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分析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塘沽停戰協定經過述要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4期  作者:劉本厚 出版时间:1972-09-15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塘沽停战协定 形势分析 协议内容

    壹、前言中華民國二十年九月十八日夜,日本關東軍爲實行其所謂滿蒙政策,以武力侵佔我瀋陽,當時東北首長張學良以不抵抗主義,被日軍很快的佔去了東北三省,(遼寧、吉林、黑龍江)。繼之熱河省亦被攻佔。我大塊河山隨成爲日軍蹄鐵下的刀爼魚肉,凡我國人無不憤愾。但咸能遵照領袖:「和平未到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亦不輕言犧牲」的訓示,以處變不驚,莊敬自強的行爲,化悲憤爲力量,採取不與日本直接交涉,而訴諸國際聯盟。國際聯盟理事會當卽受理,並派該會英人來頓爲...

  • 文章抗日戰爭中最悲慘的晋南會戰會戰後檢討(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張國偀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晋南会战 失败分析 抗日英烈

    一九四一年五月七日至十四日 張國偀翻閱古今中外戰例,從無攻不破之城堡,縱堅如法國之馬其諾防線,最後亦吿崩潰,可知防禦只可爲作戰之手段,不可視爲作戰之最終目的。倘圖以消極之防守,而欲確保一地,終必失敗。孫子在軍形篇中有云:“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因之,我若能以有限之兵力,致力利用地形之利益,防禦準備之週到,以拘束、吸引、遲滯敵人,仗我在預想決戰方面,能儘量集中強大之兵力,於一槪定之時限內,自由運用於所期之地區,必可獲致決定性之戰果。此種防禦作戰,乃爲化“消...

  • 文章抗日戰爭徐洲會戰六十軍台兒莊戰役紀要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1期  作者:蔣建周 出版时间:1991-12-25
    关键字: 徐州会战 台儿庄战役 敌我情势分析 战争纪实

    在最高領袖蔣委員長號召下,省政府主席龍雲將討逆軍第十路所屬各旅團整編爲第六軍,任盧漢爲軍長,安恩溥高蔭槐,張沖爲師長,十月十日,由雲南經貴州,徒步行軍四十餘日,到達湖南常德集中待命。十一月底,奉蔣委員令,全軍由浙贛鐵路東開浙江,準備調往南京,原擬分別在金華、杭州、南昌一線集結,未旬日,杭州、南京相繼淪陷,旋奉令至九江,溯江上駛,民廿七年元旦到武昌後,分駐孝感、花園一帶整訓補充,擴大軍部及軍直屬部隊,並增加三個補充團及汽車械彈等。當時許多藝術救亡團體,到部...

  • 文章胡宗南先生與國民革命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0卷 第8期  作者:文戈莊 出版时间:1988-08-10
    关键字: 抗战战略 训练团 抗战史料 形势分析

    要实施纲领:1提高士气。2收揽民心。3爱惜物力。4抚养伤病。㈡整军作战应特别注重各点:1一切事物计画与组织要紧缩节约。2注重学术科之硏究。3注重战术硏究。4游击战要严肃纪律宣传主义。5各部队经济公开。6赏罚严明。7改良整顿军医。8特别注意各项代用品。9认眞办理谍报人才之组织与训练。10注意命令下达后之监督。11注重下级官兵壮烈牺牲之表彰。12争取活擒俘虏与优待俘虏禁杀俘虏。㈢抗战要旨:1政治重于军事。2民众重于士兵。3精神重于物质。4组织重于实际。5训练

  • 文章從多角度看南京大屠殺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作者:劉超榮  出版时间:1999-02-27
    关键字: 南京大屠杀 抗日战争 淞沪会战 原因分析

    有关淞沪会战之计画,而日方投入四十万大军之淞沪会战,竟系因对敌情误判而形成。日大本营决策之草率,为其尔后侵华与发动太平洋战争付出了无比的牺牲代价。日本发动淞沪作战之动机,与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之「一.二八淞沪战役」如出一辙(实则日军方从大本营至野战战略、战术各阶层,均存在有极严重之缺失。世人对日军战力评估,每失之过高,笔者于两年前曾以「从战史探究日本武装部队战力」一文,发表于北美世界日报,该文对此有详尽分析)。其目的在借此转移国际视听,对我政治、经济最

