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宜阳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憶故鄕婚姻習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安博文 出版时间:1984-03-30
    关键字: 宜阳婚俗 拾遗简述 分条论述

    宜阳故郡 承毛伯始封之地 棠荫秋淸 实召伯布政之所 汉有张良之豪迈 宋有张绎之守理 是以其俗多多少少保有周公制礼之遗风 男子三十壮有室 女子许嫁筓而字 礼重亲迎 正人伦之始 诗首好逑 崇王化之原 婚礼 婿往妇家亲迎 执雁入揖 升堂 再拜奠雁 既奠 御轮而先归 俟于门外 妇至 揖而入共牢而食 合而酳 所以合体 同尊卑之亲也 此乃旧式结婚之常轨 虽三里不同俗 实大同而小异 中原文献六卷十二期 河南同鄕十四期 均有鄕贤详为报导谨就其舍弃部份 拾遗简述 以就敎于

  • 文章宜阳风物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1期  作者:馬駿 出版时间:1974-11-25
    关键字: 宜阳历史 山川景物 宜阳煤产 农业粮食 名胜古迹 民情风俗

    一、形势沿革宜阳地处豫西北之边陲,夏属豫州。周属召伯旧治,为召伯听讼之所。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韩,史记六国表秦惠公九年秦将甘茂伐韩取宜阳。汉设宜阳县属宏农郡。三国时属魏,后魏时分新安,置甘棠县。隋仁寿四年改甘棠为寿安。唐设宜阳郡。宋因梁晋之旧为西京福昌,元祐元年复为寿安县。元、明、淸均为河南府宜阳县。全县地理形式,东至洛阳、西通洛宁、南达嵩县、北界新安。县城城垣周围约四里许、东西长、南北窄。南障锦屛,北临洛浦,面山背水,带砺巖疆。古时全县分为五十八

  • 文章(名勝古蹟)隨夫洛陽探親記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1期  作者:戚宋青梅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中岳庙 白马寺 伊阙龙门 洛阳牡丹 宜阳

    流,大大小小恍如蜂房燕窝般的石窟,遍布悬崖峭壁之上;石刻佛像最大者达一百三十尺,小者尚不及姆指般大,千形万状,鬼斧神工,造形之美,布局之奇,衣饰考究,神情自然,显见古代雕刻艺术,已瑧出神入化程度,中外游人莫不啧啧称奇。东山有香山寺,白居易晚年酷爱龙门山水,曾经卜居寺中十八年,殁后就葬在琵琶峰上,沿山规划为「白园」风景区;翠竹夹道,曲径通幽,浓荫四合,花团锦簇,「石遇学士曾呼文,草逢诗人亦作声」,眞个是地灵人杰,相得益彰。老伴的故乡是洛阳临县宜阳的一处山村,选了一个

  • 文章壽馬遇樂八十嵩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胡升堂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宜阳简介 诗词 人物生平 学校教育 寿辰

    宜阳世家、地灵人杰马骏,字遇乐,河南省宜阳县人,民国五年九月二十五日出生。世居宜阳城内西大街,累代书香,耕读传家。宅第座北朝南,遥对城南锦屏山之玉柱峰,可谓向阳门第,地灵人杰。宜阳于夏代属豫州,周属召伯旧治。为召伯听讼之所;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韩。汉设宜阳县,属宏农郡;三国时属魏,后魏时分新安,置甘棠县。隋仁寿四年,改甘棠为寿安。唐设宜阳郡。宋因梁晋之旧,为西京福昌,元祐元年复为寿安县。元、明、清均为河南府宜阳县。中华民国成立,北伐统一后,属第一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