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布袋戏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闽南布袋戏的形形式式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3期  作者:陳香 出版时间:1985-12-01
    关键字: 布袋戏 逗趣对白 剧情真实 戏剧例证

    闽南民间有句俚■,说:「九甲仔(有武打的戏班)七鲁八鲁(胡说八道),戏仔(小梨园七子班)最合谱(唱做均有定规),老戏(由老角色搭合而成的戏班)谑査某(嘲弄女观众),布袋戏擂破鼓(鼓声特别响亮)。」足证,布袋戏既不全靠唱做的色相或技艺叫座,也不仅以声乐引人(所唱的不是南管即属北管);但布袋戏之所以会受到广大的观众欢迎,无远弗届,历久不衰,其所独特造就的民间艺术声价,显然只有两个主要的原因:第一、是脚本(戏文)的通俗,而且多偏重于忠孝节义之类的故事。第二

  • 文章布袋戏与院内布袋戏班

    来源期刊:《同安》 第72期  作者:洪樹勛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布袋戏 起源宋代弄傀儡 布袋戏班的发展 表演形式 代代相承

    布袋戏又称掌中戏,由艺人操纵手中的布偶表演,因木偶小,全戏班放在一个大布袋中即可,故称「布袋戏」。据传宋时已有「弄儡傀」,朱熹得意门生陈淳知漳时:秋收之后,豢优人作戏或弄儡傀。布袋戏发源于泉州(称南派、唱南曲)漳州(称北派、唱京调),据传泉人梁炳麟多次赴试均名落孙山,从此四出游玩。一次,他偶见街头表演儡傀戏的提线木偶,回家仿制木偶的首面和手肢,制成人形,套在手掌中,以裨官野史为体裁,用闽南话编剧演出。明末清初,泉州戏班到台湾,道中遇台风、翻了船,被漳浦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