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啓超先生在「少年中國」一文中說:「老年人常思旣往,少年人常思將來,唯思旣往也,故生留戀心,唯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唯留戀也,故保守,唯希望也,故進取,唯保守也,故永舊,唯進取也,故日新,唯思旣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唯照例,唯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我年近七十,旣不留戀,亦不守舊,借思旣往回味人生,以愉晩年。時代作曲家劉家昌先生曾有一曲:「往事只能回味」,(尤雅的成名歌)紅極一時,所以回味往事,亦是人生一樂也。抗戰期間,家鄕有齣...
-
國民大會代表王公嶼先生,曾於六十九年七月著有「八一三之役—吳克仁軍長殉國紀實」刊登中外雜誌一六三期,追述抗戰初期,國軍六十七軍軍長吳克仁中將所部一〇七師、一〇八師於八一三上海戰役,奉命駐守浦東松江,堅拒敵寇抄襲,掩護大軍撤退,完成戰略轉進後,吳將軍壯烈殉國……。爾後因抗戰、戡亂,陰差陽錯,功績湮沒。中外雜誌刊出王公嶼先生作品後,獲得國防部史政單位及國軍高級將領之熱烈反應,旋由總統府戰略顧問顧祝同將軍、黄杰將軍聯名撰文,引據王公嶼之「吳克仁將軍殉國紀實」等...
-
戰前一般形勢日本乘歐美各國經濟大惶恐,經「一二八」試探,至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認爲呑併我國時機已到,遂發動蘆溝橋攻略,八月上旬偵悉我國將全面抗戰,遂編成上海派遣軍進犯淞滬,企圖佔據上海,威脅南京,以屈服我政府意志,於八月十三日開始向我淞滬攻擊。京滬區域位於華北大平原南緣,扼東南丘陵北麓,當長江、淮河下游,爲華東政治經濟文化中樞。江淮區域爲一河流川渠交錯地區,此類河渠平均河幅一至二百公尺不等,通常不能徒渉,京滬路以南濱湖各縣及長江兩岸自揚中至蕪湖地區...
-
「每逢佳節倍思親。」時序又到了金風颯爽的九月,天高雲淡,時屆中秋。皓月當空,銀光灑滿波平如鏡的西湖,粼光閃閃,四周的山巒靜影沉碧。偶爾一聲淸脆的魚躍,畫出一圈圈漣漪,給這天水一色,明淨如洗的湖石添上個輕柔的旋律、瀲灔的畫石。一縷丹桂的幽香隨風拂來,甜比醇酒。誰都會難忘這美麗的西湖中秋之夜。可是,最使我難忘的却是另一個月夜:那是在五十年前,也是在這個時節,奉化泰淸山頂上,國際災童敎養院院長竺梅先、徐錦華夫婦的住處歲寒草堂前,有一盆茁壯的曇花,幾朶花蕾都含苞...
-
本文系大陆敎师令弓先生所写,发表于《东方杂志》第十一期,由王士卓先生委请骆果明乡长寄交本刊转载。编者按本文所陈述之主题,系本创办人王公璵先生,于民国二十五年参与「八一三」抗日战争的史实,资料十分珍贵。今逢公璵先生逝世十九周年,特予全文转载,以飨读者,而表悼之意。八一三事变前后的形势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我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如果从华北用重兵南下,一路取西安,切断西兰路,并南下攻四川;另一
-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北平蘆溝橋事變,揭開八年抗戰序幕,三十七天後,上海「八一三」炮聲一響,抗日聖戰終於全面爆發。那年我二十歲,在上海郵政管理局包裹封發組擔任一名最起碼的小職員。上海郵管局位於北四川路橋,雖屬公共租界,却在日軍的勢力範圍內,距離閘北戰場甚近。局長乍配林(法國人)為了員工安危,下令疏散,包裹封發組遷到法租界馬斯南路十八支局。此時上海對外交通已為四週炮火封鎖,郵包業務無形停頓,每天上午去支局簽個到後,下午不必辦公,就坐在家裏看報紙聽廣播,熱心...
-
本文作者杜保祺先生,閩人,二十六年任職上海地方法院首席檢察官,抗日軍事發生後,忠貞不二,維護上海法權,厥功至偉。三十四年勝利,卽奉部令升充上海高等分院首席檢察官,主持上海刑事案件第二審檢察事宜,本文敍述敵僞期間在上海掠取上海審判權及迫害我方法員之經過綦詳,堪作史界之參考。諒亦爲我蘇滬旅台同人所樂聞者也(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