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沿革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伊陽地文人文概述(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9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09-25
    关键字: 伊阳 地理人文 历史沿革

    前言伊陽原係因大部土地位于伊水之陽而得名。嗣以疆域迭變,境界屢易,現已名實不符。第因政治分合,疆域區劃,時勢推移,滄桑演變,致北疆原毗古都洛邑,昔爲王畿,今漸半變而爲山僻。因西北疆逐次內縮,東南疆迭經外延,殆將伊水抛離西北境外,形成伊「陰」。且于民國十六至二十二年間在北境與洛陽接壤處,先後由四鄰縣地析置自由、平等兩縣,致伊壤幾去三分之一。嗣自、平兩縣俱廢,合置伊川縣,地雖稍歸還而仍未復其舊,致與舊鄰洛陽宜陽相隔離。境內大勢,西南多山嶺,道路險阻;東北平坦...

  • 文章正陽雜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9期  作者:王撫洲 出版时间:1969-11-01
    关键字: 正阳 地理形势 历史沿革 古迹名人 名产

    (一)正陽是我的故鄕。提到故鄕,人人都會有懷念的心情。故鄕一詞會勾起鄕思,會喚起回憶,是一個「常挾感情」的名詞。歐洲曾有一句流行的話,(恕我記不起來源了)「不管是或非,總是我的國家」,冷靜的分析起來,這句話未免近於感情用事。不過這一句話確也表示了一個人對於國家的情感,表現了愛國的淸操。正與「無不是的父母」同一道理。故鄕不像國家有所謂是或非的問題。所以愛鄕情操也不能與愛國情操一樣嚴肅,但無疑的,也是足以激動感情的讀了中原文獻七期,張金鑑先生的「安陽人文與地...

  • 文章憶吾故鄉「獲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4期  作者:劉峙同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字: 获嘉 家乡往事 历史沿革 家乡特产

    吾乃豫人也;民國八年,生於獲嘉縣中和鎮小官庄村。現雖年臻耄耋,然對兒時故鄉之情景,猶歷歷在目。縣名為漢武帝所定,歷史悠久;當時南越宰相呂嘉造反,武帝巡幸至本縣時聞勝獲嘉,因而命名。縣西鄰修武,北為輝縣,東為新鄉,南接黃河,昔稱古殷州。境內方圓百里,一派平原,未有山川;因而,春季之麥浪,一望無垠,誠為不可多得之美景。村西十餘里,有香山寺及石佛廟,幼時屢隨祖母前往燒香,知之甚詳,據傳說,香山寺是三皇姑出家之地,皇姑是妙莊王之女,父病曾割肉療疾,因而成神。另有...

  • 文章説登封(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6期  作者:郭紹宗 出版时间:1975-06-25
    关键字: 登封 历史沿革 行政区域 风景名胜

    登封縣西北臨洛陽,偃師,北臨偃師,鞏縣,東北臨滎陽,汜水,東臨禹縣,南及西南臨臨汝,西臨伊川,位居中嶽嵩山南麓,史記說:「黃帝遊於太室」,楊雄曰:「帝堯遊於陽城」,世說:「帝舜遷於負黍」,韋昭史記注:「夏禹都陽城」,乃中國開闢最早之地。漢書地理上說:「頴陽、陽城、綸氏、崇高、並置」,「登封分爲四縣,頴陽在少室南,綸氏在少室西南,陽城在少室東南,崇高爲中嶽奉邑,在山下」,指嵩山,陽城卽登封也。一 沿革登封縣治建於西漢元封時,詔以山下三百戶封太室奉祠,命曰崇...

  • 文章河南省淅川縣地文人文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5期  作者:張克明 出版时间:1975-05-25
    关键字: 历史沿革 山川河流 古迹坟墓 历史名人

    浙川在淸季爲直隸廳,行政首長爲撫民同知,直隸於河南省布政司,民國二年,廢廳爲縣。本縣位於豫省西南邊疆,西北與陝西商南縣相接,西及東南與湖北鄖縣、均縣、光化縣相連,山岳綿互,泉流交錯。幅員雖廣,惜爲沙石所佔,而可耕之地不多。在山環水繞中,能通舟楫者,蓋有兩川,一爲丹江,古名丹淵,又名丹水,導源於陝西秦嶺及豫省熊耳山,舟楫之利,大於淅水, 通龍駒寨,南達武漢。史載帝堯戰苗夷於丹浦,舜封堯子丹朱於此。另一爲淅水,發源於豫省熊耳,伏牛兩山,西峽口以下,夏秋可通帆...

  • 文章博望散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武建華 向克 張紅陽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博望 童年往事 历史沿革 家乡小吃 今昔发展

    了劲,扛着天似的,向人类昭示生存抗争的不屈不挠。据当地人讲这棵古柘刺是诸葛亮火烧博望屯时唯一幸存到今天的一棵树,我信。站在树下,让人心中生出几分凄凉,但更多的是令人感到悲壮,大汉风骨,忠贞不屈,至今仍为博望人的遗风,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到博望,还可大饱口福。中州名吃—博望锅盔,可以称得上是天下一怪,圆形,中部凸起,大如锅盖,每个厚约2寸,直径二尺,重四五斤。通身白色,且硬,敲之澎澎,如石如铁,好像生面晒乾,放在橱内,不干、不霉、不烂。博望锅盔用料简单,面粉

  • 文章中華民國行都——洛陽地文人文概述(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6-01-25
    关键字: 民国行都 洛阳 地理人文 历史沿革

    人文包括禮樂制度,文物彜器、聖哲垂統、豪俊功勳、百姓齊民,以及社會上各階層各行業人士在內。國家構成的基石是齊民,如同一架機器的螺絲釘,一釘照顧不周,能使全盤機械解體,也就是土崩瓦解。猶如洪水橫流,冲破天柱一般,傳云:「蠭豸有毒」,諒不我欺。縱觀歷代史乘,祇不過皇族家譜,百僚列傳,賢聖世系,國民生活情形及狀態,幾無法見得到。若從稗官野史,通俗演義去窺探究竟,多側重猥褻描述,俠義表達,與實際不甚切合。倘律以忠孝節義,國民趨向,社會敎育,學說集成的旨歸,與行政...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