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物古迹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洛陽的焚經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2期  作者:潔章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洛阳焚经台 文物古迹 焚经台由来 传说

    我國現代之河南省,古稱豫州,處九州之中,故曰中州,係我國文化發皇較早之地區,因而,其名勝古蹟也比其他各地爲多,其中尤以洛陽爲最。洛陽之所以成爲我國古代政治文化之中心,乃由於它地當纒澗入洛之會,北帶黃河,南襟伊洛,東制成皋,西控淆坂,四塞險固,爲歷來兵家所必爭之地,故自周以降,歷漢、曹魏、晉、元魏、隋、唐、梁、後唐、宋等朝,均嘗建都於此,因而其所遺留的文物古蹟,也特別多,諸如「孔子問禮於老子處」、「龍門石刻」、「安樂窩」、「白馬寺」與「金谷園」等,卽無不與...

  • 文章郾城八大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陳滿倉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郾城八景 文物古迹 史料研究

    郾城古有八大景,郾人提及,每每津津樂道,如數家珍,講一番景致,發一通慷慨。所謂八大景者,《郾城縣記》載,乃“龍塔古篆、濦水風帆、崇崗飮社、老檜煙籠、周坡曉市、鄧湖蓮歌、裴城夜雨、召陵雪霽”也。這八處風景名勝,有實有虛,有傳說,有眼見;有以歷史古跡引出一段有趣故事,有以幻覺附會一幅美妙的風景畫卷;有的在城内,有的在鄉村,有的在水上,有的在田野;所涉及的有風、有霧、有雨、有雪,有實在的建築,有虛幻的都市,有雲中古樹,有水中新荷……。使講者妙趣橫生,使聽者如飮...

  • 文章歸鄉礼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林亭彣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探亲札记 故乡风貌 文物古迹 游记

    十月十二日是立中和我在新婚後第一次與公公返鄉及認祖歸宗的日子,因此我們起了個早打理上路的行囊,心中不免懷著幾許的期盼與興奮,因爲這是我第一次的大陸行。我們搭乘華航客機至香港轉機飛往河南省會鄭州市,抵達時天色已暗,正想看一看聽聞已久的大陸概況如何,卻被一群熱情人士引往另一出關口,未經安檢手續就出關了,外邊兩旁早已列隊站著迎接人員,還有身著中國旗袍的美女獻花,場面十分熱鬧,叫人開心不已。心想著:「這應該是趟豐富且新穎的旅遊吧!」經過一番介紹、問候後,大夥便安...

  • 文章返鄉旅遊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2期  作者:李竹榮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探乡旅游 游记 文物古迹 行程记述

    風和日麗的十月裏,我有幸再度隨同黃董事長回洛陽探親旅遊,得以飽覽中原風光,眞是「百聞不如一見」眼界爲之大開。惟原定九日啓程不意老同仁突然邀請董座十一日晚,爲其公子證婚延後了三天,時間倉促,在洛陽只停留兩天半,僅參觀了“國瑾中學”龍門石窟及馳名世界的“少林寺”。董座來台之前,雖曾長住西安十多年,因當年道路不良,路途遙遠,未能親睹「黃帝陵」「法門寺」「乾陵」等著名勝地,也去了西安兩天半,雖然來去匆匆,衹能重點觀賞,宿願得償,於願已足,我們乘興而去,盡興而返。...

  • 文章伊川縣古跡及其有關之歷代名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郭隆朝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伊川县 文物古迹 河南名人

    豫西伊川縣位於伊川盆地,風景秀麗,土地肥沃,物產豐饒,人傑地靈。歷代帝王將相及名儒賢哲則多慕名而前往遊覽、打獵、定(隱)居、講學,甚而前往建別墅,修花園或築佳城者。此種史實,俯拾即是,筆者已於拙作「伊川縣現況」一文中述及,眞可謂是「群賢畢至,高朋滿座」矣。茲謹將其中所言古跡及其有關之歷代名人,依其年代遠近,而擇要述之於次,以供各鄕賢參考!一、夏禹伊川盆地在遠古時原爲一湖,迨至夏禹始鑿龍門以疏伊水。故水經注云:「伊水北入伊闕,昔大禹鑿以通水」。所謂龍門石窟...

