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国共内战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走過流亡的歲月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5期  作者:王佩之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徐州 国共内战

    一、回憶民國三十七(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傍晩,我從南京疲憊地回到了無錫國專,晩飯沐浴以後,獨自一人躺在宿舍的床上,輾轉難以成眠,午夜的鐘聲一響,我驀然坐起,時間的巨流,把我推進到民國三十八年。一個人思前想後,幾個月來,國共戰局變化的很大,東北戰場上國軍潰退,精銳盡失,共軍林彪的部隊乘勝入關,近逼平津。如今故都易幟,華北變色已成定局;碾莊的戰役,張靈甫師長彈盡援絕,爲國自戕。徐州是自古兵家必爭的地方,共軍陳毅和劉伯誠的部隊已經逐漸接近,陳賡的部隊也...

  • 文章(蓉城點滴)一個値得回憶的故事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32期  作者:朱振西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陈南桐 刘伯温推背图 成都 国共内战

    當民國三十八年底,戡亂戰事進入最後階段,由於雲南盧漢叛變,以及西康劉文輝、四川鄧錫候諸逆心懷貳志,態度曖昧,以致戰局逆轉。難民分自各地湧進成都,社會秩序頓形混亂。時故領袖蔣公駐蹕成都北校場中央陸軍官校。我軍遂奉令自川北以極迅疾行動,星夜趕抵成都,三小時內進入陣地。並任命第三軍盛軍長(已故)文兼任成都警備總司令職,秩序逐漸恢復,一時人心遂告安定。但最後時局逆轉,終于無法持久而告撤退,不勝浩嘆。有陳南桐兄孫丹徒人,與我同居一屋,一日邀我同去拜訪原隴海鐵路西安...

  • 文章憶述先父常公欽哉傳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4期  作者:常傳德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追忆先父 常钦哉 国共内战 国军将领

    先父常公諱欽哉,字錫周,祖居江蘇省豐縣歡口鎭前常莊村,生於民國五年(一九一六)五月一日,祖父常公諱仁潤,字德軒,前清邑庠生,可謂書香門第。先父自幼聰穎好學,在家讀私墊,後隨教育之普及又就讀歡口國民小學。母親李氏李大莊人,生育我兄妹六人,哥哥傳道,我是次子,傳德及妹妹四人,先父青年時代民國三十三年抗日時期,曾與常仁廣先生(常超群常顯著的父親)共同主持歡口鎭之政務,先父主管稅糧財務,負責盡職甚獲鄉人稱讚,後因時局動亂,於民國三十七年秋隨政府南遷,民國三十八年...

  • 文章悼念摯友李乾光先生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5期  作者:彭利芸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国共内战 李乾光去世 迁台 教育事业

    摰友乾光(宗軻),江蘇省豐縣人,生於民國二十一年三月卒於九十九年六月,享年八十歲。出身於詩禮之家,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么。幼承庭訓:「吃虧即是忍讓,合作才能團結,青年人時時應以讀書明理爲重。」深受中國傳統美德薰陶,終生發奮圖強,爲人和善,熱心公益,皆爲家教植根深厚始然。民國三十七年秋,國共當時發生大規模內戰,人心惶惶,青年學子紛紛離家南逃。山東省政府爲安頓這批學子,便設立流亡中學,並在徐州等地設立收容站。徐屬豐沛各縣學子乘其便,也加雜其中。三哥宗思順利得以...

  • 文章蘭陵子弟英勇表現登步戰役囘憶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期  作者:湯錦文  出版时间:1969-01-15
    关键字: 国共内战 登步岛战役 战争实录 档案资料

    長江頃刻赤滔狂,滾滾逆流淹故鄕,相率同袍投「浙北」,忍抛父老越錢塘,軍行受阻會「風虎」,客味初嘗到六橫,登步捷音震海宇,蘭陵子弟有榮光。這是一個悲壯而値得傳頌的囘憶,也是蘭陵子弟在轉進來臺行程中英勇作戰的寫實。記得在民國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二日那天,午夜傳警,江防發生突變,天塹失險,大局逆轉,在二十三日中午,**的先頭部隊已在邑中出現。駐在前黃區的武進縣保安第二團第三營便隨同縣政府南撤,當晩宿營於漕橋。按照原先的計劃,是由宜興向杭州方面轉進,徐培銓和我所部的七...

