 生活现状 特产

    话说我们惠安县,是在本省的东南,闽南的一部份,史称:「宋太平兴国(太宗年号)六年,析晋江东鄕十六里,置惠安县」这十六里领以三鄕,以后增至二十里,庆历八年,乃定为十八里,仍是三鄕,西南是崇武,东南是崇善,东北是城山鄕熙宁时施行保甲法,置正,副保正,分为三十四都,元,元贞元年,又更为四个鄕1文质2行满3忠恕4信义。前淸康熙二年,因里长侵粮,全数革除,改为六十八舖,有一千五百五十七鄕。舖有「约」有「保」即古的州长,党正,其任务是「读法会民」、即宣达政令。民国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