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证共返回4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鄭熊番禺雜記輯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阮廷焯 出版时间:1980-06-30
    关键字: 《番禺杂记》 考证 辑本

    考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地理类)番禺杂记一卷,摄南海主簿郑熊撰,国初人也。莆田借李氏本录之,盖承平时旧书,末有河南少尹藏六字,不知何人也。祕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卷一)(地理类)番禺杂录三卷。郑樵通志艺文略(地理类)番禺杂录三卷,郑熊撰。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五)(经籍考地理类)番禺杂记一卷。宋史艺文志(卷二)(传记类)郑熊番禺杂记三卷。昌彼得说郛考番禺杂记,题唐郑熊撰。按是书唐志不载,陈振孙云国初人,则此作唐人误。原书元明以来不传,类说尝删节

  • 文章梁啓超學詩往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康保延 出版时间:1994-05-15
    关键字: 梁启超 遗札 考证 学诗

    梁啟超是我國近代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也是一位偉大人物。無論研究中國近代史,近代政治和學術,都將脫離不開梁啟超這位嚮叮噹人物。從政治方面來說,梁啟超在我國近代史上,代表著一個改革與進步的傳統,這傳統愈到後來,也愈益顯出它的重要和時代意義。再由學術方面來說,梁氏更是致力於中西文化全面交流的開創性人物,對中國文化的更新與吸收西學,曾發生一種深遠的歷史影響。可以說在我國近百年史上,能從國學轉到西學,再由西學轉回到國學,主張西化而不盲從,尊重傳統而不復古,鑽進鑽...

  • 文章蔣之奇廣州十賢賛輯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阮廷焯 出版时间:1980-03-31
    关键字: 蒋之奇 《广州十贤赞》 考证 辑本

    考证宋史本传(卷三百四十三)蒋之奇,字颖叔,常州宜兴人。擢进士第,又擧贤良方正。神宗立,转殿中侍御史,诬欧阳修事,改监宣州税。迁淮东转运副使,岁恶民流,之奇募使修水利以食流者,活民八万四千。元祐初,进天章阁待制,知潭州。御史韩川孙升,谏官朱光庭皆言之奇小人,不足当斯选。改集贤殿修撰,知广州。南海饶宝货,为吏者多贪声,之奇取前世牧守有淸节者吴隐之,宋璟、卢奂、李勉等,绘其象,建十贤堂以祀,冀变其习。徽宗立,拜同知枢密院。明年,知院事。崇宁三年,卒,年七十四

  • 文章廣州方言俗語出處考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黃相華 出版时间:1972-06-01
    关键字: 广州方言俗语 出处 考证

    說話講出來,文章寫出來,都是要它表情達意或敍事說理。懂得廣州話的人,當無不知廣州話表情達意之妙,實非國語所能及。這裏所謂廣州話,乃指舊稱廣州府屬三角州一帶今之廣州巿而言,他如潮汕惠州梅縣肇慶欽廉南路客家等方言土語,則多所未及。粤語可眞不少,一時未易詳加分析論列;正因廣州話未能通行全省,粤語難以統一,就比不上國語之通行全國。國語,講得出卽寫得出,簡而明,故易學易識。粤語之寫不出字者而祗許講祗許聽的就不可勝數,這是粤語先天註定不能像國語那樣寫述出來。× × ×...

  • 文章陳白沙與崔菊坡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陳本 出版时间:1972-03-31
    关键字: 陈献章 崔与之 渊源传承 学术考证

    緖言予隨諸君後,組設白沙文化敎育基金會,嘗以復興文敎之主旨,揭吿於邦人,去冬,白沙先生誕辰,而同人曾假香港大會堂,擧行祀禮,藉申祝敬,並徵求詩文,以揚嶺學,複刊布白沙語要,用廣流傳。蓋純本白沙先生「此心此理」之微意。窃白沙之敎,自吾鄕湛文簡甘泉(若水)起,已發揚光大,迨淸黃黎洲明儒學案出,亦已揭其精蘊。近代學者,如梁任公、張君勱、鍾泰、熊十力、謝無量、吳敬軒、簡又文、黃華表諸前輩,各有闡述,亙有發明,詳矣備矣!似可無庸費辭,徒貽續貂之陋。惟愚者一得,或可...

