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名胜古迹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蕭縣名勝古跡簡介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2期  作者:王中立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萧县 名胜古迹 简介

    吾萧自西元前六八一年萧叔封国,中历二十二朝,虽此疆彼界,分隷不常,而萧之名终未有易,迄今已二千六百余年矣。山明水秀,人杰地灵,不独古多豪杰之士,今亦英烈辈出,文坛耆宿,屈指难数。故境内名胜,多留手泽,或载文献,或镌石碣,极为珍贵。今者鄕亲王中立先生,雅兴古典古风,阅览吾萧县志,列举名胜古迹,诗文传记佳什三十余则,登载本文献,以享鄕友。编者萧县古蹟眢井〔元和志〕,在县北二百步〔左传〕楚子伐萧还无社与司手卯言目于眢井即此也,寰宇记在县北二百步古萧城内。诗眢井

  • 文章揚州名勝古跡簡介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1-01-16
    关键字: 揚州 名勝古跡 文獻展覽

    此次各省文献展览,我苏承负翁先生将所藏扬州名胜古迹珍贵照片九帧,提出展览,并为说明,以供中外仕女参观,当为会场生色不少,兹将原说明刋载如次,以飨阅者。白塔:在莲花桥(俗称五亭桥)莲性寺内,莲性寺,原名法海寺,创于元至元年间,淸康熙至扬,赐今名,白塔亦称喇嘛塔,系就旧塔之基建造,旧塔建于何年,已不可考,今塔于乾隆甲辰重修,倣北平北海喇嘛塔,毫无二致,其形如锥,高入云表,塔基建台五十三级,台上造塔,塔身中空,供白衣大士,顶加靑铜缨络,鎏金塔铃,最上簇鎏金

  • 文章錄介金陵歷代名勝志序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15期  作者:張宗漢 出版时间:1983-01-31
    关键字: 南京 金陵 名胜古迹 《国朝省城图》

    民國六十七年夏間,偶在北市衡陽路邊舊書攤,得見「金陵歷代名勝志序」一書,封面及底頁均失,自册內廣告推想,當係南京四象橋翰文書局所印。再按其地名「四象橋」,還都後已廢,當在民初所印行。著者敍言時在嘉慶,或原係木刻,再予鉛字重印。未悉何人攜之來台,購得珍藏,誠已爲海內孤本矣!爰將原書自敍、地圖、與考證,先行摘錄簡介,以供鄕賢參閱。 宗漢附識 七二、二、二

  • 文章沭陽八山今昔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1995-03-01
    关键字: 述阳八山 名胜古迹 八山简介

    考沭陽縣境內之八山,散列於西北和東北兩境。所謂八山者,即建陵山、神山、塔山、荻邱山、宋邱山、韓山、萬山、孤山也。諸山既無城郭可屛障,又未能興雲施雨,膏澤下民,似無足紀列。然落落遠峙,永奠封疆。亦可察脈審形,辨方正位。唯韓山蘊藏大量藍晶石,餘諸山培植成片樹林和果園,經濟價値不可估量也。縣治西北一百十里有馬陵山,又名建陵山、張倉山。相沿謂爲沭陽之主山,漢置建陵縣於此,故名建陵山。山形南北狹,東西長。民國七年《沭陽縣志》云:傳說孫臏伏兵於此,射殺龐涓。馬陵之戰...

  • 文章伊蘆山傳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凌雙仲  出版时间:1995-03-01
    关键字: 伊芦山 名胜古迹 传奇故事

    千年沉海听潮怒,偶露眞容诱鬼神。竹翠南山天照绿,松青北麓地翻橙。星罗吴越藏军洞,棋布明清镂石文。仁贵巨松留去客,钟离古庙叹归人。神台弈罢回宫阙,泉水僧端避敎门。见物皆能传史话,走南闯北几听闻。陈和平的这首七言排律是咏连云港市灌云县境内的伊芦山。山上名胜古迹众多。其山名亦有来历。传说商朝右相伊尹曾在此山中结芦而居,后人为了纪念他,便把此山叫做伊芦山。伊尹曾在顶峰望远纵目,发现西南方向还有两座大小青山,便把大的叫大伊山,而小的叫小伊山。伊芦山的名胜古迹主要

