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南京大屠杀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从多角度看南京大屠杀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作者:劉超榮  出版时间:1999-02-27
    关键字: 南京大屠杀 抗日战争 淞沪会战 原因分析

    一、前言一九三七年冬,侵我华东之日军,于赢得极为艰苦之淞沪会战直后,于十二月十三日,攻入我首都南京城,随即展开前后长达三个月,在人类历史上最凶残之南京大屠杀暴行,有关暴行之实况,首由英国曼彻斯特守护报驻南京记者H.J.田伯烈于一九三八年七月出版之「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一书揭发,顿即震惊全世界。其后有关是类报导,陆续出现于中外出版之书报杂志中。中国人本来是极具恕道,善于遗忘及不计前仇的民族,如果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有认错之勇气与诚意,相信

  • 文章廣東部隊話滄桑《輯要》——南京保衛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倪文達  出版时间:2006-01-31
    关键字: 广东部队 辑要 抗日战争 南京失陷 南京大屠杀 南京保卫战

    (一)主力撤退及佈置上期「廣東部隊話滄桑」第六單元「淞滬喋血」中,述及自九月廿三日起,至十月底止,我粵第四及六十六兩軍,與敵鏖戰月餘,傷亡甚大;之前,蔣委員長于民國廿六年九月廿五日電廣州綏靖公署主任余漢謀,再由廣東調三師部隊支援,電文如下:「廣州余主任勛鑒,此次抗戰,凡參戰部隊死傷皆在半數以上,我六十六軍奮勇挺戰,犧牲甚大,同人同聲讚賞,已調至後方整理休養,但兵員缺乏太多,遠原補充不易,中意由粵軍再調三師來京增援,請兄准在後方補充師兩師,其經費由中央擔任...

  • 文章毋忘「七、七」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07期  作者:黄戊昆 出版时间:1990-08-25
    关键字: 卢沟桥事变 侵华思想 太平洋战争 南京大屠杀 国难纪念日

    這裡所說的「七、七、」並不是中國傳統習俗農曆七月初七的「七巧節」,「牛郞織女,天河相合」的故事,而是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的國難紀念日,那天日本軍國主義者侵略中國,我國爲了保衞國土,掀起了八年抗日戰爭的序幕!根據歷史的證明,日本軍國主義者早在十九世紀「明治維新」時便存在有侵華的思想:㈠從幼稚園開始向小童貫注侵華思想,老師在上課時首先拿出荔枝給小童吃,當然美味的荔枝菓是很吸引小童,然後對小童說:「我們大日本國没有荔枝出產,你們要吃荔枝,長大後到支...

  • 文章神州萬里行雜詠(二)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6期  作者:溫懷粦  出版时间:1992-02-15
    关键字: 中山陵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黄帝陵祭文 古迹名胜 散文诗联

    三军解剑尽低眉。楼船直捣海夷东,授首签降米舰中;侵略必亡仁克敌,盛衰天道问苍穹。注:日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于东京湾米苏里舰向同盟国签降书。我国何应钦上将则代表政府南京受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八载干戈动地雷,山河残破祸东来;生灵卅万同罹劫,鸣泣长江万世哀。登芦沟桥豪情热血支危局,壮士横戈卫国门;一掷头颅神鬼泣,来寻胜迹吊忠魂,精忠铁血抗倭锋,弹雨烟硝作鬼雄;国族存亡同赴义,芦沟桥上仰高风。守土男儿何惜死,年年七七尙闻声;吉家团长今何在,史蹟焉何已削名。注:芦沟桥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