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北伐革命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義磅礴橫掃千軍闕漢騫將軍傳略(二)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宋承書  出版时间:1984-10-15
    关键字: 阙汉骞 军事事迹 黄埔军校第四期 北伐革命 淞沪会战

    的敌我情势;无论从彼此的内政、财政、经济、外交,以及军事上的装备、武器、训练,都有天壤之别。因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还,即整军经武,以侵略为务;加之日俄战争的幸胜,曁「田中奏折」中「大陆政策」的诱惑;于「九一八」尝到了甜头后,声言「三个月内即可亡中国。」使日本的少壮派军人,更不可一世。而我们:满淸的腐败不必赘言,即 国父革命创建民国之后,仍有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割据的混乱不堪;若非先总统蒋公之英明领导,北伐统一,眞不知伊于胡底?但对日寇之内侵,仍有「先安内

  • 文章十月三慶懷 領袖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12期  作者:馬定康 出版时间:1977-10-01
    关键字: 双十节 武昌举事 应运而生 留学日本 入同盟会 讨袁运动 北伐革命 悲痛丧母 创办黄埔 承志奋发

    领袖对国父披肝裂胆之忠言矣。㈥哭母救驾孝作忠民国十年六月十四日,领袖之母王太夫人逝世。享年五十八岁。领袖随侍在侧,亲视含殓,克尽人子之道。当时三十五岁。领袖悲痛伟大母亲丧失,生活一度失常。过后曾沉痛说:「母亲已经去世了,此后的我,只有致力革命,献身党国,来报答我伟大的母亲。」在哀痛守制中,国父驰电节哀,即赴粤桂。旋请归葬。葬毕,又赴桂。途中拟成「北伐作战计划书」。「父母在,不远游。」从此领袖以献身党国报答慈母矣。六月下旬,领袖撰哭母文中有:「悲莫悲于死别,痛

  • 文章蔣公介石序傳節錄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7期  作者:何定棟  出版时间:1980-10-10
    关键字: 蒋介石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军

    何定栋敬摘(转载中国文化大学敎授黎东方著)革命军北伐直趋武汉国民政府于七月九日在广州举行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典礼,由孙科(哲生)先生手捧国父遗像,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对蒋公授印,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吴敬恒授旗。到场的军官兵士与各界民众很多,在五万人以上。两天以后,七月十一日,第八军第三师于师长李品仙率领之下,攻进了长沙。蒋公在广州不仅需要把全军的人事、经费、安排就緖,把作战的各期方略一步一步的预行拟好(以后随时按照实战的情形予以修正),尤其重要的是,把后方

  • 文章一生命運坎坷的大少爺王壽國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1期  作者:尚樸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王寿国 孙中山 革命 丁泗桥战役 北伐 抗日战争 爱情

    大概是民国七年,因毛家兄弟打丰县城,二叔祖父增修公因战乱关系,竟将大姑母用两辆独轮车送往葛芭草集与王敬久先生结婚。民国十年十二月寿国在葛芭草集降生。王敬久姑丈在江北中学读书与萧县王仲廉先生,沛县王家修先生三人由当时校长顾子扬先生(曾追随国父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为同盟会员。)写信推荐。因行程多有阻碍,以致耽误了考期。经少将李明扬将军(时任虎口要塞司令。)亲率三人面谒孙中山先生。李先生说:「三位青年由徐州至广州路途遥远,况且他们决心参加革命行列,岂能拒之门外

  • 文章荒山埋忠骨 英名垂青史——為抗日犧牲於垣曲縣境的寸性奇將軍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2期  作者:王華興 出版时间:2008-07-01
    关键字: 寸性奇 辛亥革命 北伐战争 抗日救国

    寸性奇,字念洁,清光绪十九年(公元一八九三年)生于云南省腾冲县。宣统元年(公元一九〇九年)入云南讲武堂习武,次年加入同盟会,后投军参加辛亥革命,因昆明起义有功擢任川边鎭守使署少校参谋。民国五年(公元一九一六年)参加反袁世凯斗争,任四川南溪县长。民国十二年(公元一九二三年)攻打陈炯明后,迎孙中山先生回广州,提任广州宪兵司令兼大本营中将参谋。民国十四年(公元一九二五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军军参谋处处长,参加北伐战争。民国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

