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论语》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浅说论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7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7-11-30
    关键字:论语 孔子 林放

    八佾篇—第四章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林放,魯國人,是孔子的弟子。他請教老師問禮的根本何在。孔子以讚許的口氣答覆他説:『這是很有意義的大問題呀!禮儀與其鋪張浪費,奢侈闊綽就不合理,還是寧可節約簡單而隆重的好。舉行喪祭禮與其過於講究繁複的程序儀式,還是寧可以悲傷哀戚的心情,表示對死者的懷念,較為合理。今天我國民間婚喪喜慶鋪張浪費的情形,與孔子的主張,可以説完全背道而馳。這是文化衰敗没落的現像。禮的根本在於『誠...

  • 文章浅说论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88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5-12-31
    关键字: 天命 耳顺 论语 为政

    為政篇——第四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這一章是孔子告訴生徒們,他自己一生奮鬥的經過以及體會到的為人處事心得,因為他想暗示一般從事政治活動者、本身的修養以及作人做事并不簡單,必須效法他這種精神、從工作中去暸了解體會,所以把它編到為政篇裏來。按周朝的學制,『家有塾,鄉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每個國家之中,設兩所大學;一座在宫的旁邊,一在都城東門之外。宫旁的大學,教育貴族子弟;東門外...

  • 文章浅说论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80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4-12-04
    关键字:论语 孔子 儒家思想 赵普

    是深含政治哲理的名言,今天的政坛衮衮诸公,又有谁能眞正体会其中的道理呢?「就有道而正焉」。这句话是勉励领袖人物要谦恭自抑,多向有道德的专家学者请敎,以充实自己的知识与办事能力,不要狂妄自大。要深之体会「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这是一般智慧较高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所以孔老夫子特别提出谆谆告诫。以上各点如果你都能确实做到,便可算是有学问的君子了。读者诸君,「论语」一书,是我国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治国济世的宝典,宋名相赵普说:「熟读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这句

  • 文章浅说论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79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4-10-31
    关键字:论语 孔子 儒家思想 学而篇

    學而篇——第十二章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失其親,亦可宗也。」這一章書,是告訴我們,一個人立身處世,言論行爲,應該遵守的標準。譯爲語體文是說:「我們的行爲要使其正當,應先從守信用做起;說過的話,都可以覆按,答應別人的事,要能兌現。對人處事,要恭敬慎重,合乎禮儀規範,才不會被別人輕視而避免被人批評辱罵。平日言行,最好能找一位才德俱佳的賢能之士,作爲典範,才不致於逾越軌範。」這裡所說的「這裡所說的「信近於義」,要特別注重「義」字。...

  • 文章浅说论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76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4-07-31
    关键字:论语 程颐 朱熹 孔子 儒家思想

    学而篇第十章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殁,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一章书,是讨论孝的行为标准问题。孝是安定社会的原动力,我儒家思想,非常重视。孔子在论语中和学生们讨论孝的问题最多,可是他对孝的解释,是因人而异,各有不同,是针对各人的个性,资质、地位、行为而因材施敎。我们不能断章取义,按字面解释,因为产生误解。如果照本章的文字解释,那就是说:「一个人在他父母生前看他的志向,父母死了之后看他的行为,三年当中,没有改变他父母的行为,就可算是孝子

  • 文章浅说论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20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9-08-31
    关键字: 祭祀 论语 中华文化

    八佾篇—第十二章『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祭祀之意在於慎終追遠。是團結家族、宗族、民族的重要方法的一種。當我們祭祀祖先的時候,要有祖先就在眼前的虔敬心情,以莊嚴肅穆的態度,穿着整齊的衣服,誠心誠意行禮,如此表裡如一,進行祭典,才是敬神如神在。所以他又説:「吾不與祭,如不祭。」意思是説假如没有時間親自參加祭典,只是由别人代表,那就等於没有祭,又何必故作排場呢?這種精神,不但告訴人們祭典要虔誠,也暗示作人的道理,無論對生者或死者,由...

  • 文章浅说论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4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7-08-31
    关键字:论语 教师节 孔子

    八佾篇—第一章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是當時魯國執政的權臣。孟孫、仲孫、季孫三家掌握了魯國的政權,他們無視於國君的地位,不遵守人臣的禮法。孔子早有所聞,如今他們竟然潜用周朝天子的禮儀,以八佾舞於庭,這足以證明他們的野心不小。因此説:『他們連這麽嚴重違反禮法的事都做得出來,那將來叛變,篡逆等,那些嚴重大逆不道的事,還會不忍心去做嗎?』按所謂『佾』就是行祭禮時,執雉尾而載舞的舞列。如今我們每年教師節祭孔時就可以看到。照規定只有天子...

  • 文章浅说论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8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论语 孔子 中原文化

    八佾篇—第五章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夷狄是指文化落後的邊疆民族。諸夏是指文化比較發達的中原地區的人民,中原文化始於夏朝,一直流傳下來。夏,商雖然亡了國,但它的文化與歷史精神,却能永垂久遠,由此可見文化力量的偉大及它的重要性。孔子看到魯國三家權臣,潜越禮法,目無長上,破壞了文化的傳統,所以很感慨地説:『夷狄之邦,還能尊重其領袖;倒不像我們華夏諸國,反而目無長上呀?』這是感觸很深的慨嘆。

  • 文章浅说论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77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4-08-31
    关键字:论语 礼仪规范 思想解读 礼乐制度

    學而篇—第十一章有子曰:「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本章書是討論禮的作用,以及與樂的配合問題。我國古代的禮,除了禮儀,禮節之外,還包括一切典章文物制度。小至個人的食、衣、住、行應該遵守的規範,大至國家大典的禮儀制度,都有一定的程序。是非常的完美,它的精神特別注重和諧,所以都要用音樂來配合,呈現著一片祥和的氣象。所以說先王之道斯爲美。講究禮節,不但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學識與修養,更可以製造和樂的...

  • 文章浅说论语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81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5-01-15
    关键字:论语 孔子 端木赐 孔门对话 《易经》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這一章書,是孔門高弟向老師請敎做人處於貧窮與富貴兩種不同的環境之中,應該如何把握的原則問題。按子貢姓端木,名賜,衛國人,由經商而致富,是傑出的經濟學家。他覺得一個人在貧窮的時候,還能保持人格,不肯卑躬諂媚去拍有錢有勢巨富高官的馬屁;在自己成爲富商居於高位的時候,能夠不以富貴驕人,能有這樣修養的人...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