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学回忆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回忆母校大夏大学(下)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94期  作者:周希舜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求学回忆 大夏大学 复旦大学 贵阳 弘毅中学

    大夏大学新建的校园,地处上海西郡梵王渡,离火车站很近,火车站再往前一段路,就到沪西有名的住宅区愚园路尾端,其旁就是兆丰公园,有公共汽车可直达上海最繁华市区南京路以至虹口,所以虽在郊外而交通方便,私立光华大学,与圣约翰大学亦相距很近,学术交流连络便利。大夏在此建校颇为适宜,新址场地辽阔,规模宏伟,一进大门越过广场,许多伟大建筑即呈现目前。首先触目的是大课堂——羣贤堂,巍峨宏伟,矗立中央,羣策斋、羣力斋两座男生宿舍,分列课堂左右办公大楼,图书馆、科学馆

  • 文章率部參加全面抗戰日記(卅五)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2期  作者:萬耀煌  出版时间:1977-01-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陆军大学 回忆录

    民国廿七年十一月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在江西战区武宁奉命到后方办理敎育,最初指派为中央训练团副敎育长,作陈敎育长辞修之助手,遂由江西经湖南(正逢长沙大火)到广西桂林飞赴四川重庆,不意委员长蒋公要我继杨杰(周亚卫代)为陆军大学校敎育长,(校长是蒋委员长自兼的,代校长蒋百里师在陆大迁校途中,病逝广西宜山),固辞不准,遂于廿八年初接任陆大敎育长。陆军大学历史虽久,但论贡献,莫过于在抗日战争中,经过严格考选与长期深造所培养的一批俱有优良品德,高深军事学

  • 文章抗戰期間的學校生活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期  作者:單繩武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国立暨南大学 往事回忆

    二十八年统计,战前专科以上学校一〇八校,迁移后方者五二校,迁入上海租界或香港续办的二五校,停办的十七校,其余十四校,或是原设后方,或是原在上海租界,或是敎会大学能在陷区勉强维持。那时候政府的当务之急,莫过于尽量继续办理原有专科学校与大学,除此,还应时代需要,新设若干学校,如国立中正大学,国立英士大学。为培养中学师资,还增加好几所师范学院,如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南甯师范学院,湖北师范学院等。战区靑年,不堪敌人的蹂躏,纷向后方逃亡。人数众多,后方原有的中等学校,无法

  • 文章懷念傅老師啟學先生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0期  作者:馮正儀  出版时间:1995-01-20
    关键字: 傅启学 追思悼文 人物回忆 大夏大学

    想到傅老师在大夏大学,已是五十多年前的往事。我在大夏大学四年,经过四位训导长,而最受学生爱载,使我终生难忘的却祇是傅老师。二十八年秋天,我由云南昆华中学转学到大夏附中,当时大夏大学与附中,同在贵阳市次南门外、南明河畔的讲武堂内,因此我们除了每逢星期一,见到王校长伯群先生来校主持大学部周会外,天天在校主持校务的是望重士林的欧副校长元怀先生。他每天领导升旗;常常作「精神讲话」,并由长于歌咏的同学黄承炳,郭可周指挥大家唱爱国歌曲,使全校的同学都充满爱国爱校

  • 文章負笈入川記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李德銘 出版时间:1984-01-15
    关键字: 往事回忆 入川记 三斗坪 大学 抗战时期

    民国三十一年,我在湖南私立兑泽高中就读,是年六月上旬,分别参加校内毕业考试,及湖南全省高中应届毕业生会考之后,匆匆忙忙从澧水上流大庸县城乘木船返鄕。船中与同学刘士木、皮锡福、何德才(以上后就读国立四川大学)、郑维民(后就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现任职敎育部),赵业锷、陈本绶(以上后就读国立中央大学)等七位同学约好,前往四川报考大学深造。我在家中仅停留一晚,向母亲吿别。次日到新洲「怡和」商号内与父亲见面,未几经刘、皮两同学前来会合。这时三人同行。父亲送至新洲

  • 文章我的大学生活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9期  作者:陳如一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回忆 大夏大学 经历 体育 陈如一

    民国十七年秋季,我曾到大夏大学预科读了一个学期,当时的校址是在上海胶州路。至翌年春,由于健康关系,留在故鄕故宁波肄业,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幸承先慈姚太夫人悉心为我调养,不久就康复了。在四中时,敎我国文的丁衣仁老师(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对我写作颇多鼓励,并关怀我的升学前途,他以为我可专攻哲学,或读文法亦可。丽娃河畔风光二十年夏,考入大夏大学的法学院(院长孙浩烜先生),我以政治学为主系(系主任林希谦先生),经济学为副系(系主任唐庆增先生),但兴趣很广

  • 文章憶中大談往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陳海光 出版时间:1991-03-30
    关键字: 中山大学 学校往事 散文回忆

    就读中大四年,流学四个地区,换过四个校长;是学生,又是老师。离校后参观过各地校友会,结识了上中下三代的校友。总括一句:「中山大学真不错。」甲:入校前我是广东中山人,生于上海,父母早逝。取名「海光」据说希望他日为上海增光之意。后来果然在童子军方而替上海争下一点面子。当时上海最有名的四大公司,主持人都是中山国父的同鄕,因此从小就对中山两字印象极浓。后来中山大学在广州创办,早已心向往焉,结果终获入选为中山大学学生,一生为中大人,无限雀跃。我早年就读于上海广肇

  • 文章上海同济大学抗战初期迁校金华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9期  作者:李繩武 出版时间:2004-09-10
    关键字: 同济大学 抗日战争 迁校 金华 往事回忆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民国廿六年),日军欲强行进入宛平县城,借口搜索失踪日兵,我驻军吉星文团长与王冷斋县长研商情势后,断然阻止日军入城,双方发生枪战。我全国军民义愤塡膺,为了不做亡国奴,人无分男女老幼,地无分东西南北,掀起轰轰烈烈八年抗战的序幕。八月十三日,日军复于上海发动攻击,「扬言三个月灭亡我国」,我国调派精英部队抵御,浴血苦战,前仆后继,日机出动助战,滥施轰炸吴淞、江湾地区,同济大学吴淞、江湾校舍,惨遭炸毁。幸校方事前已将重要物资图书、仪器迁至地丰路

  • 文章辛酸憶往(十一)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王盛濤 出版时间:1982-05-01
    关键字: 陆军大学 白螺矶战役 抗日战争 往事回忆

    的军队里,不知造成了多少畸形的人事,也不知道造成多少败仗的事例。宋宗祁先生只是这么一个例子而已,特意记出来,留作后人作为检讨与参考。请参阅我所写的「白螺矶战役回忆」载于民国六十二年八月十日「东北文献」四卷一期。

  • 文章想起抗戰期間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2期  作者:黄大受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抗战时期 往事回忆 大学生活 战区学生

    连命也不要了抗战期间,大学迁到后方,战区学生没有家庭接济,只靠政府发给贷金,维持伙食。由于通货膨胀,伙食是每况愈下。早晨的稀饭,只有盐炒豆子,偶然有花生米,就不错了。午饭是炒高丽菜,晩饭是煮白菜,其他二样,也是少油的蔬菜,隔一两天,能吃上一大碗豆腐,都欣然色喜。当时有一位张同学,身高体大,吃饭很多,旁若无人,不停地舀豆腐吃,李同学就问他:「为何如此爱吃豆腐?」他竟半开玩笑地说:「豆腐是我的命,怎能不喜欢?」等到星期日打牙祭,有一碗肥油的回锅肉,这位爱吃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