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经历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所经历的军事教育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徐啟明 陳存恭 出版时间:1995-10-10
    关键字: 人物事迹 从军经历 求学历程

    一 家世與家鄕我家原籍廣東省惠州淡水,道光末年,五世祖聲眞公負販至廣西省永福縣寨沙(今廣西省榴江縣),見其地肥美可耕,有甚多同鄕在此墾殖,遂亦落籍務農,如今,其後裔三大房約千餘人,爲寨沙巨族。據鄕中前輩云,來自廣東之移民——即客家係經過一段頗長時期之艱苦奮鬥始能蕃衍於寨沙一帶,當地土人原甚多,有苗、傜、僮和敞人(實係說敞話的漢人),客人漸多後即遭土人排斥,引起土客之爭,咸豐年間械鬥甚烈,客人幾被消滅,後來反將土人逐入山中,至今客人在寨沙約佔百分之七、八十...

  • 文章抗戰史實重溫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2期  作者:梁學乾 出版时间:2006-04-10
    关键字: 抗战回忆 淞沪会战 参战经历 广西军队

    〔附説〕「淞滬會戰」是抗戰中最慘烈和最重要的戰役。我桂軍主力—由廖磊總司令指揮第七軍及四八軍各兩個師投入該戰場——在薀藻濱南岸陳家行、談家頭一帶與日敵劇戰四(五)天,即死傷過半。其後由友軍接替移防於施相公廟一帶(見文中附圖)仍與敵對峙中。(本人曾於施相公廟搶補鐵絲網呢!)工兵部隊(本人當年任職於48軍工兵營)。常要敵前作業,退卻後又要殿後破橋阻敵追擊,換言之,旣要走在最前頭,也要走在最後面,任務是艱鉅的!本人並非在宣揚個人的功勞,此實乃軍人的天職也!淞滬會...

  • 文章一个美国传教士与舟山教育的情缘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59期  作者:汪國華 出版时间:2013-08-31
    关键字: 教育 郝培德 办学经历 奖学金

    在二十世紀初期,舟山的教育也有著外國傳教士的開辦及參與。其中美國傳教士郝培德應該是最為傑出的一個,無論是浸會開辦的學校,還是劉鴻生等創辦的中等學校(即舟山中學),都有著他的努力和貢獻。一、在定海傳教辦學事略郝培德先生是美國浸禮會總幹事。上世紀二十年代初來到中國傳教的美國教士,主要負責浙滬地區的傳教工作。浙滬地區的每一個地方他都去過。那時來中國的傳教士大都是當時西方的飽學之士,在科學上有著較高的造詣,以宣傳西方的科學文明作為傳教的重要手段。所以常常來傳教時...

  • 文章先父逝世百日祭(二)——記一位老教育家的生平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68期  作者:錢汝侃  出版时间:1983-10-20
    关键字: 百日祭文 怀念父亲 从政经历

    後來江蘇省成立「區長訓練所」,趙應秋叔未徵先父同意已替家父報了名,同去受訓,訓練後派任無錫縣第一區區長,轄十八個鄕鎭,每位鄕鎭長,都是由先父選上有錢有勢熱心公益的地方人士擔任,如中一鎭浦叔叔,(開設油廠)中二鎭杜錫楨,中四鎭楊翰西,長安鎭繆棟臣……等,都是家父選定後一次二次三次登門拜求,如劉備三請諸葛亮再三懇求才行屈就的,如楊翰西世伯擔任中四鎭鎭長,在他棋杆下公舘大廳設立鎭公所,一次捐款購買二臺電動消防救火機,那時區公所鎭公所組織範圍,沒有現在臺灣這麼龐...

  • 文章張夫人藹珍女士抗戰期間過港歷險記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6期  作者:龐松舟  出版时间:1983-05-15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逃亡回忆 人生经历

    ⒈民國三十年下半年,余隨政府西遷重慶已及四年。夫人於二十九年秋,再度携長男任民,次男保民由滬乘輪赴港,轉乘飛機到渝,亦將經年,而幼年子女四人及義女二人,尙留居上海租界。⒉日本軍閥窮兵黷武,蓄意侵略中國,由於我國軍民堅強抵抗,不能逞其野心,老羞成怒,有不惜與英美等國爲敵,擴大戰爭範圍之企圖,夫人擔心上海租界之安全行將不保,決意隻身飛港乘輪去滬,搶救留滬子女們出險。⒊乃以是時外甥馬鶴鳴須赴港就業,另一幼童馬國治之家屬,堅請鶴鳴設法把他送囘上海。戰時後方交通困...

