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粤剧共返回3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粤剧就是粤剧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3卷 第3期  作者:鄺少真  出版时间:2005-07-31
    关键字: 粤剧 《南国红豆》 陈超平 羊城粤剧 粤剧改革 粤剧传统

    拜读在广州市出版「南国红豆」月刊二〇〇五第三期,陈超平先生大作「中国文化在未来国际上的地位与保持广东音乐的岭南特色」一文,受益良多,也触发一些感想。粤剧的视听之美,是海内外华人沉醉于其中的原因。近五十年来,灯光视觉效果溶入了粤剧,一些西方乐器也很自然地溶入粤曲,如大提琴、小提琴,未见其唐突,反而融合,例如何非凡唱腔加入夏威夷电吉他,特别有味道,未见其怪,反而成为凡腔的特色。粤剧的二胡、扬琴仍是拍和的主力乐器,融合了高、中、低频乐器的调和,在听觉上,收到

  • 文章漫谈粤剧(曲)锣鼓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盧文錦  出版时间:2006-01-31
    关键字: 粤剧 粤剧锣鼓 掌板者 敲击乐

    注:作者卢文锦(右)于1956年间在香港铜锣湾活动中心掌板时摄。)粤剧,又叫「大戏」,是广东的地方戏(曲)艺术,早年已发展到星、马、越、南洋各地,少算也已有百年以上历史,本省人称之为广东戏。演出者除曲艺演唱外,并配合舞台艺术,伴奏乐器可说是中西合璧。粤剧锣鼓,更是粤剧(曲)艺术的一个组织部份,它除了能表达内容、塑造人物、掌握节奏之外,烘托气氛方面,更是带动了全场的动感,实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实是一门视觉与听觉的综合艺术。因此舞台掌板者能够恰当地掌握和发挥

  • 文章梁寒操与台湾粤剧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常山 出版时间:1985-03-31
    关键字: 梁寒操 台湾粤剧 台湾省粤剧研究社 红棉粤剧团

    在内有一千四百余个剧团当然歌仔戏占了极大多数由于政府大力辅导之下更见光芒出色前途无可限量。至于粤剧我们的广东大戏似乎较为逊色因为地缘语言的关系以及粤剧伶工旅台份子较少所谓老师更见式微在目前可能保存一点根基者而能每年间中可以公演三两场仅有「红棉粤剧团」该剧团的组成必要回朔二十五年(民国四十五年)由白玉堂陈非侬罗家权关子龙李香琴等所组成的「中华粤剧团」回国为故总统蒋公七秩华诞祝贺的时候开始蒋公亲临北巿中山堂欣赏并予勗励蒋公执掌黄埔军校的时候对粤省文化风俗深切了解故对粤剧

  • 文章忆半世纪前的粤剧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儔翁 出版时间:1973-09-01
    关键字: 粤剧 丁财贵班 戏院 掌故逸事

    距今七十年前,广州城的粤剧院,尙未十分发达,仅有一河南戏院(似名升平戏院),其头等座位为靠背籐椅,在当时已为最佳设备。票价约値六钱(当时一元银币合七钱二分),那时并无对号位,视入座之先后而定,常往观剧者,每多给戏场管理人以小账,买票后即嘱其留座,约在前排三四行,戏场管理人即放置茶盅、生菓、瓜子於戏座前,并将各位置用麻绳拦之,使人可望而不可及,待至正戏登场大佬倌出场时,这些姗姗来迟的濶客方始入座欣赏,广东人谓之为「覇位」。自设对号座后,此种习惯,始无形取销

  • 文章敬輓鄺少真先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梁柳英 出版时间:2014-07-31
    关键字: 鄺少真 挽联 粤剧

    美国梁柳英惊闻恶耗表哀思 雨晦风潇寄悼词粉墨登台成幻影 宾朋入座逹神怡曲翻乐府音清晰 韵合钧天律正宜驾鹤西归人已眇 文坛论述逐云驰附注:邝君属台北凯旋粤剧团团长,其拿手好戏演唱「情僧」。更喜爱文艺写作,及评论。笔名「道南客」。