  • 文章維護古蹟珍惜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遜之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文物古迹 传统文化 历史传承

    退休後,老友們一見面,二話不說,劈頭便是:「你在幹什麼?沒事最好多看些老書,因爲老書……。」老朋友的關懷,意謂著,決不可老讓時間一片空白,除感激和心領他們這種近乎申誡式的昭示外,豈知我早就把工作安排得風雨不漏,甚至比公職在身還緊湊,因爲時間已經操控在自己手中,再不作適切的處置,尙待何時?退休歸隱,首先自我規範,使動靜得宜爲要務,大原則是:對自己要客觀評估,對事務要冷靜分析,對工作要認眞處理,與人交往要嚴守分際,如此尙可紓解情感,消除壓抑,開闊豁達,樂觀進...

  • 文章中州文化之旅——汝颍為天下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3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04-07-01
    关键字: 淮阳 文物古迹 甲骨文 《说文解字》 汉字

    鄞縣張其昀(曉峰先生)在其所著遠古史中說「中華文化發源於黃淮平原,因有『汝、潁為天下先』的名言」。華人遠祖太昊伏羲氏,即以河南省淮陽為都城。伏羲氏在當地被尊為「人祖爺」,陵墓亦在淮陽縣城北兩里處。墓前有廟宇,規模之大,在黃淮平原一帶首屈一指,每年正月十五日至三月三日,有定期廟會,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進香趕會,這期間百業匯萃,百藝雜陳,可謂盛況空前。連皇帝老子,也要遣官致祭。載於「大清會典」。(現今的淮陽,古稱陳,宋代包拯包青天陳州放糧,盛傳民間。)城北的...

  • 文章孟津巍峩的「漢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1期  作者:靳梅豐 出版时间:1975-11-25
    关键字: 刘秀帝陵 汉陵 孟津县 文物古迹 帝王陵寝

    壹、前言「古都孟津」,古蹟纍纍,而城西八華里的「漢陵」,在孟津名勝古蹟之中,確寔是最偉大最特出,而富於傳奇性和神秘性。「漢陵」就是東漢中興明主光武劉秀的墳墓,光武帝,起兵誅莾,中興漢室,文治武功,彪炳顯赫,尤其崇尙儒道,表彰節義,更足爲天下則、萬世法。生而爲英,死而爲靈,其崩殂後,安葬之地的「漢陵」,巍峨雄壯,氣勢磅礴,千餘年後,人們敬之不衰,眞可謂「英靈永在,千古不朽。」現在將「漢陵」勝蹟及神奇故事,簡要報導如下:貳、勝蹟一 雄偉的墓園漢陵位於孟津縣城...

  • 文章中華文化故都巡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4期  作者:楊崇幹 出版时间:2004-10-01
    关键字: 河南概况 中原古都 历史沿革 文物古迹

    開言開放後到中國大陸探親和參訪旅遊,前後的次數相加是「九」。九次往返,感觸各有不同,而其共同之點是對方「定位」我的「籍貫」:中國當地人說我是臺灣客;回到臺灣以後,素昧平生的新朋友,又說我是中國人。更妙的是在公車上,國中生模樣的小毛頭問:你是外國人嗎?問他理由?他說:你頭髮是黃色的。在醫院裡量血壓,女性義工,半開玩笑地說:你像外國人,我反問:那裡像?回答是整個輪廓都像,我以調侃的口吻說:像(象)?遺憾!只是我鼻子不夠長!現在大學執教,讀中學時,旁聽過我兩年...

  • 文章河南省閿鄕縣簡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2期  作者:張豁然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阌乡县简介 历史沿革 文物古迹 史料研究

    沿革閿鄉縣在河南省西部,地連豫秦晉三省,介於東京洛陽,西京長安之間。屏雍州,扼豫州,係東西交通要衝,爲歷代聖帝。明王,先聖、先賢、先哲、英雄、豪傑,以及各方人士往來必經之道,亦爲兵家必爭之地。閿鄉縣古名鼎湖,又名華封,商代曰桃林,周代初年亦曰桃林,周武王滅紂,統一天下,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即在今之閿鄉縣也。周封虢仲於桃林名曰虢國,在周代春秋時期,晉國假道於虞以滅虢,遂爲晉地。周代戰國時期爲韓國疆域。秦滅韓國,劃爲三川郡。漢武帝時名曰宏農郡湖縣...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