  • 文章孫裕潔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6期  作者:黃體潤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孙裕洁 抗日战争 逃亡 地方行政 国共内战

    孫先生名裕潔,民前十八年生,世居江蘇省豐縣第四區大孫莊,父介環公,母劉太夫人,德配夫人高氏,生四子,長子立坤,次子立矩,三子立敬,四子立常,生女三,長女適劉,次女適仇,三女許彭。世代耕讀,家道小康,先生幼讀私塾,對儒家忠孝仁愛之學說,深爲服膺,長習中醫,濟世救人,並勸導靑壯年不吸煙不吃酒,藉以强壯身體,一時響應者甚衆,因而爲社會人士所敬重。廿六年七月日本軍閥發動侵華戰爭,我全國上下在先總統 蔣公領導之下,堅持長期抗戰,廿七年五月日寇以飛機、大砲、戰車優勢...

  • 文章有鷺無险憶往事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6期  作者:邢季周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亲历事件 国共内战

    雖然囘憶是辛酸地、悲喜地,但人在失意或安定中,難免要囘憶往事,懷念故人,以慰心靈。在台渡過三十餘年的安定生活,不覺馬齒徒增,年逾六十,歲月不居,一事無成,兩鬢頒白,不勝感慨。承麟選兄爲,豐縣文獻」催稿,遂憶及抗戰期中所遭遇數事,雖屬驚險,但均已化險爲夷,在本縣抗剿史上實在是微不足道之事,不過在個人生活歷程中,聊作一鱗半爪追憶而已!八江口畔 首遇日軍民國二十九年夏,余任職于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部(總指揮李明揚),駐守長江北岸之江蘇泰縣。時**正在敵後大肆擴軍...

  • 文章憶述靑島綏幹班及鄕友們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宋振華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军事训练 国共内战 人物回忆

    本刊八卷三期一〇四頁,李鐵肩鄕長所撰:『海屬同鄕靑島從軍四十周年紀念紀實』一文,因該文與卅六年底及卅七年初,另一批海州靑年,響應丁將軍似庵公之號召,投筆從戎,同有前呼後應之勢,所以特加撰述,藉留紀念!卅六年底,整個剿匪情勢逆轉,海州縣市,除部份城鎭如:連雲港、新浦、板浦、海州等地,尙有國軍及地方團隊駐守外,餘廣大鄕村均爲**盤踞,此時海州靑年眼看故國河山,故鄕田園即將淪於赤色火焰,感於『國家存亡匹夫有責』之古訓,即有百餘靑年毅然投考第二、十一綏靖區聯合軍事...

  • 文章黃體潤先生長蕭政績回憶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7期  作者:王理揚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萧县 黄体润 政绩 战略地位 国共内战

    前言蕭縣位居徐州西陲,素爲兵家認爲「欲取徐州,必先取蕭城,方克有濟。」抗戰初期,台兒莊戰役後,日寇爲了奪取徐州,竟先突襲蕭城,卽其實例。時王雪琴縣長,率部與城共存亡,堅守數晝夜,終因彈盡援絕,壯烈殉國,然亦與敵以重創。抗戰中期,日軍爲了要鞏固徐州,曾以重兵駐守蕭境黃口重鎭,並大力培植黃口鎭漢奸邵世恩以軍事武力。那時我蕭由劉瑞岐公組成的抗日武力,約三千餘衆,編作兩個縱隊,一個縣保安團,劉公任縱隊司令兼縣長職務,晝伏夜擊,壓縮敵寇由面而線,由線而點、而寸斷、...

  • 文章抗戰勝利前後豐縣同學流亡生活片段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7期  作者:王佩之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流亡学生

    抗戰到了最後一年,勝利已經在望,豐縣境內的局勢却逐漸逆轉,復校甫告一年的縣立中學又被迫停辦。同學們有的遠去安全地區,有的暫往城裡寄讀,有的輟學家居,不知何去何從。後來情勢越變越壞,及至三十四年的春夏之交,大家紛紛負笈前往皖北,開始了艱苦的流亡生活。當時去皖北的人,大都走商邱一線,卽由隴海路乘坐火車西行,在商邱下車轉往亳縣,出淪陷區至太和。沿途都是敵僞控制的地區,危機重重。我與張麟振、朱信五及一位張太太同行,另走渦陽一線。因爲這條路線橫過敵僞與新四軍的勢力...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