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遗址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廣州趙佗故城考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曾一民 出版时间:1978-12-31
    关键字: 赵佗 建城始末 遗址湮灭 故城遗址

    一、前言赵佗故城,位于广东广州市。北背粤秀(即越秀山,又名观音山)、南对番禺二山,东西逶迤十里,是汉南越王赵佗所建之都。佗据百越,传至五世孙建德时,因其相吕嘉反,武帝乃命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征之。元鼎六年(西元前一一一年),陷番禺,百越平,而佗城遂毁于战火,迄今古城湮没二千余年。历代史书言之者鲜,本人不揣浅陋,据今广州现存有关赵佗之古蹟,为之归纳整理,与史书比照,冀能从这些资料中,探得赵佗故城之遗址,俾史蹟不致湮没无闻。且佗城之建立,对两广之开发

  • 文章宋皇臺古蹟考略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簡又文 出版时间:1975-03-01
    关键字: 宋皇台 史实 遗址 碑记

    与自由比个人的生命尤为寳贵,故不惜牺牲一己以争取之。宋虽亡,而此不可屈服的精神继续表现于中国人以后不断的民族革命。其后不过九十年,卒成功将蒙元推翻而恢复汉族河山。今日,吾人每见「宋皇台」三字,当知正是此民族精神之象征。世界任何国族,苟无此精神,必不能生存于世界上。参看以下拙著「宋末二帝南迁辇路考」,载「宋皇台纪念集」(拙编);「宋官富行宫考」,「大陆杂志」卅三卷五六期;「碙州何在?」载同上卅六卷五期。附录 九龙宋皇台遗址碑记宋皇台遗址,在九龙湾西岸。原有

  • 文章香港史蹟考——香港離島史蹟志之一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86-09-30
    关键字: 吉澳洲 古迹遗址 历史 考据文章

    吉澳洲吉澳洲位於新界東北邊陲大鵬灣之西,距沙頭角東四英里,面積零點九七平方英里。該島形如靑龍飛舞,海岸狹長而彎曲,村落集中於島西北角之吉澳灣畔。明郭棐粤大記卷三十二政事類海防三廣東沿海圖中有赤洲之名,惟無位赤洲西北方之吉澳洲,可見其時,該處仍甚荒蕪。淸初復界後,客族相繼遷入,建村立業(註一),灣泊島畔之漁船日衆。島上共有六村落:即東澳、中間澳、西澳、上圍、凹(澳)背塘及赤頭角(註二)。居民多林、周、曾三姓,以埔魚爲業。島上現存之古跡有廟宇三所、祠堂三間、...

  • 文章大埔陶瓷業的生產年代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張乃焯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大埔 陶瓷业 生产历史 窑址遗址

    多年前),而瓷器业的生产年代最早时间是距今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初期(一三六八年前),这一研究探索是否恰切,望有识者共同探讨。我国最古老的陶器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的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陶器之一,距今约七千年左右。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几千年长期实践,于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才创造了釉陶或原始瓷器,又经过一千多年的过渡时期,完成由陶而瓷的过渡,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要鉴别陶业与瓷业的生产年代,我认为首先概念上要弄清楚,什么是陶器?什么是瓷器

  • 文章海南岛新石器时期的文明

    来源期刊:《海南文獻》 第30期  作者:唐玲玲 出版时间:2002-10-10
    关键字: 三亚落笔洞遗址 海南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韩槐准 岑家梧 海南原始文化

    文化遗物及动物化石,与广东西北部和广西东北部一带的广大区域内的岩洞所发现文化遗物有相同之处。如广西的白莲洞遗址、广东阳春独石仔遗址、封开黄岩洞遗址、广西大龙潭鲤鱼咀遗址等地的洞穴遗存相比,在基本文化内涵上十分相近。因此,考古发掘者概括了下列几点看法:1.遗址中有大量螺壳和用火遗蹟的堆积。2.人类化石均属晚期智人,与其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几乎全部是现生种类。3.文化遗物仅有石器、骨器和角器,而无陶片共存。4.石制品中批制石器居大宗,多为砾石石器,主要用锤击法加工

  • 文章羊城風貌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廖醒群  出版时间:1996-12-31
    关键字: 广州 越王台 烈士陵园 黄埔军校遗址 麓湖 饮茶

