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南京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戰見聞憶述(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67期  作者:秋若  出版时间:1975-05-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上海 南京 无锡

    遂于十一月二十四日撤离无锡,敌军即于是夜由南门进城,先头部队仅百余人,但无锡军力已成眞空,日军遂于城内大肆烧杀,由控江门起,至北塘三里桥一带,烧杀尤为惨烈。同年十二月下旬,城中成立伪自治委员会,以张揆伯为会长,孙维嘉为秘书长,张仁山,杨蔚章,范新之,李仲臣,杨仲滋等为委员,不久改组,日军强杨寿楣出任会长,而以张秉彜为秘书长,委员则为张揆伯,高集安,许彜庭,秦亮工,杨高伯,秦琢如,王克循等诸人。二十七年,南京成立伪维新政府,伪敎育部次长顾澄伪外交部次长廉隅

  • 文章業餘推廣音樂敎育服務社會大衆的老鄕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15期  作者:家麟 出版时间:1983-01-31
    关键字: 蒲永昌 南京 音乐 教育

    古板保守的南京人,呆在石头城里,多半是靠祖产、收租子、拿房钱过日子,能够坐办公室、拿薪水,既不多、更难能可贵。至于走出家鄕出外闯天下,甚至还经营专门行业的,还眞少之又少。蒲永昌鄕亲,就是凭空手打江山,创办事业成功的最佳典型。提到他的行业,是门相当高雅的音乐敎育事业;为了推广音乐敎授工作,曾特别设立了「天韵乐器社」,并以此为基础而建立了音乐敎室,敎授各种乐器和各种音乐课程。经他敎导的桃李门墙,人人都可卓然自立以外,而且都能奏得一手好乐器。从事音乐敎育的家鄕

  • 文章袁观澜先生与南京高等师范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敬庸  出版时间:1967-08-30
    关键字: 袁觀瀾 南京高等師範 教育

    观澜先生于鼎革之初,以师资为教育之本,特悉心规划,主张高等师范学校归国立集中办理,部议韪之,于是逐年亲赴各省视察,勘定设校地点,解除纠纷,指导筹备,而北京、南京、武昌三师师尽心尤多,今皆改办大学,姚子让先生文冉已于所撰先生事略中述之矣,粤稽民国三年江苏省立各校校长集会沪上之时,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贾丰臻等,鉴于中等学校各科师资缺乏,发展限于师资不足,情势殊为严重,爰特建议有关当局,呈请教育部设立高等师范,以应需要,与先生主张,正相吻合。未几,先生谢职南下

  • 文章蔣公領導神聖抗戰八一三淞滬會戰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10期  作者:虞瑞海 出版时间:1995-01-10
    关键字: 淞沪会战 江阴要塞 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 简介

    面面受日方陆海空军的进攻。双方激战至十二月三日,周庄方面的日军,乘虚逼近香山。我要塞司令许康,乃下令杀出重围,一面留少数部队,从事破坏要塞尚未充分发挥威力的最新式火砲。我守军苦撑多日,奉令撤退,莫不痛哭失声!江阴从此沦陷!南京保卫战江阴要塞陷落后,我在南京城东七十五公里的地方置有新防线,以抵御日军对南京的进攻。这一防线自从镇江起,经丹阳、金坛、溧阳,而到安徽的郎溪。这时,在右翼方面,我军已开始猛烈反攻,以期抄袭日军后路,使他首尾不能相顾,广德方面的流动部队

  • 文章抗戰離鄉/奇遇歷程(五)——那一段離鄉艱險而又奇蹟幸運的旅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05期  作者:壽明  出版时间:1995-03-20
    关键字: 抗战离乡 南京大屠杀 逃难记 借读 重逢

    那时南京被日本军团团围住,被困在南京的军民同胞无法逃避,惨遭暴敌杀害者三十余万人,造成「南京大屠杀」的惨酷历史。近闻还有日本人士在替「南京大屠杀」做翻案文章说:当时南京人口统计仅二十万人。那来三十万人被杀。这话听似有理。但岂不知当时南京是首都。四面八方涌来的难民,何止比当地人多出若干倍。总之,战争是人类的悲剧,聪明的人类如能多多反省,人类就有福了。那时我在蚌埠,听到南京陷落的消息,一面惊恐,一面又自己庆幸,若没有那天在南京,半夜里一阵爆炸声立刻惊觉

  • 文章八年抗戰勝利的滋味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李發强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抗战感言 侵略成性 领土油田染指 南京受降 事变侵害中国 和平反思

    并向犹太人跪拜忏悔。如抗议日本修改教科书,说日本之所以发动战争,是受西方压迫为保护亚洲而战。又说南京大屠杀、「七七」事变都非事实。且说对中国之侵略为「进出」中国,投降为「终战」。如拒赔韩、中等国慰安妇。如历任日相等宁愿违宪,也要参拜供有战犯的靖国神社,且说不容外国干涉。最近并接待我数典忘祖的李登辉支持的台联党魁苏进强,亲往日本参拜靖国神社,宣称是「对二战台湾英灵及为国牺牲的日本人表示敬佩,而参拜靖国神社」。但在同时日本却捍拒我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率同高砂

  • 文章私立東方中學抗戰期中播遷記

    来源期刊:《海門縣訊》 第1期  作者:郭慶章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运送图书仪器 西迁辛苦 复校艰难 规模略具 夹缝办学 敌机空袭 虎溪河分校 南京复校 学校迁台

    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抗战烽烟升起,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军阀想一口气呑下中国,同年八月十三日又发动海陆空军进攻上海,我全国军民上下一心,准备长期抗战,南京各机关学校均作应变措施,当时陆校长自衡先生紧急召开校务会议,共商迁校事宜,决定将图书仪器装箱运往浦口,沿津浦路北上。到滁州,租借滁州县立小学敎室七间作为临时校舍,通告南京学生于九月一日到校上课,报到学生二百五十余人,敎职员及男女学生宿舍租用附近民房,敎学尙能按预定进度进行,不料到十一月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