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共返回55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自述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期  作者:李振興  出版时间:1977-02-01
    关键字: 自传 教育 回忆

    民國三十七年的秋天,我帶着家人的牽掛、期望與叮囑,背起簡單的行囊,跟隨山東濟南第二聯合中學,輾轉到達了杭州;開始了我十七年來第一次遠離家鄕的流亡生活。杭州、爲浙江省會,亦爲江南名城;不僅風光明媚,氣候溫和,而且交通便利,人民殷實。置身於此,會使人覺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諺語,一點也不誇張。民國三十八年三月,天險失屛,赤禍隨卽蔓延到江南,讀書旣不可能,那也只有直接報國一途了。有人說:「從軍吃盡天下苦,也能享盡天下樂。」確實如此。名山大川,任你遨遊,寒風...

  • 文章抗戰前後之陝西師範敎育與職業敎育槪況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86-01-15
    关键字: 文化教育 师范教育 职业教育

    敎育为百年树人大计,兴敎振铎乃国家强盛之道。学校之普遍设立,培育众多人才,不仅能宏道醒民,提升文化水准;且能泽世昌祁,荟萃学术造诣,陕西敎育措施,夙为掌政者所重视,于抗战前后,次第增强,亟其发挥化育之功能,尤其设校槪况,依据所辑,分录好下:甲、师范教育部份一、沿革(一)第一师范学校区计有省立师范学校二所:⒈省立楡林师范学校:民国二十年时为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二十三年十一月改为省立楡林女子师范学校。二十九年九月改为省立楡林师范学校,校址在楡林城内。⒉省立

  • 文章抗战时期寿光县的教育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5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79-09-20
    关键字: 教育 抗日战争 教育馆 特殊教育

    一、战前的教育槪况甲、中等教育㈠寿光县立初级中学创校于民国十三年六月,在首任校长李秀三先生策划之下,破荆斩棘,茹苦含辛的在当舖之东,县府之南,建筑敎室三间,办公室及校门等;粗具规模。乃于是年八月,招收初一新生二班。嗣后经继任校长赵传业、赵渐逵、王永福等的惨淡经营,逐步扩充校舍,辟运动场,增购敎学设备,除每年招收初中一班外,复附设工职一班,继办师范班一班、简师班二班。迄至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底共计招收初中十三班、工职一班、师范班一班,简师二班等十七班,学生

  • 文章師鐸獎——受獎紀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7期  作者:李劍潮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教育工作 校长 校园建设 资讯教育 教育思想 师铎奖

    李剑潮遗作我自大学毕业从事教育工作,迄今已届满二十年了。在这期间从高职教师兼训育组长、训导主任、转任五专课务组主任、训导主任,由讲师、副教授而至教授,经历了各类型学校及不同教育行政工作,至民国六十三年八月,经由当时「台湾糖业公司」总经理之力邀,而受聘担任「南光高级中学」校长。二十年来的教书生涯,我绝大部份时间都兼任教育行政工作,从教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希望能有朝一日,独当一面,主持学校行政,按照自己理想去办学,可将求学时代所见所闻好的加以光大,不切实际

  • 文章丰县教育概况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期  作者:王子蘭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丰县 教育概况 教育行政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就多写一点,怕记忆得不确实,及根本不知道的,只好从略了。抗战以后的资料,幸经董玉珏及李诚修两位先生提供,并参考「徐州八县抗战勦匪纪要」有关丰县敎育文化一章,不然的话,那就无法下笔了。本文之布局,拟按时间先后分成三个阶段,分别说明各阶段情形之有异亦有同。希望诸同鄕将遗漏的予以补充,错误的予以指正,使成为一部份完整的文献,至所企盼!民元至第一次北伐革命军到本县—第一阶段一、教育行政在这一阶段中,前几年敎育行政,直属县公署,关于学校的视察考核,设县视学一人,鄕间