    的,想当年「吃大锅饭」的时候,人人饥肠辘辘,那有这些?(注:▲七十二烈士墓(廖苏宝莲摄))■黄埔遗址羊城之胜,全在珠江一河,而珠江之胜,则在黄埔古渡。从前珠江之艇,星罗棋布,画舫楼船,满川皆是,构成帆影相连的水上人家,真是「神仙难数珠江艇」,若江边小立,到处可闻「叫艇游河」的声音。沈三白的「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中描述:「……一轮明月,水阔天空,纵横如乱叶浮水者,酒船也,闪烁如繁星列天者,酒船之灯也,更有小艇梭织往来,笙歌弦索之声,杂以长潮之沸,令人情为之移

  • 文章嶺南文化第一道曙光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2期  作者:鄭弼儀  出版时间:2004-04-30
    关键字: 岭南文化 旧石器时代 遗址 文化脉络

    养成善谋略、机警的性格;促进了造船、航海、天文的硏究与发展。据考古,珠江地区重鎭广州附近,即发现有秦末汉初的造船工场遗址,能制造船长28—23公尺、宽5—7公尺、深1·6—2公尺、吃水1·3—1·6公尺、载重50—60吨,双桅或三桅的木制大帆船。自古也存在一种生活在海水上的「蜑家」,笔者于二十余年前,曾在「民族晚报」副刊有详文译介,可惜现遍寻不著;吾粤人屈大均、李调元说,「他们初头祖先,因避干戈之扰,潜居水中,子孙习惯,所以永滞水上」。学者陈仲玉考据,「蜑家

  • 文章金門戰蹟之旅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刋》 第8期  作者:張衍崇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金门战役 遗址 游览行程 古宁头战役 历史资料

    一個以往飽嘗天災人禍的荒漠小島,如今已蔚成大地欣榮、民生樂利的海上公園和地下城堡。金門位在福建省的東南方九龍江口,本島包括烈嶼、大膽、二膽等十六個島嶼,總面積不過一七九平方公里,但地扼漳廈、屛障台澎,素爲兵家重地,因其形勢險要有「固若金湯,雄鎭海門」之概而得名。考史籍記載,晉室義民避胡亂於此,住民遂漸繁衍。明代爲防倭寇侵擾,曾構築城池以爲固守;鄭成功據爲練軍基地,伐木造船,發兵啓航,自荷蘭人手中光復台澎;當年追隨來台開疆闢土之先民眾多,故有金門爲「台灣住...

  • 文章天府之國 美不勝收 一趟充滿驚嘆的西蜀之旅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20期  作者:楊正邦 出版时间:2002-04-01
    关键字: 九寨沟 三星堆遗址 报恩寺 子云亭 诸葛亮

    :暢遊九寨溝是我們西蜀之旅的重頭戲,它是鑲嵌在四川西北部岷山山脈懷抱中的一顆寶石,包含樹正、日則、則查洼三溝成丫字型,溝內因有九座藏族村寨而得名,以原始的生態環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森林、湖泊組合而成的神妙奇幻,美艷絕倫的自然風光,而有「童話世界」和「人間仙境」的美譽,有人說:「黃山歸來不看岳,九寨歸來不看水」,就可以想像那裡的水色山光是如何美麗了。九寨溝計有海子一百十八個(據說內陸地區居民沒有見過大海,他們就把湖泊稱為海子,雖嫌坐井觀天,也可自我陶醉...

  • 文章海南特區風光古蹟 八幀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王萬福  出版时间:1987-06-30
    关键字: 海南风光 古迹遗址 图片特辑 海南旅台王氏家谱

    (注:元代東坡祠范椁作東坡祠記)(注:民國十八年完成之文昌公園亭池如舊人事已非)(注:瓊山明昌塔為明禮部尚書王宏誨與憨山大師論道處)(注:瓊山府城道台銜為千年政敎弘敷之重心)(注:海南明代蘇東坡祠為蘇泉書)(注:明丘文莊公故居讀書處)(注:民二十八年前東路重鎮之嘉積市新民街高樓重叠象徵社會經濟之繁榮)(注:嘉積西江遠望萬泉河滾滾長流)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