  • 文章萬世難忘淞滬戰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袁錫珪  出版时间:1986-12-12
    关键字: 淞沪会战 敌我分析 导火线 战争概况 经济侵略

    了友邦人士对日寇狰狞面目之认识,消除国际人士的「恐日心理」。这也正是我政府「抗日战争时期指导大纲第二项」的眞正要求。冷静分析,没有日寇的长期侵略,在革命成功后,到抗日战争开始时,中国的经济状况不会如此萧条,科技水准不会如此落后;没有八年抗战,奄奄一息的中国共产党,不会如此死灰复燃,乘机壮大,最后竟使赤焰漫天,不但席卷了中国大陆,使我们侷促台湾一隅;而且,使中共祸延全世界。日本投降后,先总统 蒋公(当时为国民政府主席)以不念旧恶的胸怀,宽恕了日寇拿数千

  • 文章西安事變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0、81期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西安事变 人物分析 诗词 个人见解

    摘錄自勞聲寰 陸空兩棲軍事生涯稅警總團於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十日,舉行一次實兵演習,以檢閱訓練成果。演習進行至最後階段時,突然得到消息:蔣委員長在西安被劫持。此即聞名中外的「西安事變」。領袖者,眾望所歸之人也。經北伐、中原大戰、江西剿共,以及歷次對日本的小規模戰爭,蔣委員長已被公認為全中國人的領袖,窮鄉僻壤,大人小孩,都知道蔣委員長的大名,一致認為是中國人的新希望,只有他能拯救中國,只有他能領導全體中國人對抗日本的侵略。當我們得知蔣委員長被劫持的消息以後,...

  • 文章豫中會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10期  出版时间:1971-10-01
    关键字: 豫中会战 一号作战 敌我形势 会战经过 战略分析

    本土遭受空击;2.准备应付将来中国军对华南日本占领军的攻势;⒊确保经由法领越南与南洋之陆上交通线;⒋检讨顚覆中华民国重庆政府的有效方策。由浙赣会战中,日本人知道中美空军不由浙江、江西、江苏、安徽等省飞机场起飞、降落,仍足以远征日本本土上空,并遮断日本海上交通各线。由鄂北、常德等会战,更知中、美空军也可以不由湖北、湖南起飞,一样可以光顾日本本土。于是日本人就地图上量取,认为河南省洛阳、郑州、许昌等地的飞机场,是轰炸日本东京、大阪等地的出发地。因而日本大本营决定以其

  • 文章(肆:傳記)廬山抗戰精神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6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庐山 地方志 庐山谈话会 抗日战争 局势分析 史料

    民國三十六年刋本,吳宗慈篡「廬山續志稿」,是戰後全國新修方志罕見的成品。其時,大局動亂,新修方志之事,百不得一。這部志書,其不同於前此志述廬山的史書處,在特別注意到這名山勝地所肩負的時代任務,它主導提振抗戰精神。這一段關繫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歷史動態,「志稿」卷首予以特載,說的是,抗戰勝利之後,三十五年七月,牯嶺中央日報,曾發表「九年前之牯嶺」一文,於抗戰前夕所擧行的廬山談話會前後情形,有極中肯的敍述。歷史家無不大書特書者,中國之抗戰,乃蔣委員長於民國二十...

  • 文章廣西籍華僑對抗日戰爭的貢獻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89期  作者:趙和曼  出版时间:2000-07-10
    关键字: 桂籍华侨 抗日战争 支援祖国 东南亚各国的抗日斗争 民族热忱原因分析

    元,捐款者共三百八十七人,其中多者五十元,少者六角、五角、四角、三角、二角不等[2],一方面反映出不少捐款者是收入微簿的人,另一方面,这几元几角的捐款表达了他们爱国爱鄕的一片眞情。文冬广西会馆的捐款由文冬埠生昌汇庄直接汇交香港广西银行分行总经理张兆裳先生代收,然后购办雨具转送前方。马来亚雪兰莪广西会馆会员捐赠雨衣胶鞋千余套,购买爱国公债一万二千元,另捐助给华侨救护桑梓委员会款两千元,还组织雪兰莪精武体育分队义演,筹款国币一万五千元,并捐赠救护车等[3]。为祖国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