  • 文章謝遠權老師生平事略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3期  作者:治喪委員會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谢远权 教师 教育

    謝公遠權,湖北省棗陽縣人,生於民國十四年三月七日,祖、父輩爲鄉里仕紳,世代詩禮傳家。先生自幼聰穎好學、刻苦奮進,艱困中完成中學學程。民國廿七年抗戰軍興,先生以十三歲稚年,隨堂兄避秦鄂西,繼至均縣就讀湖北省立聯合中學初中。三年中,無家人接濟,僅賴學校公費,自立求學;十六歲又隻身遠赴襄陽省立第五高中就學,民國卅四年畢業;抗戰結束,返鄉任敎市立小學三年。卅七年中共變亂,先生投筆從戎,參加孫立人將軍所辦軍校入伍生訓練班,翌年輾轉來台,入陸軍官校受訓,結訓後派任台...

  • 文章認識台灣農村四健會的組織及其重要性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7期  作者:羅光煥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农村 四健会 教育

    「四健會」這個名字,在我們台灣地區現代的農村社會裡,乃至繁華的大都市,則是家喩戶曉的事。不過有些人把賭博的四個人湊合起來玩麻將牌,喚做「四健會」,是不正確的,是對四健會的一種汚辱,我們應當要糾正的。我們所講的四健會,是起源於美國,英文名叫4—H Club中譯爲四健會。時在民國三十九年九月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現已略改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聘請美國康乃爾大學農村社會學安德生敎授來台灣擔任農會組織之顧問,安氏建議聘一位農村靑年組織專家來台工作,於是農復會便在四十一...

  • 文章迎接技术教育的新时代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張志良  出版时间:1977-05-15
    关键字: 教育 专科 工业 建教

    本校創立旨在配合國家經濟發展,培養工業中堅幹部,協助淸寒優秀子弟,自力完成專業敎育。十三年來,推行企敎合作,實施工讀制度,薄著成效,深受各方重視。應屆畢業校友參加預官、高考、特考、就業、進修各項考試,均能與一般大專畢業生公平競爭,名列則茅。此種實力表現,固由於敎師認眞敎學,諄諄善誘;同學資質優異,勤勉奮發;而在工讀實習之際,體驗生產情況,把握學習方向,理論實務,融會貫通,得益尤非淺鮮。畢業後因有五年工廠的生產及管理經驗,不必再加訓練,便可投入生產行列,充...

  • 文章培養子女温州人捨得下本錢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5卷 第5期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温州 教育 高等教育 私立高中

    温州市教育潜力巨大,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其父母就愿意花数万元的巨额资金让他上最好的学校。在温州市鹿城区,小孩子上幼儿园和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时期内,学校基本上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招生,那些户口不在知名学校招生范围内的孩子家长们,若想择校入学,必得花巨额资金才能如愿以偿。一般被公认为好的幼儿园和小学、初中,其捐资费用都要在两万元以上。在温州,普通高中的升学率大约在百分之三十五左右。这几年,温州的家长们已不满足于职业高中,总想让孩子上普通高中,考不上,钱来买

  • 文章抗戰期間山東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區的敎育建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牟國卿 出版时间:1977-03-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战前教育 战时教育

    敎育爲立國之根本,人才爲建國之柱石,普法之戰,勝利屬普,明治維新,日本崛起,普日當局,皆歸功於敎育之革新與普及,良有以也。抗戰期間,十四區專員張公景月,率一旅之衆,與現代化裝備之日軍,及詭計多端之**,周旋於平原曠野之上,八年之久,軍政一體,萬衆一心,卒能屢挫頑敵,戰績彪炳者,因素固多,而關鍵所在,則爲普設學校實施三民主義敎育之成功也。抗戰期間,十四區所屬五縣——壽光、廣饒、臨淄、蒲臺、博興——敎育均極發達。惜以歲月已久,又無參考資料,不能將各縣敎育詳細情...

共555条记录 1/5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