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祠堂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片犬

    来源期刊:《闽聲》 第7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67-01-01
    关键字: 祠堂 仲裁 官司 醒世

    古早,因为「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观念,所以大家相戒不打官司。即有纠纷,小则经人调解,大则开祠堂门评理,经族长等仲裁,即可圆满结束。在司法制度建立以前,状师控制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诉讼。刑名师爷更左右了父母官的判案。刀笔吏的笔下超生,更有神来之笔。一个罪大恶极的犯人,同样八个字可以令汝死,亦可以叫你活,君如不信:「情有可原,罪无可恕。」便要翘辫子。相反:「罪无可恕,情有可原,」便可死里逃生。「诉则终凶」,安份守己的福州人,更不愿打官司。其最通俗的醒世

  • 文章福州諺語釋解下渡迎神·好看在後

    来源期刊:《闽聲》 第37期  作者:黑人 出版时间:1970-01-31
    关键字: 福州谚语 祠堂 神像

    下渡原名藤山,位于市郊交界,为南郊一百零八鄕必经之大道。有十境祠,祀鎭藤王,俗称大王庙。大王之名姓,亦无从稽考,盖即当地之土神。藤山原有二十一境——十境祠,在廿一境内之十境。该地有周王郑蔡陈五姓之祠堂。由陈都堂说起相沿陈姓,为五姓中人口最少之一姓,有陈都堂者(忘其名,明朝总督巡抚亦有此称),其父于元旦率都堂到大王庙上香,当都堂下拜时,其父忽见大王座位而起立,心以其子将来必大贵,遂向大王许愿,『如其子他日能做大官,当思报答神恩,使大王必有光彩。』并将此语吿

  • 文章高湖人的生活

    来源期刊:《闽聲》 第7期  作者:鄭南湖 出版时间:1967-01-01
    关键字: 郑崇德 春耕 祠堂 石碑

    是福州市郊的一个大鄕村。住民百分之九十八以上都是属于「南湖郑氏祠堂」派下的子孙。在以前地方自治编制,有四个保,一千余户中,只有赵姓十余户,吴姓十户不足,张姓七八户而已。而这些高湖人称为「异姓」的同鄕,因年代久远,多已和郑姓结有亲缘。一般鄕村的老百姓,当然以农为业,可以说从事农业(不如说种稻)的,一年四季除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以外,没有别的工作了。有之:也不过有时上山采樵,下水捕鱼,或其他种些蔬菜或水菓等类,作为副业罢了。高湖人则不然,他们的终年辛勤,和研究发展

  • 文章上紙上燭和排暝

    来源期刊:《闽聲》 第9期  作者:榮謀 出版时间:1967-03-01
    关键字: 祠堂 添丁 族谱 元宵节

    上纸」在家鄕正月,是祠堂里的一项大事。家家户户,除个别以鸡鱼肉等盛肴供祭祖先外,家有添丁(生男孩子)喜(娶媳妇)的,都要向祠堂列祖列宗前,燃点红烛。这里面还包含有新添的人口,向祠堂报到的意义,就是新添的人口,将来要列入族谱中,先要在这里公开一次,等于向大众宣布,取得承认。因为循例:乞养仔(抱养的)和不是明媒正娶(姘居的)的,部不能点烛,也就是不能上族谱,就是不能算是家族里正式的一员。所以说它具有重大的意义,和隆重的仪式。出外做官和经商,如果不能

  • 文章鄕俗瑣談

    来源期刊:《連聲》 第5期  作者:羅慶和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连城乡俗 庙祠祭贤 祠堂五十 大祥公祠 拜带头 祠内练武 龙队花灯 神统八音 故事五方

    掌故,不吝文墨,源源提供「连声」披露,以免失传。一、祠宇:祠堂是奉祀祖宗,庙宇是供奉先哲神灵的所在。汉代家祠多建于墓旁,谓之庙堂。后世演变为多建于宗族聚居之地,每届春秋二季,由族长率众隆重致祭,以示愼终追远,不忘祖先之意,此为各省一般情形。我邑祠堂却比其他省县为多,以文亨(坑子堡)一鄕而言,即有五十座之多。大概因当年地方富庶,子孙繁衍,按五代或十代就有一宗祠或家祠。如太郞公(文亨鄕始祖)祠、世礼公(太郞公十八世裔)祠、大福公(世礼公长子)祠、大裕公(世礼公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