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统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國家觀念繫於民俗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遜之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传统民俗 民间技艺 国家观念

    五子登科、麒麟送子、事事如意、四季平安、三阳开秦、瑞狮献瑞等,反正一切以吉祥如意,人丁兴旺为诉求,以所剪制的窗花作门庭房舍的布置素材,可谓用心良苦。六、香包:佩带香包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古时候由于医学不发达,人们为防止夏天蛇蝇毒虫的侵袭,而利用具有杀伤力的檀香、艾叶、菖蒲晒干硏沫装入布袋,予以防患未然。以后科技昌明,一跃而变成妇女们表现女红的艺术品,以为装饰之用,为求雅丽美观,渐与刺绣同步而行。香包的款式之多不胜枚举,约有元宝,鸡心、葫芦、寿桃、蝴蝶、老虎

  • 文章中國的石窟藝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經緯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石窟艺术 传统文化 佛教艺术

    石窟艺术,可以说是佛敎传入中国后,中国固有的民族艺术和佛敎艺术互相交流的结晶。中国人的祖先吸收了印度与西域雕刻艺术的长处,把它融合在自己的传统艺术之中,创造出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石窟艺术。从新疆的高昌、库车、甘肃的敦煌、天水,大同的云岗,洛阳的龙门,太原的天龙山,峯峯矿区的南北响堂山,济南的千佛崖,南京的栖霞山,到义的万佛堂,是一连串的石窟寺,点缀在我国境内的各个名胜地区,把我们的锦绣河山装饰得更为富丽弘伟。这些石窟寺都具有丰富的石雕像或塑像或

  • 文章河南省羅山縣地文人文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0期  作者:劉壽延 李正中 出版时间:1974-10-25
    关键字: 故乡回忆 风土习俗 名胜古迹 传统文化

    中原文献编者嘱撰罗山地文人文槪述一篇,因无参考资料,仅就记忆所及,仓卒草成。遗漏错误,在所难免,尙请 鄕贤指正,藉供年靑一代,对故鄕情况,稍有所悉,而生飮水思源,落叶归根之念!罗山为豫南古旧小城之一,虽无赫赫名人名物,但其地文人文与民情风俗,及治乱变化,亦足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征,及社会转换期中所发生之各种问题。遥念故国山河,抚今追昔,感慨万端,诚不知何以自勉也。壹、罗山简史一、沿革罗山位于河南省的南部,古称阨、汉县也。其地在今罗山县境,与信阳毗连

  • 文章維護古蹟珍惜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遜之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文物古迹 传统文化 历史传承

    退休後,老友們一見面,二話不說,劈頭便是:「你在幹什麼?沒事最好多看些老書,因爲老書……。」老朋友的關懷,意謂著,決不可老讓時間一片空白,除感激和心領他們這種近乎申誡式的昭示外,豈知我早就把工作安排得風雨不漏,甚至比公職在身還緊湊,因爲時間已經操控在自己手中,再不作適切的處置,尙待何時?退休歸隱,首先自我規範,使動靜得宜爲要務,大原則是:對自己要客觀評估,對事務要冷靜分析,對工作要認眞處理,與人交往要嚴守分際,如此尙可紓解情感,消除壓抑,開闊豁達,樂觀進...

  • 文章鹿邑老子故里文化硏究會簡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鹿邑 老子故里 老子思想 传统文化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及太清宫遗存之大量文物,民间传说等,确证鹿邑为老子故里无疑。老子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基石。它对中华文化的特色,对整个国民性格的形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地位与价值,至少可与儒家文化相提并论。一九九八年太清宫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史料价值极高的文物遗迹。其中唐宋大型建筑基址,规格极高,经专家诊断,是为唐宋时期皇家祭祀老子的殿堂。在隐山古文化遗址上发掘的商末贵族大墓,出土了千余件文物。其中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瓷器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