  • 文章诚挚关心警察的长者邵拓荣先生转载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4卷 第1期  作者:卲拓榮 出版时间:2012-01-10
    关键字: 邵拓容 警校 教育 从政经历

    民國三十八年由憲兵上尉考入中央警官學校任區隊長隊長,臺南、臺中、高雄市警局保安隊長,並當選模範警察,因成績特優,周處長中鋒提升分局長,為同學中第一名擔任分局長,並擔任中央警官學校教官多年,「時為三十八、三十七期及督察班」。民國六十八年擔任總統府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簡任十二職等祕書。二年不到,升任委員專案審議「內政(警政)交通、司法…等重要專案」,民國八十一年以十四職等榮退後,擔任臺灣警察學校校務顧問、專題演講,並訓練三十六個隊職所有幹部,共分五期,擔任總教...

  • 文章獻身教育服務人群奉獻桑梓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9期  作者:王貞雅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王贞雅 成长经历 求学历程 个人成就

    投入树人之百年大业从学生时,即希望自己未来有机会能投入学术工作,进而达到百年树人之大业,然而,个人自期许能拥有几年实务经历,将理论与实务相互印证,且传授学生更多学以致用的技巧,因此投身业界累积实务经验。在熟悉系统开发运作流程后,随即投入网路产业,了解网路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潮流。在工作历程中,深感虽然资讯科技发展迅速,但在实务应用方面,仍有许多问题需借由学理去寻求解决之道,教学与研究并重,目前任教于龙华科技大学资讯管理系。任教二年期间,曾教授「电子商务

  • 文章抗戰時期蘭州空戰中惟一在臺的英雄——徐華江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6、77期  作者:編輯室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兰州空战 参战经历 抗日英雄 徐华江

    正常实施,而其中有位年轻飞行员名为徐吉骧(华江),是一个沉默寡言、经历「九一八」东北事变的青年。二月二十日农历大年初二中午,日本轰炸机于运城起飞,我空军得到情报后,我三大队和俄国志愿队随即驾机在兰州上空迎战日机,日机飞行员二井泉及松尾元重所驾战机,被我空军徐吉骧及两位同仁当场击落在皋兰山上,另一架拖着浓 不久亦坠地,原先日机群计画炸西古城,而在混战中落荒而逃。二月二十三日,徐吉骧、李得标、陈崇文等驾I-15式战机,以及俄国志愿队起飞,日军二十一架轰炸机于下午

  • 文章抗战胜利后的故乡

    来源期刊:《浦東》 第33期  作者:程祥生 出版时间:1983-07-15
    关键字: 抗战回忆 从军经历 民生凋敝 远离故乡 青年军

    民國三十四年秋季的某雨天,下午五時天已有點昏暗,由於鄕下缺少照明設備,有些人家已開始用餐,說也可憐,除稀飯配蘿蔔干、醬菜外,便是中午的剩菜,全是自己田裏種的,稀飯裏除少量食米外,就是加大麥粉或大麥片,先將少量米加水燒開,用一小棒攪動鍋內稀飯,同時將大麥粉慢慢灑下,(大麥用人工磨碎粗的叫麥頭,煑乾飯用細的叫麥細、煑稀飯用,也有將整粒大麥用機器壓扁,叫麥片)攪匀後悶上一會便成,但若灶內火旺而稍不留意,溢出鍋外,可慘了,不但稀飯成了稀水,且麥粉流滿灶上,淸理起...

  • 文章抗戰的囘憶與感想(上)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7期  作者:孔令晟  出版时间:1991-08-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抗战全局 以弱敌强 抗战胜利 参战经历

    壮大自己。——又有日本的不断诱降。2.珍珠港事件到抗战胜利一九四一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以后,我们抗战的形势,开始转变有利:——驼峯空运,美援由印度送达。——中、美、英联合打通滇缅地面补给线。——士气因是大振,战场第一线也时传局部胜利的消息。同时,退守澳洲的麦克阿瑟将军,完成反攻整备,在美太平洋舰队尼米兹将军的支援下,对日军发动越岛攻击,势如破竹。最后,到一九四五年,美军对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实施核子攻击,震惊世界,日本被迫提早投降,抗战胜利了。3.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