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习俗共返回1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冬至的來源與過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8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2004-11-01
    关键字: 冬至 来源 习俗

    吉安 胡榮祥陽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是冬至日,我國傳統的曆法,以五日爲一候,三候爲一氣,一年分爲十二節和十二氣,合爲二十四節氣,「冬至」,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這個節日,就農曆而言,日子沒有固定,所以和「清明」,被稱爲「活節」,這一天,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赤道以南緯度二十三度半),北半球的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冬至後,太陽緩緩向北回轉,北半球的白晝就慢慢加長,夜晩漸漸縮短。因此在曆法上,冬至確是重要的節氣!而民間也常以冬至日到來的早晩此日天氣...

  • 文章漫談台灣春節民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5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台湾 春节民俗 习俗仪式

    甘蔗丰收,把它当做新正的点缀,后来竟变成了习俗之一,而且长年蔗是连根带叶,所以带有祈求新年万事有头有尾,如意完遂的意义。这长年蔗从初一开始一直竖到初五或十五日才卸下。(这种风俗在日据末期就消失了)。除了长年蔗以外,正厅的八仙桌上通常叠柑塔及甜粿、发粿,其上揷「饭春花」,另外扎红面线三杯,还要装饰水仙、牡丹、梅、桃等花卉,壁上挂著「八仙贺岁图」、「天官赐福图」等画轴,神前的蜡烛要整天点燃。吃过早饭之后,有的要上寺庙去拜拜,有的出门拜年或找朋友玩玩,在台湾的风习

  • 文章江西諺語乙束(續十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2期  作者:曹端羣 出版时间:1968-11-02
    关键字: 谚语 风土习俗

    五〇一、靠天吃飯,靠地種田。五〇二、大廈千間,夜眠七尺。五〇三、賊偸不窮,火燒精光。五〇四、天下無不是底父母。五〇五、眼不見肚不煩。五〇六、針過得,線過得。五〇七、陣陣不離穆桂英。五〇八、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五〇九、船不漏針,漏了棒錘。五一〇、人有四穩:身穩,口穩,手穩,脚穩五一一、有錢沒錢,娶個老婆過年。五一二,富分窮,窮分光。五一三、鎖得住君子,鎖不住小人。五一四、螻蟻也貪生。五一五、楊梅瘡,開天窗,土在頭邊香。五一六、看了三國誌,到老不成器。五一七...

  • 文章客屬名人南越王趙佗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3期  作者:林琅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赵佗 习俗 方言 客家先贤

    二千一百年前在廣東五華縣受封爲南越王的趙佗,可稱爲客屬的大佬。乍聽這句話,會使人質疑,等厓細細道來,你便可知。趙佗雖然不是客家人,但他是一批客家人祖先的最高領袖。話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派蒙恬北築長城以禦匈奴,鑒於以前秦將白起攻趙時曾坑殺趙國降卒十萬,恐其子孫將報復及爲擴展疆域,乃於始皇二十九年派屠睢率趙魏人組成之五十萬大軍並樓船攻打南越,據鄕長涂思白(澄清)將軍在三軍大學硏究秦兵南征史,發現屠睢將五十萬兵分爲五軍,一駐在武陵南接鬱林,一軍守零陵,一軍...

  • 文章踏青與掃墓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劉秀香 田辛墾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清明节 踏青习俗 扫墓 民间习俗 祭祖文化

    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月令粹编》卷五费著《岁华纪丽谱》:「二月二日踏青节,」卷六李淖《秦中岁时纪》:「上已(三月初)践踏青草谓云踏青履。」旧俗以清明节为踏青节。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芳草茵茵,到郊外踏青是颇有风趣的,古今多有诗句描述,如杜甫的《绝句》:「江边踏青界,回首见旌旗。」苏东坡有诗:「曲于幽榭冬塞窘,一看郊原洗荡春。」其弟子苏子由还专门写了一首《踏青》诗:「江上水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都是对踏青的描写、赞美和兴致。清明节,大地复苏,雨水充沛

  • 文章年俗雜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3期  作者:熊耐久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年俗 风土习俗 修水

