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诞辰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福州人的生榮死哀

    来源期刊:《闽聲》 第20期  作者:瀛振 出版时间:1968-04-15
    关键字: 道士 出疹 诞辰 生日

    小生命一出世,第一件大事便是向「临水陈太后」拜谢一番。这个拜谢不是一次就算数,以后每年在神的诞辰,和小孩的生日,都要按时往拜。虔诚一些的,每逢初一十五也要拜。并且在一、三、六、九、十六岁的生日,更要请道士来「过关」。最后一次的过关(十六岁),叫做「成人关」。大概儿童的死亡率,到此算是一个关口了。因为天花和痳疹,最迟应在小学的年龄发生的。

  • 文章湯餅彌月坐輿週歲一舉一動都要破鈔

    来源期刊:《闽聲》 第20期  出版时间:1968-04-15
    关键字: 宴席 做寿 道士 诞辰

    以上又是一个阶段,不过已经不叫做过关,而叫做「禳太岁」。也是于每年诞辰请道士祭禳一番,祓除不祥,好让事业顺利。至五十岁以上的人又不叫禳太岁,而要「拜斗」了。拜斗所拜的神是「北斗星君」,祈祷的是「延龄益寿」,因为从前的人五十便上「寿」了。死而无憾。但:「人」那一个不想长命富贵?可是以前的人偏不容易长寿,一到六十岁,便要儿孙扶着,才能走路,已老态龙钟了。把「人生七十古来稀」,和现在的「人生七十开始」来比一比,就可以想见两代不同的心理了。

  • 文章(往事瑣憶)私塾扛齋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2期  作者:方炳桂 出版时间:1997-06-20
    关键字: 私塾扛斋 乡土民俗 孔子诞辰 私塾教育

    早年鄉村、街居孩童,除了盼年望節之外,還有兩件樂事,現在少有人提及。這就是扛齋和做福。扛齋是『鄉下齋』先生和學童的專利,做福是大人的事,但一般孩童也可分享大人的口福,故對做福也會翹首以待。《福州方言詞典》説扛齋是『舊時私塾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多在孔子誕這一天進行。我記得這一天,凡在私塾裡讀書的學童,都把最新的夏衣搬出來穿。新衣、新鞋、新帽,就和端午節去看賽龍舟一樣。家長早為學童向老師交了份金。這一天,鄉下齋裡打掃得特别干净。老師不教書,雇人烹調幾碗菜肴,...

  • 文章閩海詩壇之囘向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6期  出版时间:1984-10-01
    关键字: 甲子庆典 戍守碉堡 从政忆述 纪念郑成功诞辰 故土怀念

    徂东虎岛鎭严关。温泉玉润调脂颊,佳菓珠圆映素颜。人事已随前梦断,独余形胜待师班。福建省各同鄕会纪念郑成功诞辰参加后感陈家添前朝古圣自能伴,民族英雄第一流。正气浩然文信国,鞠躬尽瘁武鄕侯。孤忠犹系红砖垒,千载仍传赤崁楼。赖有复明功赫赫,如今尙纪念徽猷。(郑成功在一六六一年征台驱逐荷人之前,以金厦两岛作抗淸复明基地。今日三百六十年诞辰。)次慕丈原玉高守汉英雄盖世谁能侔,大义伸张圣者流。未敢求安忧社稷,愿加奋志勗王侯。进窥釆石摧仇垒。退据台疆鎭海楼。明祚久延思覇

  • 文章記馬巷池王宮二三事

    来源期刊:《同安》 第35期  作者:仲修  出版时间:1991-04-01
    关键字: 王爷宫 玉帝诞辰 迎灯盛会 炉主相邀 考炮仔城 放火狮 跑马盛会

    二年间?马巷街道拓宽,门前庙埕全被拓为街道,于是该庙更显得侷促狭小,庙前对面,临街有一小戏台,可供小型戏班演出,(如布袋戏、傀儡戏等)较大戏班如「正音」(京班)、戈甲(九甲)等,则须较大场地才能适应,好在该戏台后面三、四十步处有一个「狮馆埕」,足可容纳观众一千余人,闻在前清时代有一「武馆」(或叫狮馆)设于此处,因而这片空地就称为「狮馆埕」。旧历正月初九,相传为玉皇上帝诞辰之期,「池王宫」前必搭建一座「天公坛」亦叫「锦棚」,此棚采用锦绸、花纸……等高贵材料搭扎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