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平山堂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扬州平山堂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16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96-02-20
    关键字: 欧阳修 扬州 平山 大明寺 鉴真

    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八年,继韩魏公守扬州,建平山堂于蜀冈之上,并手植杨柳,其寄魏公书云:「平山堂占胜蜀冈,一目千里。」其后一年他移知颖州。仁宗嘉祐元年,刘元甫出守扬州,与初建平山堂已相隔九年,他作「朝中措」词送刘云:「平山栏槛依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前垂柳,别来九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记取衰翁。」刘元甫名敞,宋史有传,记其博学能文,「欧阳修每于书有疑,折简来询,对其使挥毫,答之不停手,修服其博」。故词中云文章太守,推崇之

  • 文章綠楊城郭憶故鄉(上)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53期  作者:王文漪 出版时间:1971-10-10
    关键字: 梅花岭 法海寺 小金山 五亭桥 平山

    可就美多了。岸上堤上更是遍地杨柳,千万条柳丝垂荡在湖面上,迷濛着一片绿意,偏偏在大虹桥过后的湖心里有一堆芦苇,芦花开时,绿色的湖上,一团雪白,可眞雅绝。沿湖的园林,古迹很多,如梅花岭,小金山,徐园,法海寺,五亭桥,平山堂等等。梅花岭有明末死守扬州的史阁部可法的祠堂和衣冠冢。丹心寒梅,永耀千古。记得在我童年时,梅花岭上连一颗梅花也没有了,据说一岭梅花毁于兵刼。直到抗战前,先父邀约鄕贤重整故鄕风景、才又在岭上遍植起红梅白梅,不知经过这番红刼,岭上梅花还无恙否

  • 文章綠楊城郭憶故鄉(下)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54期  作者:王文漪 出版时间:1971-12-10
    关键字: 瘦西湖 平山 欧阳修 菊花大会 绿杨村

    瘦西湖的尽头是蜀岗,山虽不高,但满山松柏,万松荫中,拾级登山,另有一种情趣。岗上有平山堂,大门的右侧有一座平远楼,远看分明是两层,走近才知是三层,原来最下面的一层,半隐山岗半露坡外。上层悬有先父所题的「平远楼」三个大字,每一个字大约都有两尺多平方,也许是父亲留在人间的最大的几个字了。再往里走,经过佛殿的前面,左首的一座堂屋就是宋欧阳修先生的读书处了。眞正的平山堂,大约就是指这座而言的。内有欧阳翁的石刻像,远看欧阳翁的胡子是白的,近看又是黑的,这原因是

  • 文章揚州各大名勝考訂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4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7-10-10
    关键字: 扬州 名胜考订 平山 莲花桥 莲性寺 长春岭 蕃厘观 香阜寺 上方禅智寺 木兰院 邢沟庙 浮山亭

    扬州名胜,宇内咸知,莫不以一览扬州风景为乐,惟有若干名迹,代远年湮,或以俚俗之谈,或以读音譌误,或以字句割裂,以致传闻异辞,甚或积非成是,识者忧之,负翁喜谈扬州掌故,从弱冠以至大耋之年,迄未间断,爰将考订所知,笔之于后,俾后世之人,不致以讹传讹,而失其眞。一、平山堂、在城西北五里,蜀冈中峯,法净寺内,为淮东第一胜境,此建于宋欧阳文忠公,公于庆历八年,继韩魏公之后,守扬州,搆厅事于寺之坤隅,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可攀跻,故名平山堂,寄魏公书云:平山堂占胜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