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科举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科学丛谈)漫谈金坛科举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20期  作者:勳蓀 出版时间:1975-10-01
    关键字: 金坛 科举 进士

    金坛自宋以还,文风不衰,宋代有进士七十八人,另有鄕贡进士十人。明代有进士七十九人,淸代进士有六十四人,另有制科录取者十二人。大魁天下者,宋有张纲三膺首选,即所谓三元及第,自宋迄淸计十一人。淸代于振于敏中兄弟二人。至若举人,明代有一百五十八人,淸代有百九十六人,他若贡入成均者,明代有二百十九人,淸代有二百八十三人。至于学额,明代为二十八人,淸代为三十一人。明淸两代,科举制度,三年考试一次,应秀才试者,须经两个阶段。一、县考,二、府考,而后院考,经院考录取者

  • 文章(本邑人物)漫談金壇科擧與留學生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29期  作者:薰陶 出版时间:1977-10-01
    关键字: 金坛 科举 留学生

    吾邑文風甲于江南,科擧之盛,自不待言,在孔廟明倫堂,到處可以看到兄弟狀元、探花翰林、進士等等匾額,而擧人和秀才,則更不論矣。惟自東西洋文化,漸漸輸入我沿海各省,故有些頭腦較新穎者,均紛赴日本或歐美留學,我邑前輩到日本留學者,如于竹坡、曹宵先、陳平均、楊幼卿等等赴歐洲德、法英、俄者,有陳銘伊、吳定良、唐佩經、諸葛華、陳曾唯、陳俊等赴美國者有徐則林、張海珊、賀洪生等,迨後赴日留學者更不知其數,如朱浩然、段景祿等,在抗戰前數年,更有大批同鄕,如王昆甫、王調元、...

  • 文章常熟進士知多少?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5期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常熟进士 科举制度 历代进士数量 考证补充

    中国封建皇朝自隋代起,开始了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隋文帝废除了为世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设立志行修谨及淸平干济两科,至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唐代科举项目甚多,但士人所趋,惟明经及进士,而进士科尤为主要项目。据载,唐武则天载初元年,首次策贡士于洛阳殿,榜名第一者称状元。宋代大体承袭唐制,以进士科为最重。元顺帝曾规定进士分三甲,明淸两代因之。以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头名称状元,二名为榜眼,三名为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头名称传胪;三甲则均赐同进士

  • 文章清代進士錄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22期  出版时间:1972-10-15
    关键字: 清代进士名录 聂政新 孙允恭 荆其惇 清代科举

    有淸一代,自順治三年起擧行殿試,至光緒三十年為止,凡二百五十九年,連恩科在內,共計擧行殿試一百十有二次。我邑士子獲中進士者,都三十八人。與邑志所載三十六人稍有不同,玆詳述之如次:聶政新 順治四年丁酉正科二甲第三十三名。孫允恭 順治六年己丑正科二甲第六十名。荆其惇 順治六年己丑正科三甲第七十九名。賀寬 順治九年壬辰正科三甲第九十三名。張灝 順治九年壬辰正科三甲第一百三名。楊心遠 順治十二年乙未正科二甲第十三名。荆柯 順治十二年乙未正科三甲第三十八名。賀王昌...

  • 文章幼年時期的新舊教育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6期  作者:劉季洪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山西洪洞县 维新运动 私塾科举 求学回忆 新旧教育 新式学校

    敎育开始发展的大致情形,先作说明。晩清的私塾与科举谈起我国旧式敎育,历史极为悠久。上古三代学设于官,政敎并行;及至东周官学渐废,私学兴起。隋唐之后,改用科举取士,对于民间敎育并不直接办理,人民为求取得功名,就要自设学馆,敎育子弟,以便应试。所以在敍述旧敎育时又不得不先谈到科举制度。淸代的科举大体仿效明制,考试分为三级:一为童试。淸代地方行政单位有省、道、府或州及县四级,考试先在府州县举行,普通称为童试。这种考试要考三次:第一次为县试,参加的考生称为童生,由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