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花灯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福州的著名(中)

    来源期刊:《闽聲》 第17期  作者:陳伯勳 出版时间:1968-01-15
    关键字: 花灯 牙刷 柑桔 甘蔗

    三、集中地后街——花灯、纸罗、肚行。水流湾——寒架(家俱)。洗马桥——打铁。安泰桥——炉仔。洋桥巷——皮箱。吉皮巷——棺材。塔巷——叶牛仔疥疮药。文儒坊——美人胶。朱紫坊——硋店。茶亭——牙刷。洋头口——,士人仔、铜店。渡圭口——套衣。总督口——托胎(漆器)、枕头。省府路——雕印。府口——厚烟。马口——扛轿。后街——旧书店、玻璃店。南街——书店。斗中街——篦梳。上杭街——鞋帽店。火罐街——锯柴。下杭街——■棉纱。砵头街、桶街——桶店。中亭街——鱼牙。西门

  • 文章福州人的生死:榮哀續談

    来源期刊:《闽聲》 第28期  作者:瑩侔 出版时间:1968-12-15
    关键字: 结婚 元宵节 花灯 守灵

    福州人的「生荣死哀」已发表于前两期,以临稿匆促,未及详尽,故有续稿之必要。福州人一结婚,堂上即抱孙心切,二三个月之后。如果没有「喜」讯,就会向注生娘娘庙里「请花」,祷吿早生贵子。至元霄节(正月十五日)前,娘家更有送灯(音兴丁同)之举。送灯使者,多用男人,盖以其宜男也。故正月一过,路上可以看到许多男孩子以甘庶挑着各种花灯行走。这十有八九总是「亲家舅(小舅子)送灯」的。送灯之例,每年均有,即已生有男孩之家,希望生的更多,故此例不可断。并且一定要比现有的男孩多

  • 文章閩俗元霄燈節

    来源期刊:《闽聲》 第43期  作者:蘭亭 出版时间:1971-03-31
    关键字: 除夕 元宵 俗谚 花灯

    舞龙灯,省城内布司埕(淸时布司衙门在此)地方广大,每値正月十三至十五,入晚城内外所有龙灯,都集合此地比赛,叫做「九龙相会」,锣鼓鞭炮之声,振耳欲聋,舞术鬪奇争妙,观者人山人海,午夜方散。看灯福州正月八日各样各色的灯都出笼,城内在南后街左右南台则在中亭街一带各店舖所,观者买者络绎不绝。所以家鄕有一句俗谚,叫做「元宵单看初八灯」,因为过了初八各种花灯都被人买之将尽,不足玩赏。菜头灯还有一种灯,为吾闽所独有的,即是所谓「菜头灯」。此灯是以整个萝卜挖空其心,仅剩其外

  • 文章供岁迎春接福赏元宵观看花灯

    来源期刊:《闽聲》 第19期  出版时间:1968-03-15
    关键字: 迎春 接神 元宵 花灯

    香案始行拆除。「灯市」,元宵只看初八灯的流言,因为天气放晴无雨,大家都空此时买灯,出嫁的儿女,娘家要买「观音送子」花灯,赶在士上彩日前送往。因此初八日灯市畅旺,家鄕南后街,中亭街一带,为城台集中的灯市地区,拥满人潮,花灯的式样,纸扎的、草花的、藕丝的、纱布的、薄绸的、争奇鬪艳、精致玲珑,燃起红烛,五光十色,琳瑯满目,红女绿男,欣赏不已。「元宵」正月十五俗称元宵,又曰上元,相沿自唐宋时代,天下升平,官民同乐,所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金吾不禁夜迄今蔚成

  • 文章榕語闡奇

    来源期刊:《闽聲》 第19期  作者:仰青 出版时间:1968-03-15
    关键字: 榕音 內弟 晒衣 花灯

    花灯,最多玩至拗九节止,必须焚化去,否则日久会变鬼魅,请之变魅。其他物件,凡属玩其之类,藏之过久,亦会变魅,其然岂其■乎?白撞 即白日撞。白日行窃之小贼也。见「启祯记同闻」。停当 停榕音沉。停富乃老实不狡诈也。例如:这一只儿仔哥,眞个停当。榕音舌,亏蚀也。例如:做生意大本。秤。猛 榕音莫泔切。火强烈也。例如:灶里火眞猛。津 榕音秘。倾出液汁也。例如:者粥这么稀, 泔共伊津去。比 指也。例如:比乞我看看,着啥毛地方。见红楼梦一百十一囘:「按着秦氏方才的地方

  • 文章上元佳節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0期  作者:鼎新 出版时间:1997-03-30
    关键字: 元宵节 花灯 糖果 灯会

    上元佳节到了,回顾一下封建时代那传统的元宵夜,正是金吾不禁通宵达旦的欢乐,所谓大放鳌山、大闹花灯等等不知流传下多少韵事与祸事。说起来,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不仅在文学与艺术方面能发扬光大;而在那久远年代以前的工程方面更有开山填海筑城造桥等卓越的成就;即在游乐方面也是首屈一指的奢靡豪华。唐睿宗(公元七一〇)于元宵夜作灯树高二十丈,燃灯五万,真是火树攒天,银花夺目,算算也有现在二十层楼高度—大手笔!比之今日耶诞树,其高度且有过之。上元乡俗,各地大同小异,兹记童年

  • 文章懷鄕曲

    来源期刊:《連聲》 第4期  作者:陳稼興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家乡小曲 叔伯聊话 大井头 花灯 游子乡愁

    台北去买、或者写信请南部、马公的同鄕邮寄。因此,我们每年年夜饭都可吃到蔬卵、珍珠丸……平常加菜时也总少不了一道苦瓜炒牛肉。二林郞叔在荣民总医院技工队服务,五十九年结婚,他有三个儿子:长名福建、次称连城、三唤隔川,为了使第二代不忘自己的家鄕,毅然取了这三个以地代人的名字,手法简单明了,意义既深且远。另一位叔叔说:「如果他有第四个儿子,一定取名“井头”。」——因为他的老家座落在隔川鄕的「大井头」。三幼时,父亲领着我到龙山寺看灯展,寺内琳瑯满目的各式花灯,让父亲

  • 文章鄕俗瑣談

    来源期刊:《連聲》 第5期  作者:羅慶和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连城乡俗 庙祠祭贤 祠堂五十 大祥公祠 拜带头 祠内练武 龙队花灯 神统八音 故事五方

    韶光易逝,「连声」诞生转瞬已五周年。笔者出身戎行,不善写作,本不敢搦管涂鸦,糟塌篇幅,无奈滥竽编辑之列,职责难逃,而能熟悉故鄕情形之同辈鄕亲又逐年减少,新生一代精英,多不了解鄕情,未敢率尔投稿,尤其「连声」是以报导连城鄕土人情,表达连城人心声为主之刋物,与此无关文稿,例不刋登,故敢不揣冒昧,提笔琐谈家鄕祠宇、义仓、春节游花灯、摆五方等概况,借此,㈠以纾解鄕愁,㈡以鄕土情况灌输晚辈,免其身为连城人不知连城事,㈢为本抛砖引玉之意,激起同鄕长辈,能将我邑风物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