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孔子共返回5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孔子为甚么被称为圣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2期  作者:曾昭旭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孔子 圣人之意 评价孔子

    孔子是圣人」固然是人所知耳熟能详;却也是一句意思最含混,被误解得最利害的话。先是过份尊崇,把「圣人」理解成「至高无上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是一个高不可攀,永达不到的完美境界。终于使孔子变成一个抽象空洞的神明,再不是有生命血肉的形象。而人们对「圣人」对孔子也就敬而远之了。物极必反,人们开始嘲笑圣人,怀疑孔子。认为「圣人」根本是揑造来自欺欺人的空洞名词,孔子则是经过后人美化的虚幻形相。事实上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弱点,都会犯错,完美既不可得,孔子岂能

  • 文章孔林典故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1卷 第1期  作者:孔昭順 出版时间:2013-01-31
    关键字: 孔子 孔林 典故 名胜古迹

    注:孔子墓)孔林是孔子冢茔的所在地,与孔府、孔庙称为三孔,为闻名中外的圣地。孔子是周朝春秋时代鲁国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享年七十三岁。出为鲁国司寇官,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国势日强。引起邻近齐国害怕;训练数十名歌舞美女送给鲁君,孔子进谏不可接受,不听,鲁君从此沉迷声色,不问朝政。孔子失望辞官周游列国,宣扬理想。晚年回国讲学,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弟子三千,精通六艺的贤人七十二

  • 文章爲政第二(論語凡例)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10期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论语》 孔子 政治思想 颜回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达、樊迟(二)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懿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背道而驰。」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答道:『不要背道而驰』。」樊迟说:「是甚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生时,按照礼仪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按照礼仪埋葬他们,按照礼仪祭祀他们。」(一)鲁国官员,又名孟孙。(二)孔子的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孟武伯问孝。子曰

  • 文章語言文化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95期  作者:顏大豪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孔子 诗歌 世界传播

    论语千秋诵。圣经四海通。耶稣言博爱。孔子语仁风。世界如齐践。人间进大同。双贤文化教。万代共钦崇。

  • 文章山中孔子 人中泰山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戴勝德 出版时间:2013-10-31
    关键字: 孔子 泰山 中华文化

    俯瞰之下,也看不出了。当年杜工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若坐在缆车上,更要发挥得淋漓尽致,简直是羽化登仙,飘然降临东岳之巅了。大概齐天大圣也不过如此感觉吧!不过,缆车再高也只能在南天门下到达。还须爬上数十级石磴道,还须仰著头,呼吸通天。回首一瞥,真如姚公所言,「自足下皆云漫」,睥睨众山。除了杜甫公的「一览众山小」,孔老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更令人感到气概非凡。于是我就在崇祯年间所立的「孔子小天下处」的碑侧留影存照。果然,天下尽收眼底,望之所及皆山

  • 文章孔子教学法初探——按梁志洪系广东恩平人,现任广东艺术师范讲师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梁志洪  出版时间:1996-09-30
    关键字: 孔子 《论语》 教学法 学者论述

    2)学与问结合法孔子在与他的学生子贡的问答中把学与问两者联系起来,展示出了又一种关于怎样学的方法: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公治长》)孔子把学与问并提出来,统一于对「文」这一谥号的解答,因此,这样的统一已使学与问两者的结合形成了。而这样的解答同时也就表达了他对于学与问两者的要求:学在感知或思维上应是机灵的,同时在兴趣上应是爱好的。而问必起于特定的情感修养,即做到不自高自大,不固守自尊,而应多以他人

  • 文章孔子的「仁」哲学思想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3期  作者:薛理茂  出版时间:2008-07-31
    关键字: 孔子 儒家思想 哲学思想

    (本文作者現居法國巴黎市府老人公寓,年高九十九歲。)

  • 文章曾子傳道探微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期  作者:曾定一 出版时间:1968-12-01
    关键字: 曾子 孔子 忠恕 思想论述

    曾子在孔门,誉之者称他是继往开来传受孔子大道的唯一弟子(如朱子称「曾氏之传,独得其宗。」),毁之者则谓为「参也鲁」,在孔门仅传孝道,而次于「四科十哲」的弟子(如唐玄宗季年贬抑曾子,说:「夫子格言,参也称鲁,虽居七十子之数,不载四科之目,顷虽参与十哲,终未殆于等伦。」故将曾子从配享地位,降至七十子之列。其实科目是汉以后「开科取士」,才有此种名称,在春秋战国时,「科」字仅作「等差」或「坎级」解,如论语八佾:「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孟子离娄:「盈科而后

  • 文章「論語」之「鄉党第十」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23期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论语》 孔子 学术解读 儒家思想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朋友去世,却没有亲人。孔子说:「我负责殡葬事务。」朋友馈赠的东西,即使是车辆马匹,只要不是祭肉,不会下拜。▲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就寝时不伸开手脚,家居时不装出作客的仪容。看见穿丧服的人,虽然平素亲近,必定改变神色。看见戴礼帽和失明的人,虽然熟识,必定以礼貌相待。看见穿孝服的人,便扶著车前横木站起来,就是贩子,也扶著车前横木站起来

  • 文章孔子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14期  作者:(譚葆印) 出版时间:2001-10-01
    关键字: 孔子 诗词感怀 历史咏叹

    一代聖人孔夫子,萬世師表史留芳;有教無類傳六藝,春風化雨放光芒!

共52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