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格共返回3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李文謙——巴黎半世紀追美感藝術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藍蔚台 出版时间:2014-07-31
    关键字: 李文谦 巴黎学艺 绘画 风格

    才想起当年是那么深深的爱恋着海。作为一个画家,文谦深信,就题材、技巧、模式,再变都是画家自己,个人的风格永远存在。文谦之所以会选择海岩作为画的主题,除了因为爱海,也是为了平服「具象」与「抽象」间的矛盾心理。因为海岩本身并没有固定的型状,可以任由文谦因结构的抽象表现需要而改造变形。〔昼山非山;画石非石〕,这是艺评家李明明,前任中央大学美术研究所所长对李文谦的评语,可见文谦昼的海岩并不是海岸的风景画,而是借海岩来表现他对人生的领会与感触。他的海岩昼作,自民国

  • 文章客家『圍龍屋』之探討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8期  作者:黎義本 出版时间:1993-12-01
    关键字: 围龙屋 建筑风格 客家习俗 源流探讨

    居住的历史文化的保存有一点助益。二、有贵族化的风格因为客家民族,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自五胡之乱,不甘异族的统治,而自中原一再播迁。由于他们有强烈的保守德性,一千多年以后,他们居住的房屋,还能保持着因有传统的风格,历久不变。前面所说的「围龙大屋」,它的型式,就是「三堂四横」或「三堂两横」,再加围龙。从外表看来,正中和两侧横屋大门的门柱门楣,都是采用四方的石柱,正中的大门特别宽大,还有一尺以上的石块门槛。左右两旁装置有石狮或石鼓,或约两尺立方的石墩。门是木质的双合门,厚

  • 文章画意诗情风格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7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何初本 诗文 改革 诗情风格

    皮先有节,于凌云处尚虚心」。其杂文《咏竹》云:「竹子头吃黄坭,尾吃露水长大,给人多多,求人少少,一身是宝。」历代文人骚客,达官贵人,樵夫村妇都爱竹、咏竹,此谓之精也。其杂文云:「竹四季常青,映成一片,团抱簇拥,风雨不可使其屈,霜雪不可摧其荣。」把竹之凌风傲雪,高风亮节之风格跃然纸上,此谓之气也。其《卜算子咏竹》词云:「昨夜地中藏,今日山中闹。春雨丝丝送你归,玉塔山坡冒。根入硬黄泥,奉献高格调。新竹优于老竹枝,弄影临风俏。」把竹之用途广泛,无私奉献神韵

  • 文章女画家董美妙——画出大地的光辉

    来源期刊:《海南文獻》 第39期  作者:林亮名 出版时间:2013-09-30
    关键字: 董美妙 画家介绍 作画风格

    天才橫溢女油畫家——董美妙,麗廬門生,1958年出生於台北市,秀外慧中、性情沉靜、個性爽朗、樂於助人,自幼富有藝術天分,受其父影響喜愛緣畫,並常潛心茶藝、盆景、插花、壓花、陶藝等,將藝術融於生活之中,且多得名師教導,頗有成就。因本身嗜好美妙浪漫的事物,觀之:每當她握筆作畫時候,心情倍感喜悦輕鬆愉快,專注投入的精神躍然浮現,她尤其特別偏愛「印象派之父」的克勞德·莫内的畫風,那一股寧靜致遠的氣息不覺令之沉浸,非常陶醉感染到了她的晝面,所畫出的夏荷盛宴,無論色彩調...

  • 文章潮劇—奇香異彩的南國鮮花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85期  出版时间:1997-08-31
    关键字: 潮剧 潮剧剧目 潮剧风格 潮剧童伶制

    、《刺梁冀》、《奏皇门》等脍炙人口的「锦出」经常上演;另一类取材于民间传说或地方实事,如《荔镜记》、《苏六娘》、《金花女》、《龙井渡头》、《李晤直撬水》(又名《喜门环》)和《柴房会》等,情节曲折,富于地方色彩,雅俗共赏,屡演不衰。四十多年来,潮剧舞台除上演经过整理的传统戏外,还创作、改编、移植大量的历史戏和现代戏,剧目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为潮汕群众所喜闻乐见。潮剧艺术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其唱腔是曲牌联缀为主的曲牌体和板腔体的联合体制,演唱形式保留古戏曲一唱众

  • 文章台北画家花都联展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17期  出版时间:1991-07-25
    关键字: 巴黎画展 深厚造诣 风格殊异

    分别展出人物、山水、花鸟等作品,风格殊异并各具特色,使本年度海华文艺季临结束时又绽于一次艺术华彩。而文教中心推出的系列画展,不仅丰富了法国华人社会的艺文气息及提升华人赏画的素质,并且证明文教中心在促进中、法文化交流方面所建立的成就,也受到旅法侨胞的相当肯定。(迺鸣寄自巴黎)

  • 文章巴黎文敎中心举行画展活动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21期  出版时间:1991-12-22
    关键字: 姚双双 个人画展 画展风格

    的叛逆,以及种种不平的对立。此次的画展风格有别于以往在巴黎文敎中心所展出的画作,因此也扩展此间侨胞艺术视野,获得良好的评价。

  • 文章李金髮先生的詩開象徵詩派的盛業 創現代雕塑的豐碑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5期  作者:元放  出版时间:2001-02-04
    关键字: 李金发 人物传记 弃妇 象征派 艺术风格

    象与意象,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跳跃性,意象或诗句的连贯性,甚至从而打破了语性逻辑性,暗示隐喩之规范。著名的学者朱自清誉之为「把法国象征派诗人的手法介绍到中国诗裏的第一个人」。栽培提携他的蔡元培先生也称誉他为「文学纵横乃如此,金石雕刻诚为能」。李金发先生实足以当之,余读其诗望其人,仰其生平与德业,挥笔之余,不禁献上两句「开象征诗派的盛业,创现代雕塑的丰碑」。兹者,录其早年之作或称为其生平第一篇新诗的「弃妇」以供欣赏其作诗的手法、风格、意象、新奇、晦涩、多变、想象

  • 文章盧錦芳與嶺南畫派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余元佳 出版时间:1982-03-31
    关键字: 卢锦芳 岭南画派 个人风格 革新 画展

    写生。它是在我民族绘画传统基础上,融合了日本画法而创造出来的新形式。这种形式加强了对气氛、时令的渲染,以灵秀、眞实、生动的气韵见称。因为这形式的创造者和倡导者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峯都是岭南画家,所以后来把这画派称为岭南派。主张革新,提倡写生,强调个人风格是岭南派主要的精神。所以二高一陈虽同属岭南派;但都各有其明显的个人风格。卢锦芳的老师赵少昻先生,从学于高奇峯,他的画有奇峯的源流;但无奇峯的面貌,创成了赵少昻本人的风格。赵先生的成就,将岭南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 文章國畫家劉臣生的繪畫歷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邢季周 出版时间:1985-09-30
    关键字: 刘臣生 绘画造诣 绘画风格 人物简介

    会会员联展、中华民国水墨艺术学会展、台湾书局新厦落成名家展,绮云画会联展多次,甚获好评,其作品被国内外人士珍藏者百余幅。因其精研国术,体能优异,具内家功力,发之于手,运之于笔,致笔力厚实;思想周密,构图开扩,别具韵致,不拘于一家,不同于所派,独具风格。六十七年承我国纵横家第八十二代传人陈英略敎授之邀,绘制名震中外古今的「八阵图」,即三国时诸葛亮所建,藉以御吴之阵地,按八卦设计,至属奥妙。杜甫有诗形容:「功尽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吞东吴。」彼以国画之

共35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