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师范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政府遷台前之江蘇教育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凌紹祖  出版时间:1977-05-15
    关键字: 江苏 教育 中等 国民 师范

    可能范围内,克服一切困难,做到①核定各县市地方敎育预算及计划。②根据各级视导报告指示各县市政府改进地方敎育。③登记并检定各县市中小学敎员。④添置各县市图书设备充实学校内容。⑤考核各县市办理地方敎育成绩。㈤整理省县敎育款产江苏省之敎育款产有座落南京市区者,由敎育厅会同财政厅组织淸理委员会加以淸理。各县市敎育款产之整理则由各县市财政淸理委员会分别淸理。㈥整顿私立学校当时有私立中等学校三百三十所。内有中学三百零三所。职业学校二十五所,师范学校二所。其中完成立业手续已核准学校

  • 文章豐師瑣憶寄鄉思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期  作者:王述之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丰县 师范学校 回忆 革命 思乡

    知识有限,但对于党义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解,却受益不少,囘顾自此身为中国国民党党员,并接受三民主义的敎育,对我实有重大的影响。本县新猷,以敎育为先,因鉴于小学师资缺乏,乃决定将初中改的师范,并迁址南郊之渠楼,是处为一所庄园,四周环河,地主房舍很大,位居中央,学校便设于此,边河内沿,佃户搭居,前面有广场,辟为操场,西侧有菜园,改成校园,附近还有广大的土地,后来辟设为农场、农民敎育馆、自治实验鄕等,距城里许,夹道白杨萧萧,是一所很理想的学校环境,我从二年级便在这个新

  • 文章早年就读师范学校回忆记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9期  作者:劉季洪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 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刘季洪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近代教育

    我在幼年是先读私塾,以后又进县立高等小学。民国四年高小毕业后,发生升学问题。当时高小是县中最高学府,距我家一百六十华里的徐州城也只有一所省立第七师范。如果要进中学,就必须前往省城南京,但相距千里,费用又高。我因年幼尙难自顾,家中亦无此经济能力,所以高小毕业后,就在家暂时自修。在这期间,由于没有升学目标,很感无聊,每天大半时间都是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一类的旧小说。等到民国五年暑期,还是徬徨无路,适巧遇到邻村隋寨的隋俊儒君,他年逾二十,曾二次报考第七师范未取

  • 文章渠楼琐忆——县立师范生活杂掇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期  作者:劉昭祥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县立师范学校 回忆 生活 学习

    一、迁校前后(注:丰师校门)丰县县立师范原创设于县城内高皇庙,学生仅一班,这便是县师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后,因系军阀割据时期,经费无着,即行停办。及后复在县城内西大街书院,创设县立中学,学生只仅两班,每班不过一二十人。及至北伐完成以后,地方百废俱兴,发展敎育,自是当务之急;可是那时的读书人实在太少,师资马上便成了一大问题。县政当局为了培养师资,便决定将县立中学,改制为县立师范,原有两班学生,便随着编为县立师范二、三年级生。在民国十七年的暑假,又招收一年级

  • 文章憶初為人師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4期  作者:文林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徐州师范 音乐课 吃拜拜 学台语 教注音

    一、音乐课我民国三十八年八月来台,凭徐州师范的文凭向教育厅登记,九月初便接到分发通知向当时属于旧台中县的大村国校报到。学校起初采包班制,音乐、美术、体育也要自己来,我在师范修的是普通科,对音乐实在不知怎样教。但有课不上也不行,有一天我采取了土法炼钢,把一首边疆民谣的歌词抄在黑板上,一句一句的教起来。我的五音不全,再加上乡音不改,自知是南腔北调。本省老师的音乐素养都不错,还有音专毕业的,他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我想也会笑在心里,可把我窘坏了。二、吃拜拜农历

  • 文章憶述母校淮師

    来源期刊:《淮陰文獻》 第1期  作者:邢祖援  出版时间:1985-10-01
    关键字: 母校 教学情况 师资配备 淮阴师范学院

    吾鄕淮阴为苏北重要县市之一,在抗战以前苏北各县,敎育并不甚发达,甚至部份县市尙无一所高级中学或高级职业学校之设置。惟淮阴于民国肇始不久,即设置有省立高级师范学校与高级农业职业学校,且筹设江苏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分校复归倂于南京本校,均系开敎育风气的先河。前述高级师范学校与高级农业职业学校,不仅是当时全县的最高学府,亦为苏北淮河,运河流域一带十余县学生的向学中心。余先后就读于淮阴师范附属小学及淮阴师范初中部与高中师范部达十余年之久,对余个人之修身、立业,自

  • 文章忆淮阴师范——一段有趣的往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3、4期  作者:岳萬程  出版时间:2010-12-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淮阴师范学校 话剧演出

    淮阴师范学校」早期的校名是「江苏省第六师范学校」,校址设在淮阴城内的西门大街,战后才改称为「淮阴师范学校」,是培养师资人才的有名学府。苏北地区二十余县的小学教师,大多出自淮师,包括我的小学老师,也是来自该校的高材生。我在〈海州文献〉上常见过汪元仁、陈克烨、王为铁、董琢之、陈兆爽、陆增源等鄕亲与学友所写的文章,他们都是当年淮师的高材生,在社会也都有相当杰出的表现。万程有幸与他们同为该校校友,抑或来台后的军校同窗之缘,内心为甚感欣慰。回想当年,有一则故事

  • 文章憶良師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張義德 女永連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东海师范学校 回忆恩师 数学知识

    海州文献九卷一期,有几篇文字报导东海师范,海师是海州最高学府,比起全省的其他师范,毫不逊色,便是因为名师辈出。抗战胜利后,师资阵容稍差点,然而仍然不乏名师。今就记忆所及,分别介绍,有的老师姓名都忘了。希望能有学长记得,吿诉海州文献。我念中三的时候,在师一的数学老师敎了要有二十年的数学,数学敎的眞好,尤其是平面几何。他上平面几何的时候,只带着一本破旧的三S平面几何和两支粉笔,书朝讲台一放,从来也不翻一下。也从不带圆规、丁字尺等画图工具,画图的时候就直接画在

  • 文章我對「省二臨師」的回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朱春哲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乡村师范 民众教育 日寇侵华

    偏僻隐蔽的小东兴地方。经过一个时间的筹备,于一九四二年九月正式建立省二临师,当时学校全称为「江苏省立第二临时鄕村师范学校」。校长柳树人,是东北朝鲜族人,热心办学,有志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材。当时在沦陷区办学,只有因陋就简,借用民房作校舍,草创伊始,受敎室、敎师、经费等条件的限制,开始通过考试录取,鄕师只招收四个班,后来为了尽可能多培养一些有志靑年,在鄕师部的基础上,增设简师部与初中部。通过第二次考试,简师部招收两个班,初中部招收三个班,共计九个班级,每班六十

  • 文章値得回憶的海師雙冠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朱幼齋 出版时间:1979-06-01
    关键字: 东海师范学校 成绩优异 考试过称 怀念恩师

    一、前言民国二十四年,是江苏省立东海师范的鼎盛时期,因为这一年,省敎育厅擧行第一届师范科会考,海师竟得了团体和各人两项的总分第一,眞是双喜临门。同时在这一年内四五月间,省敎育厅的厅长周佛海出来视察全省各中等学校,海师又得到了全省军训第一和生活教育第一,这又可说是四喜临门了,但是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这样好的成绩,完全是全校师生共同劳力的结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我是二十四年经过会考(师范科第六届)的毕业生,仅就记忆所及,把这番经过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