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河套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垦牧类)河套地理形势与垦务发展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7期  作者:張遐民 出版时间:1983-12-01
    关键字: 河套平原 贺兰山 阴山 垦务沿革 放垦纠纷

    言「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不能不想到开凿绥西河套十大干渠之王同春先生。抗战时期,作者走遍河套之各县鄕,有关王先生与黄河、恶覇、暴民等艰苦奋斗之种种事实,就见闻所知,早拟写一篇传记,以纪念此一位平凡人物而竟作出非凡之事业。一直拖延至今,勉力完成初稿。惟以文字冗长,不能一次刋出。故兹先就其中「河套地形与绥远垦殖」两节提前发表,至王先生之家境、来套经过、从事渠工、策划水利、平息蒙乱、争水伤目、赈饥救难、拓垦后套、贻谷诬陷、含寃囚狱,最后受聘为农商部顾问等,其一

  • 文章(地方志略)伊克昭盟概況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2期  作者:劉懋功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伊克昭盟 鄂尔多斯高原 成吉思汗陵 河套文化 蒙古族

    伊克昭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地处黄河和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东、南、西与晋、陕、宁接壤,北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隔河相望,总面积八·七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一二五万,其中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十五万。全盟现设七旗一市,即达拉特旗、准格尔旗、杭锦旗、伊金霍洛旗、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和东胜市。伊克昭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著名的「河套文化」发祥地,也是成吉思汗陵所在地。伊克昭盟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地之一。漫长的海陆变迁,不仅造就

  • 文章张季直与张相文垦植河套始末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7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83-08-15
    关键字: 张季直 张相文 开发河套 农业种植 失败原因

    往还,滦东革命时,相互秘密通信,至是把晤,畅谈边疆兴革事项。复由归化西行之毕克齐、唐之武川也;尔后至察素齐、萨拉齐县,地临黄河;抵达拉特王府至包头巾,又西行至五原县,得识县农会会长王同春,获悉绥远地带农牧事业,极有前途;由五原再南行至慢格素、哈不特、张家油坊,再西南行至丰社、大中滩(属阿拉善旗地),因豫匪白狼入甘肃,宁夏戒严,遂乘舟至包头东归,翌年撰成「河套与治河之关系」,并向农商总长张季直建议,筹划开垦河套事务。 × × × ×是年冬,居士致书五原县王同春

  • 文章(家乡史话)旧事漫谈—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套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2期  作者:高映明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傅作义 河套平原 百川堡 抗日根据地 阎锡山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芦沟桥的炮声,震醒了全国人民。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我国人民和抗日将士们,虽经历了千征百战,遭受了万般苦难,但血汗都没白流,总算胜利了。同时,也证明了一个真理:对侵略者,只有抵抗,才能有出路;退让是没有前途的。在此八年抗日战争中,除我随傅作义部在原绥远省河套地区待了七年外,在胜利后,我还在临河待了三年。因此,对河套的社会情况,体会较深。就当时全国战区讲,河套可说是西北战区的抗日最前线。东边和敌人只有一水之隔。冬天结冰,敌人机械化兵团

  • 文章(蒙疆胜况)河套明珠—跃进中的巴彦淖尔市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第30卷 第30期  作者:劉振業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河套平原 工业生产 人均收入 经济资源 交通建设

    成为河套人的共识;大开发、大引进、大项目带动了电力、交通和城鎭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盐碱荒滩建起座座火电城。临河区东郊在建的(2×30万)千瓦热电站隆冬季节工人正在安装调试设备,春节后即可技产。乌拉特牧区、五原县的火电站也在紧张筹建。要想富,先修路。元月廿五日,内蒙古自治区建设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丹(辽宁丹东市)拉(西藏拉萨)国道主干线——哈(包头市哈德门)磴(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段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横穿河套平原、阴山南麓二〇四公里。大西北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