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兩岸關係建言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8期  作者:謝恆德 李發強 彭登墀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两岸关系 历史 两岸

    中国台海两岸互动的关系,近来成为人类世界共同瞩目的焦点之一。这本来只是中国人的家务小事,但其影响的深远,受到举世注目,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来说:按照中华历史、文化、教育的「中道思想」发展,中华民族、中国国家、中国人民,近世纪受到列强的侵凌,和任人侮辱、宰割的窝囊气,任何中华儿女都会痛心疾首,没齿难忘。假若两岸的主事人,能够注意到这一事实,※运用「人性的智慧」和平达成协议,顺利完成「民主意愿」的统一,再创汉唐的盛世,让中国人再享受到礼义之邦

  • 文章展示湖北历史名人风采的宏伟巨著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6期  作者:王洛舟 出版时间:2008-01-10
    关键字: 黄侃传 湖北历史名人 叶贤恩

    叶贤恩同志继出版《黄侃传》后,新近又推出一部百万余字的《湖北历史名人》的宏伟巨著。叶贤恩同志,湖北蕲春人,一九五一年参加工作,历任蕲春县委党校副校长、武汉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秘书、黄冈地委办公室副主任、鄂州市政府秘书长等职。工作之余,从事文学创作,著有《中外名人家教故事》、《养浩斋诗文集》、《古都新城鄂州》等,被接纳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九九五年,他从市政府秘书长的高位上退休,在专业作家的岗位上上班,专心从事文学创作。他说:「只要我能走得动路,拿得起

  • 文章共同努力共同成功敬祝台灣湖北週暨鄂台經貿文化與交流合作論壇圓滿召開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5期  出版时间:2010-04-20
    关键字: 鄂台经贸文化与交流合作论坛 历史回顾 两岸合作

    以供凭悼。这是湖北先贤留给台湾最宝贵的资产,也是台鄂之间无法分割的历史脐带。至于旅台湖北乡亲,绝大部份系于一九四九年追随国民政府机关及部队播迁,经过六十多年的开枝散叶,粗估已在廿五万人以上,约占台湾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勤勤恳恳,为了建设台湾,奉献一己心力,使这块曾经受过日本殖民五十年的宝岛,澈底成为中华文化灌溉的芬芳大地;而我们对回馈湖北故里,推动台鄂交流,一直善尽心力,这是我们足以告慰于荆楚大地列祖列宗及诸位贵宾者。台湾缺乏天然资源,台湾

  • 文章關於成立荊門旅台同鄉會的啟事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3期  作者:荊門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出版时间:2007-04-10
    关键字: 荆门旅台同乡会 荆门 历史文化 经济发展

    台湾荆门籍同乡:湖北荆门位于大陆中部,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现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和屈家岭管理区,地域面积一·二四万平方公里,总人口逾三〇〇万。您的家乡——荆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日趋完备,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湖北历史文化名城。荆门名胜古蹟星罗棋布,出土文物异彩纷呈。中国历史第一县——权

  • 文章湖北陽新縣旅臺同鄕會緣起

    来源期刊:《陽新文獻》 第1期  作者:李鴻緖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湖北阳新县 旅台同乡会 地名沿革 人文历史

    陽新,在漢爲雉水,其地有龍山。厥後,治屢劃遷,名因改易:宋稱永興縣,明日興國州,滿淸襲其舊名,民國改爲今號。轄三百里之土地,西枕大幕,東抵長江;擁七十萬之人民,南有柯陳,北多石馬。靈鍾燕厦,仰三理學於吳家;秀毓烏巖,數七學臺於劉氏。咸知親親長長,相安宅宅田田;似爲如此可永居,寧知其他之樂土?迨民國三十八年,河山變色;鳥雀無聲!憂時之士,擬共逃秦,有志之流,於以歸漢。深讅鯤瀛,昔爲神仙之府;今資光復之區。莫不匍匐爭趨,冀得乾淨可致。或隨空軍而着陸,或由海艦...

  • 文章世界有多大,我們的機會就有多大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宋楚瑜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清华大学 半国英才 历史明镜 全球化 中国崛起 公平分配 先民渡台 台湾意识

    彻底地在失败中学习,相容并蓄地开始成长,迎头赶上,开始超越。这是和解、和平,到和谐与合作的成长过程。我们成长的方法是从消除误解到更加了解,从了解产生谅解,然后从谅解找出方法来化解,由化解再产生可长可久的和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没有吃亏,反而因此成长,从中找到自我定位,重新取得民族自尊。所以清华的经验就是全中国人最好的经验。从这段历史,我们了解到,眞正的和解不是原则立场的妥协,而是民族再生的开始。楚瑜抵达北京的时候讲了一段话,历史应该是一面镜子,而不是一条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