  • 文章總統 蔣公偉人偉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12期  作者:侯中一 出版时间:1977-10-01
    关键字: 追随总理闹革命 建立军校 建立军队 指挥北伐 平乱抗日

    名闻国际之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先生曾言:「五百年来王者兴,蒋委员长是世界的伟人」。总统 蒋公不仅是中国政治家、军事家、亦为伟大敎育家。是继承国父志业,发扬三民主义,实行国民革命,所树立丰功伟绩,自东征、北伐,扫荡军阀,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罄竹难书。兹擧其荦荦大者数事,简述如后:一、参加辛亥革命淸朝宣统三年(辛亥)十月,武昌革命,党人起义,全国震动。蒋公在日本士官深造,闻讯辍学囘国,随同革命先烈陈英士先生,在沪从事响应革命运动工作,奉命自沪赶赴杭州,领导敢死队

  • 文章周駿彥與《新洛耆英》考略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10期  作者:朱馥生 出版时间:2011-09-10
    关键字: 周骏彦 辛亥革命 洛阳 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一周骏彦是辛亥革命烈士陈英士(其美)的留日同学与战友,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时期及成立民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各个历史时期作出过重大贡献。周骏彦,字枕琴,号旌遵,谱名正诚,浙江省奉化县人。清同治十一年出生于奉化大桥镇北门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父亲济庵,曾任县令。周骏彦以府试正案第一名入泮郡庠附贡生。当时适废科举,乃于光绪三十一年获官费留学入东京警监学校。经后来成为陈英士得力助手的族人周淡游介绍,他结交陈英士、范贤方等人,并参加同盟会,从事辛亥革命

  • 文章吳劍學將軍傳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2期  作者:吳容甫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革命先驱 北伐战争 抗战英烈 军旅生涯 新闻报道

    湘军入粤之后,中山先生倚为主力,寄以腹心,任命谭延闿为湘军总司令兼大本营秘书长,任命公为湘军第四军军长;第一、第二、第三军,分别为宋鹤庚、鲁涤平、谢国光。其中公与宋鹤庚、谢国光均为湘乡人,均在为中山先生之革命事业效其棉薄;邑人皆艳称之,号为湘乡系。东江之役,公会同各部攻取了惠州及粤北诸县。一九二四年春又率部攻克河源等县,嗣瘴痢为虐,士卒病死相望,不得已回师广州,未能一鼓荡平其巢穴也。一九二四年秋,孙中山先生任谭延闿为建国军北伐总司令,统率湘赣豫诸军,以湘军

  • 文章胡展堂先生的風骨與識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李大超  出版时间:1976-09-30
    关键字: 胡汉民 见识 革命 北伐 东北易帜 “一·二八”事变

    先生和子超先生关系之密切。民国十七年,在南京,展堂先生曾说,今天我们一切都要帮蒋先生,使他能负起责任来领导。而在是年,北伐取得很大的进展,革命军底定平津,奉军退囘关外,吴铁城先生奉命前往东北劝说张学良内附,胡先生曾说:「东北的问题是要解决的,但不要把东北的问题来刺激日本,更不要把张学良这个人的地位提得太高。告诉吴铁城先生,要他留心一点,不要使东北易帜的问题影响到中日关系。」胡先生这一段话很値得我们囘思。他又说:「我们国民党执政,是反共的体系,是要反抗苏联

  • 文章朱绶光将军与辛亥革命北伐抗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0期  作者:楊學房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北伐战争 朱绶光 生平事迹 参战经历

    阎锡山)。十七年改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参谋长。襄助总司令阎锡山筹谋策划北伐大计。三月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六月光复北平,兼国民党北平临时政治分会委员)。河北省政府委员。平津衞戍总司令部参谋长。(总司令阎锡山)并代拆代行。日夜筹维,不遑宁处,斯年冬,兼任国民革命军编遣委员会委员,此会任务为编遣全国陆军。紧缩员额,节约军费。主理全国军政事务十八年一月,先生在南京列席国军编遣会议,并担任经理提案审查委员会委员。二月任国军编遣委员会经理部副主任(主任阎锡山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