  • 文章粤剧与粤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陳運通  出版时间:1993-03-31
    关键字: 粤剧 粤曲 传统艺术

    陳運通,客家人,一流錄音傳播公司董事長,福斯關係企業、世界客屬總會顧問、中美音樂協會董事,漢唐樂府、中國琴箏研究會名譽理事長。國樂家書法家兼作家。一九四四年獲全國音樂比賽二胡獨奏冠軍。為一九九三年「文藝獎章」得主。歷任高級警官、中華國樂會常務理事,太極拳專刊主編,灌製唱片十餘張,其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並經常應邀在國內外表演,望重藝壇。

  • 文章粤剧在台湾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呂茵 出版时间:1990-12-30
    关键字: 粤剧 台湾 凯旋业余粤剧团 地方戏剧

    回头再说民间票房「凯旋业余粤剧团」自民国十年创立后,梁寒操世伯(先父曾追随寒老任秘书职)对我等热衷于发扬粤剧,实践力行,甚为嘉许,愿全力支援,并降贵纾尊,答允任「凯旋」名誉社长。台北市广东同鄕会,经理监事会议决议,提供会所会议厅,每周六晚给予「凯旋」集会之用。社友们获得鼓励,笔者更全力投入策划经营,为求再接再励以健全组织,按部就班,首重培植新进生旦演唱及音乐拍和艺友,以便落实展开演出活动。不料竟事出意外,惹起人事纷争。起因于研训歌唱人才,必须化整为零

  • 文章粤剧在台湾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呂茵 出版时间:1991-03-30
    关键字: 粤剧 台湾 中兴粤剧研究社 往事回忆

    注:去年“凯旋”上演“金叶菊”右起邝少眞·黄可欣·谢杏·施亦珍,台柱剧照。)回忆民国四十八年,热心发扬我家鄕文化剧曲的梁寒老,认为此时此地欲求薪传粤剧,任重道远,为一劳永逸。稳定基础,有意就地取材,集合旅台现有的伶、票及中西音乐人手,再加聘港方一二名角助阵,联合组成一专业粤剧团,经常演出。一来可化解各粤剧票房门户之见,归于团结。二来兼顾军中剧社退役后,伶工艺员有个栖身之所,以安定其生活。经一再研商,认为可行,即召集本岛首席文武生梁怀玉,经已回国定居能编

  • 文章英语粤剧与陈非侬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0卷 第2期  作者:南歌舊侶  出版时间:1990-06-30
    关键字: 陈非侬 英语粤剧 人物生平 粤剧学校

    谈近代粤剧者,莫不知有马师曾,谈马师曾者莫不知有陈非侬。盖马为一代红伶,其最红时所演出之佳耦兵戎,贼王子,斩龙遇仙记,苦凤莺怜,其搭挡之花旦,即陈非侬。又世人但知陈为一代红伶,而不知其为革命家,同盟会会员,曾晋谒 国父,蒋委员长伉俪,且又系岭南大学学生。更不知曾在香港组「华仁英语粤剧团」,排演「英语佳耦天成」也,兹谈陈非侬:陈非侬,学名景廉,广东新会人,生于淸光緖二十五年(一八九九)。三十二年,年八岁,入广州岭南学校,自幼醉心戏剧。三十三年,参加校内

  • 文章曲终情不散——忆湛江粤剧团来台公演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9卷 第1期  作者:梁中英  出版时间:2001-01-31
    关键字: 粤剧 湛江小孔雀粤剧团 台湾公演

    从小观赏粤剧广东的粤剧在中国传统的地方戏曲中位阶颇高,由于沿海居民敢于创新,很早就引进一些西洋乐器,配合我们的国乐同台演奏,发挥中西交流的最佳效果。剧目的取材除了流传于所有中国戏曲中的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之外,更由一批具文学修养又富有使命感的编剧家,精心创造出一出出的新戏,忠孝节义的主旨不变,却更讲求节奏紧凑,情理之中发展出意料之外的剧情,使观众感受高潮,绝无冷场。粤剧的唱词优美,内中不乏可供玩味的佳句,但插科打诨,却又十分乡土浅白,真正达到雅俗共赏

共39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