    年俗,是人类创造享用并在群体中流行的文化事象,具有社会性、传承性、民族性、地域性、变异性等特征。年俗文化,历史悠久,传承不衰。它是人类在发展自己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它始终受到一定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制约。在修水民间过年习俗很多,是持续时间最长,气氛最热烈的民俗节日。仅举几例,可见一斑。备年货。秋收后,人们在秋粮进仓时,即着手储备过年的米酒、豆腐、粉丝、销子之类的原料。立冬之后,选用优质糯榖酿造米酒,奉乡地区称「撑酒」。其色清、味甜、质酽、性长

  • 文章客家諺語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28期  作者:李祥  出版时间:2014-02-23
    关键字: 客家谚语 俗语 风土习俗

    客家諺語應該不能單稱梅縣諺語;蓋講客話者,應含蓋蕉嶺、興寧等縣市。筆者花多月的時間搜集,謹將家鄉流傳之客家諺語提供於后;務請鄉賢諸公多多指教。女人心海底針,天下最毒女人心(最近發生的毒心的伯母鄒〇〇以鹽巴放進牛奶裡毒死姪女可為一例,但千萬不可一概而論,世上善良的婦女應占絕對多數,請婦女鄉親諒解,這祇是句諺語而已)。三個婦女家勝過一個爛風車。(風車為鄉人絞谷用的器具,意指婦人講話音太大)。女子無財便是德。(現在絕不可以這麼說了)一日遭蛇咬,朝朝怕草繩。大難...

  • 文章萍鄉民歌雜談之四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2期  作者:宋華鏗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萍乡 民歌 风土习俗

    田歌,又稱插田歌,以東橋、下埠、湘東、桐田、上栗、宣風流傳為甚。調式主要有宮調式(即「一」調式)、徵調式(即「五」調式)和羽調式(即「六」調式)三種:過去大戶農家栽禾很講究,不僅要有敲鑼打鼓的祭祀儀式,還要請專人唱《插田歌》,主要是營造一種愉悅的插田氣氛,讓打短工的栽禾師傅們搶抓農時加快插田進度。田歌歌詞都很簡單、通俗,其中一首叫《犁田歌》的歌詞特別詼諧風趣:清早起呀打了赤腳,我披了一副青絲網,我上壟裡捉、下壟裡捉,捉了一隻鯉魚就斤把多(喂哪呵嗨),嘿!...

  • 文章正月初七為何吃「七樣菜」?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客家 传统习俗 “七样菜” 传说

    客家人的祖先原在黃河流域,但仍保持著中原的古風,正月初七吃“七樣菜”是其中之一。按照我國天干地支的算法,“正月初七,謂之人日”。相傳這一天上蒼創造了人,故古代初七不用刑。按梅州客家的風俗,初七是「神下天」,也是神仙下凡的日子。這天,家家戶戶要煮「七樣菜」。是從蔥、芹、薤、蒜、芫、豆腐、魚等湊成,一鍋煮,一碗裝,全家吃。「七樣菜」寓意深刻,內在關係,沉湎著深邃的民俗心態。其諧意分別為:“蔥”,是以客家話“聰明”之“聰”為諧音,芹菜之“芹”,是“勤”字的諧音...

  • 文章贛中地區 民俗葬祭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9期  作者:王文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赣中地区 丧葬习俗 仪式规定

    丰城 王文在赣中地区一带,对死人的埋葬哀祭,一般都是按下:民规习俗,遵循而行:送终人快临气绝,属纩易箦的当时,晚辈儿孙,亲属家人,都应围绕在弥留之际的亡人身边,好聆听死者遗言之嘱,使其心安理得,免得死后余辜。二是在落气后,再无生见,悲恸决别,号哭痛心,表示哀孝。这叫「送终」。以往,在信息尙不发达,不方便的日子里,如果死者,在病入膏肓时,命将旦夕,有亲人出外未归,事先就要去信,或拍电报:《×病危,速归……》催其回家,以防临期不及,所以,至圣先师孔夫子说的

共111条记录 1/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