  • 文章伊廬山的名勝古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衣魚  出版时间:1981-09-01
    关键字: 伊芦山 传说故事 名胜古迹

    依據傳說:從前伊廬山係東海中的一個小島,島上沒有人煙,後來有一隱士,結茅廬於島上修行,不詳其姓名,島外居民,稱其廬爲伊人之廬,並稱其島爲伊廬山。伊廬山,在今灌雲縣板浦之東南九里許,山之周圍約十里,最高峰名煙墩,高約三百公尺,次高峰名翠壁,高約二百八十公尺,第三峰名飛來峰,高約二百公尺,雖無雲台山的崇山峻嶺,倒也頗有鐘靈毓秀之氣,其名勝古蹟,尚有可觀,茲分述如后:一、忠庵:忠庵建於翠壁山之半山腰,原名王庵,因前大殿供奉關公,故改名爲忠庵,後大殿供奉道敎始祖...

  • 文章地方古蹟——金娥墩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57期  作者:白雲  出版时间:1982-11-20
    关键字: 金娥墩 李煜妃 周国桢 名胜古迹

    金娥墩是我國詞壇上一位震古鑠今的大作家南唐後主李煜妃之墓,位於無錫泰伯鄕,妃工詞翰,美且賢,對煜常進忠言,煜寵之殊甚,年二十一,隨煜東會吳越王,在途中得病死亡,因葬於此。金娥墩在明以前,土人俗稱金鵝墩,相傳有金鵝見於墩上,後發現墩內之墓,墓上封甎皆刻有唐王寶印,於是知俗稱金鵝墩爲誤傳。吳縣詩人周國楨有金娥墩詩若干首,茲錄其一如下:「芳原彷彿玉勾斜,斑駮甎文識李家,走馬向時營細柳,啼鵑終古泣桃花;近鄰綠水沉西子,遠惜靑谿葬麗華,此是盛姫埋骨處,翠鈿零落怨天...

  • 文章最難忘情是山水(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92期  出版时间:1985-10-20
    关键字: 太湖 名胜古迹 所见所闻

    本文作者金耀基先生,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敎授,今年五月曾有大陸之行,囘來就寫這篇文章,登在香港「明報月刊」,全文甚長,以片段式寫成,分北平、南京、無錫、蘇州、杭州、上海、廣州等地,文中在在流露不盡滄桑與惋惜慨嘆之感,聯合報副刊將其轉載,茲本刊但轉載其我們的故鄕無錫一段,江山依舊,人物全非,同鄕讀之,定多不勝彽徊而撩起一片鄕思情懷也。 ——編者

  • 文章伊廬山的名勝古蹟(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衣魚  出版时间:1982-03-01
    关键字: 名胜古迹 伊芦山 历史故事

    五、神仙脚印:在雁翎窩向南俯瞰,有一條大山澗,名爲東大澗,在飛來峰之東,也有一條大澗,謂之西大澗,兩澗相會處,叫做大天池,東大澗的出口處,有一大片水成岩的石坡,上有兩隻脚印,一隻大的約五尺長,另一隻小的約三尺長,皆爲右脚的印子,足跟在東,趾端在西,是由東向西行走留下的足跡,頗富神奇的遺蹟,本地人稱爲神仙脚印。六、飛來石:飛來峰的頂端,有一塊大約三間屋大的橢圓形的磐石,擱在另兩塊磐石之上,形如磊字,在山脚下,可以望見三塊石中間的天空,人稱一線天,這三塊大石...

  • 文章遊青浦朱家角記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8期  作者:吳仲炳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游记 青浦 朱家角 名胜古迹 城隍庙 曲水园

    朱家角是青浦縣的首鎮,形成于明萬曆年間(一五七三—一六二〇年),鎮上河港交錯,水運便捷,土壤肥沃,物產豐饒,清末民初發展成江南水鄉巨鎮。松江人有句俗語:「三經不如一角」。(按三經係指舊松江府屬的洙經、楓經、泗經;一角即朱家角),它又是一座水產著名的市鎮。原江蘇省立松江中學一九三六年畢業的同窗五人,年均望八,相約結伴,于丁丑小滿前一日(五月二十日)搭車前往,朱家角在松江西北,相距約四〇公里,車行一小時許即抵達。朱家角給我們的印象是清靜古樸。汽車站結構很別致...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