  • 文章羊城九名墓怀古并各题考证系序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鄧超時 出版时间:1979-06-30
    关键字: 羊城 名墓 题序 考证

    都说素馨坟在河南庄头;但有说臭冈才是(因民初刑人鎗决于此得名)未知是否即基建新村,陵谷变迁所致。自愧无考据长才,妄作武断,识者恕之!窃我国女性,古往今来,用花名作芳名者很多,信素馨有其人,广州河南是她出生地,西华里抑或庄头村,有侍考证。至她死后葬在何处?很难确定,人死为她立墓纪念,她是一种传统风俗。羊城之西三角市,是宫人丛葬地无疑。以南汉刘氏王朝之奢侈荒淫,志乘所载南汉故宫废苑很多,凡宫苑必需宫人整理看守,宫人死有无少少分葬别处;又以花田之作地方专名或普通

  • 文章百年“枉”事:方耀「誣澄海民變」紀聞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蔡燦然 出版时间:1985-09-30
    关键字: 方耀 《诬澄海民变》 史料考证

    在澄海剿办清鄕,系诬指澄海民变后始奉廷旨,等等,爰就所闻,撰成本篇,提供高明考证。逊清光緖十二年(公元一八八六,丙戌春间;照我国传统算法,距今恰属一百年),时中法越南战事初告和局,沿海各地,仍紧修海防,广东水师南澳鎭总兵方耀(照轩),因澄海系其防区,乃在椅碌修建砲台,幷寅缘得督办清丈澄海沙田善后事宜,特带同普宁勇一哨,在澄海城内龙潭寺,设「清丈澄海,沙田善后局」,所谓沙田,即海埔新生地,广东滨海各县皆有,何以独设局澄海,专清丈澄海一地之沙田,并予善后,盖清咸丰

  • 文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健康情况考证(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8卷 第2期  作者:江正誠 出版时间:2010-04-30
    关键字: 欧阳修 身体健康 考证 诗文

    筆者按:歐陽修生於公元一〇〇七年,卒於公元一〇七二年,字永叔。四十歲時,被貶安徽省滁州,自稱「醉翁」,作有「醉翁亭記」一文抒懷。晚年更號「六一居士」。他是北宋廬陵人(今江西省吉安縣)。因為他藏書有一萬卷,集錄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加上他自己,湊成六件,宋神宗熙寧三年(公元一〇七〇年),時年六十歲,作有「六一居士傳」,死後的諡法是「文忠」,故其傳世之文集稱為「歐陽文忠公集」。他的「六一居士傳」有云:「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

  • 文章廣東寶安南頭城内現存古蹟考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87-03-31
    关键字: 南头城 现存古迹 考证

    因年久倾圮,基址仅存[1]。嘉庆七年壬戌(西元一八〇二年),知县县树新、王廷锦、朱麟征、许濬等捐俸首倡[2],众绅士合力捐输,集资购买城南和阳街之裁汰东莞场署,改建凤冈书院[3];嘉庆八年癸亥(西元一八〇三年)二月经始,十一年丙寅(西元一八〇六年)仲春落成,布政司康基田颜额「凤冈书院」[4]。书院之形制,据嘉庆舒懋官新安县志卷九经政二书院之凤冈书院条载:「……中为讲堂,前为灵台,台下为甬道,左为东斋,右为西斋,前为大门,门外古榕二,又前为照墙,墙外为头门

  • 文章唐時嶺南茘貢考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簡又文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唐代 岭南荔贡 贡荔方法 史料考证 岭南特产

    历代诗文。无奈当时手上无书可证明,而且在官式的讌会上(省政府罗卓英将军专聘余留粤剏办「广东文献馆」,是日余忝居上宾),斤斤置辩,不合礼节,而且迹近自衒,有失丰度,故默然不语,虽心里受窘,颇觉尶尬,仍勉强按捺感情,隐忍不与计较。然而那一次小小的困窘,却给我很强烈的智识的刺激和一条很好的作文题材;令我在剏办「广东文献馆」时,得以拿来作第一个硏究对象。于是,立行翻阅文史载籍,蒐罗资料,而从事唐时岭南荔贡之历史的考证。二十多年来继续下去,努力不息。结果:卒使我得到满意

共42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