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者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孔子教學法初探——按梁志洪系广东恩平人,现任广东艺术师范讲师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梁志洪  出版时间:1996-09-30
    关键字: 孔子 《论语》 教学法 学者论述

    2)学与问结合法孔子在与他的学生子贡的问答中把学与问两者联系起来,展示出了又一种关于怎样学的方法: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公治长》)孔子把学与问并提出来,统一于对「文」这一谥号的解答,因此,这样的统一已使学与问两者的结合形成了。而这样的解答同时也就表达了他对于学与问两者的要求:学在感知或思维上应是机灵的,同时在兴趣上应是爱好的。而问必起于特定的情感修养,即做到不自高自大,不固守自尊,而应多以他人

  • 文章談談招子庸的粤謳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王紹通 出版时间:1987-09-30
    关键字: 招子庸 粤讴 黄鲁逸 学者论述

    一、廣東的兩個粤謳王粤謳,爲近代廣東地方文學之一,鄭振鐸在中國文學史上甚爲讚賞。廣東近百多年來,先後出了兩個粤謳王,其一,是一八三〇年代的招子庸。招子庸爲廣東南海人,原名爲功,字銘山,號明珊居士,生於淸乾隆末年,嘉慶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一六年)擧人,大挑一等,出爲山東嶧縣縣令,四年離職,赴江西爲馮子良知府作幕客,後復任山東朝城縣令,有政聲,以未能考取進士,抑鬱佯狂,玩世不恭,歸粤後,無意仕途,與張良山、馮子良、羅汝遂等名士交遊,吟詩宴叙於珠江花舫無虛夕。招...

  • 文章校注重印人境廬詩草述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羅香林 出版时间:1971-10-31
    关键字: 《校注重印人境庐诗草》 述评 学者论述

    特高尤二君校本,已通行于世,不为述其讹误,或于靑年读者,易滋疑惑,爰为略加评述如次。二夫校理前籍,其意义不仅在于排印流通,而尤在于审愼校注。苟学者于前信著述,尙未了解,则不如勿予轻印,即万一原书版绝,普通学子,无缘访读,欲为重印,以广流传,亦当保其原形,勿予妄改;诚以校注前籍,唯一目的在于使读者易于诵读,增益领悟,若校注以后,反使读者格于注语,误会原文,则其为害将使前信原意,反而不彰,而校者所耗心血,亦将无所取偿,不如一任原形,不增不减之能使读者自求其解说

  • 文章當前我們最大的隱憂互信社會 日趨瓦解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6期  作者:魏鴻燈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互信社会 学者论述 时论社评 社会现象

    一、互信社會面臨著最嚴重的考驗。社會急速變遷,家庭功能式微,學校教育偏離,價値觀念改變,選舉惡質化,族群情結,治安敗壞,各種詐欺案件層出不窮,各種抗爭事件不斷發生;尤其是選舉期間經常爆發激烈的衝突,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們互信社會的基礎。試看近年來我們的社會,充滿著猜忌、對立、敵視、「自欺欺人」、「爾虞我詐」、「巧辯卸責」、「陰險狠毒」、「貪贓枉法」、「作奸犯科」等罪惡事件不斷發生,這種不安、不和諧的現象,將導致整個社會的不信任感,互信社會的解體,進而動搖國本...

  • 文章学者政治家孙哲生先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鄭彥棻 出版时间:1989-12-31
    关键字: 孙科 人物生平 学校市 学者 政治家

    见他的学术思想、政治见解及行政经验。哲生先生因为学识广博,经验丰富,所以参与国家大计及增进民生福祉,都有独到的见解和不平凡的作为。他是以学者参加革命,以学者从事政治,说他是学者政治家,不仅是我个人对他的体认,我想也是一般人所共认的。参与国家大计哲生先生学术与事功俱崇,为中外所钦敬,现在引述在他逝世后,总统特派大员优隆治丧,就可见一般。民国六十二年九月十四日令:「考试院院长孙科乃 国父哲嗣,为革命元勋。器量恢宏,才识远大。力行三民主义,学术造诣渊深,历膺重寄

  • 文章岳詞《滿江紅》係明人託寫之我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鍾崇基  出版时间:1996-09-30
    关键字: 岳飞 《满江红》 作者考证 学者论述

    潇潇雨歇等句。)这阕词,自有清乾隆年以来,流传至广,简直是有井水之处,就能听到,入民国以后,更将它编入教材,谱成歌曲,排入戏剧,拍成电影……可以说已经直接融入我们汉族人的心坎中。凡我同胞亦一向把岳王和满江红词视为一体。但是很不幸的,居然有人发现该词,竟然不是岳王所作的。有一位近代已故的学者余嘉锡,他四库提要辨证书中岳武穆遗文条,提出了疑问:他认为这一阕词,最早见于明嘉靖十五年(一五三六)徐阶所编的岳武穆遗文中。而徐阶的根据是源出(一五〇二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

  • 文章岭南学者的诗经硏究(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王萬福  出版时间:1987-06-30
    关键字: 岭南学者 诗经研究 学术综述

    程兆熊敎授說:詩經是民族的靈魂傅斯年先生說:詩經是古代留下的寶貝。

  • 文章樂餘詩草序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8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88-06-30
    关键字: 《乐余诗草序》 序言 历史集萃 学者论述

    吾友靜庵吕子,隱居求志,肥遯自甘。居港三十有八載,優遊自得,別無所好,惟眈於吟咏。前已刋行靜庵詩正續集,傳於世。綜論其詩歌,諷諭有如自傳,刻劃社會之情態,忠義又如放翁。宣揚愛國大義,亦洵美矣。茲復輯其三載以來所作古今體詩三百餘首,曰樂餘詩草,付之鉛槧而屬序於余。義不克辭,柳責崇聞之。積善則有餘慶,知足則有餘歡。兮吕子所稱樂有餘者,有以知其意量之廣。惜心於太平之地。神與天游,不爲物累,則可樂者。大有事在,誡如樂廣所言。名敎中自有樂地。豈如叔世以燕歌趙舞聲色...

  • 文章從中山學術思想之研究思考中國之未來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彭堅汶 出版时间:1993-11-12
    关键字: 孙中山 建国理论 当代政治发展理论 政治现代化 学者论述

    以目前台湾的政治环境而言,也许有人认为中山学说的研究已经「不合时宜」,而且也容易招致不同层面的「批评」,尤其是有关「泛政治化」及「研究方法论」的问题,更普遍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可是毕竟这些问题的产生,乃是人为主观性的疏失所促成,本质上并无损于其在学术上客观研究的价値。因为依据中外学者如江炳伦、墨子刻(Thomas Metzger)、金耀基、马若孟(Ramon H.Myers)、魏镛、葛雷格(A.James Gregor)、杨日旭、吕亚力、金德曼

  • 文章孔子道德教育在現時代的重要性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毛松年  出版时间:1996-12-31
    关键字: 孔子 道德教育 教育思想 学者论述

    壹、前言孔子的學說博大而精深,時間經過已經二千五百年,研究的書籍,可以說已經汗牛充棟,尤其見仁見智之論著,亦已無法具述。現時我們有幸生活在這個民主時代,同時也是科學昌明的時代,由於生活環境的自由與知識的進步,現時不斷重讀論語等書籍,回憶到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的思想,增加許多理解,愈細心研究,對孔子的思想愈加理解與佩服。回憶在五十年前,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希特勒屠殺猶太人達六百餘萬人之多,他指被殺的是屬於低劣的種族。由於希特勒的瘋狂和暴虐,歐洲的戰爭,從...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