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俗习惯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賽龍奪錦賀端陽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馮忠效 出版时间:1980-06-30
    关键字: 赛龙舟 端午节 风俗习惯 繁盛原因

    爲何端午要賽龍舟賽龍舟是家傳戶曉,婦孺皆知的事,尤其是香港,由於報章的宣傳,賽龍舟的新聞報導,圖文幷茂,多采多姿,祗要打開報紙一看,那個地區的龍舟多,節目豐富,便一目瞭然了。自電視台成立後,更有電視傳眞,或是錄影轉播,可以足不出戶,坐對電視機,也可欣賞龍舟比賽的盛況,像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一樣了。究竟賽龍舟的起源怎樣?爲什麼要在端午節擧行呢?是因爲愛國詩人屈原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悲慘故事存在。據歷史記載,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名平,別號叫靈筠,在楚國...

  • 文章梅西瑤美故里書懷(俚句)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5期  作者:丘景秀  出版时间:2011-02-13
    关键字: 瑶美村 俚语 风俗习惯 怀乡感赋

    前言:本篇四十首俚句,所述皆不脱梅县瑶美村乡土语文之风俗习惯,以及游子久别家乡、怀念故园之心情而编写。尤其学校、祠宇、民屋与乡土地理、古今人文历史,均有特殊相关扼要叙述,诚非一般诗篇而有社教意义,部分语句是劝世文,惟句中有些专有名词或用字关系,以及部分平仄欠合,也有无法改正之处,实出不得已也,特此说明,以免引起读者误解。笔者敬恭桑梓,行文不计工拙,在总题之下标明为「俚句」,也算是交代清楚。又笔者出此诸句,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吾梅众乡亲们念及故乡,能够扩大

  • 文章故鄕農歷新年的掌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9期  作者:滿子 出版时间:1972-10-01
    关键字: 大埔春节掌故 风俗习惯 趣闻轶事

    我在幼年時,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最感覺興趣的,似乎莫過於歡度農曆新年,現在久居臺灣,且垂垂老矣,但對於幼時農曆過年的印象,仍依然如昨,故現在爲塡充大埔會刊的篇幅,來一談故鄕農曆新年的掌故。故鄕農曆的過年,可以說是從每年農曆十二月廿一日「入年假」(俗稱爲「入年架」,「架」字爲「假」字的轉音,「出年假」稱爲「出年架」其轉音亦相同。)時起,到明年正月二十日——「出年假」日,也是「天川日」爲止,一共一個月時間;這是我們的祖先,住在四季分明,隨着春耕、夏實、秋收、冬...

  • 文章食在大埔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6期  作者:劉旭輝 出版时间:1979-12-01
    关键字: 大埔粮食 风俗习惯 趣闻轶事 粗茶便饭

    「本年內本會因陳以令先生提請向海內外鄕賢撰寫可作故鄕永爲紀念的通俗有趣文章,彙成人物志。寫作擬從日常生活、山水人物、及有趣味的掌故等入手。徵文柬發出後,應徵者,至目前仍不甚多。爲抛磚引玉計,故不計工拙,草擬此文。」

  • 文章大埔文獻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7期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大埔先贤 文章摘录 文化教育 风俗习惯

    ⑴白堠風俗論 楊之徐或曰吾鄕風俗何如?予曰儉樸而剛直,猶知敬畏禮敎,鄕之美者也。雖然吾鄕有四惡習,嗜酒、樂鬪、溺女、喜論地理,其原由紳衿開之,而其禍延蔓於小民,莫知所底止。禹大聖人也,文王武王亦大聖人也,禹惡旨酒,文武作酒誥,喪儀喪志之戒,猶凛凛在耳,何況吾輩?或老人齒邵,藉此以養天和,然亦不過獨酌數杯,豈可聚羣酣飮,夜以繼日乎!今吾鄕雖童稚小子,莫不喜飮,是大亂之本也。予嘗曰:法宜倣文王遺意,祀祖延賓,乃許飮酒,仍酌定程序,毋至迷醉,賓祀外,家常置酒,...

  • 文章客家先祖「郎」名的由來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客家先祖 “郎”名 族谱记载 风俗习惯 民族关系

    逃亡迁移,并重组为若干个支裔。现今居住在贵州、广西、湖南、广东的苗、瑶等少数民族,都是武陵蛮分化出的后裔。古代闽粤赣边一带的土著居民,主要也是畬、瑶族。这些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排郎名」是畬族的一种习俗仪式。畬族中长幼排辈份称为「排行」。祭祖时不同姓氏的祠堂其陈列的香炉数目不同,显示各姓之排行不同。据民国《建德县志·风俗志》卷三载:「雷姓之祠有香炉五只,蓝姓之祠有香炉六只。相传雷姓分大、小、伯、千、万的行次,周而复始。蓝姓则分大、小、伯、千、万

  • 文章思故鄉憶兒時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8期  作者:羅南健 出版时间:1971-12-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家乡山水 风俗习惯 童年趣闻

    自由乃至生命,也随着断送了。小孩们捕捉到的雄蟋蟀,用纸盒或饼干铁盒盛装,喂以黄豆或长心荳粒,随时准备和隣居小朋友们饲养的迎战。打斗的蟋蟀,有体色淡黄的「铜公」,和体色灰黑的「铁公」,两种口部都有钳子似的大嘴,长得高的像一把铰剪,低的像一把犁耙。双方交战的时候,主人各自捉住喂养的蟋蟀,用一根女人长头髪圈个环,往蟋蟀口部下端(像是下鄂部位)一套,拉住头髪两端吊起来在空中旋转几圈,口中不时唸着「铜公因[1]铜头,铁公因铁脚,一个来,一个亍(ㄕㄜ)[2]」,然后把它

  • 文章客潮水乳交融的豐順文化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馮秀珍 出版时间:2014-04-30
    关键字: 潮汕文化 客家文化 丰顺文化 语言 人文 寨文化 风俗习惯 半山客

    ,城楼内有碑记载「东门楼始建于宋景炎年间。」南门匾为「飞龙濯足」;北门匾为「奋阳朝滨」。龙上古寨始建至今已经七百一十多年了,保护尚好。寨内的「罗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年),分为正厅、中厅、门厅。中厅建筑采用斗栱承重,悬山顶,有深远的屋簷,以防御风雨对屋身的破坏;大门嵌「罗氏宗祠」石匾,清康熙甲子科举人罗万善题书。据《丰顺县志》载:这座宗祠曾出文进士两名、武进士两名、文举人九名、武举人十名。(四)客潮交融的风俗习惯客潮交融的饮食文化。丰顺饮食文化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